錢桂楓
(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7)
滬杭高速鐵路建設管理體會
錢桂楓
(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7)
滬杭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km,正線全長160km,建設工期18個月,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行速度最高、建設工期最短的高速鐵路之一。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堅持高標準定位,超前謀劃,科學組織,不斷刷新高速鐵路建設新速度;堅持統籌全局,加強過程控制,標準化管理取得實效;堅持科技領先,走專家指導、論證之路,傾力打造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在滬杭高速鐵路建設過程中,摸索和總結了一整套管理辦法和管理措施,確保了滬杭高速鐵路按期、安全、高效建成和開通運營。
滬杭高速鐵路;建設管理;體會
滬杭高速鐵路由鐵道部、浙江省、上海市、寶鋼集團共同出資建設,自上海虹橋站引出,分別接入杭州東站和杭州站,新設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興南、桐鄉、海寧西、余杭南7個車站;全線軟土路基14.850 km;正線特大橋及中橋13座/138.65km,正線采用CRTSⅡ無砟軌道板技術,線路設計時速350km[1]。2009年4月開工建設,2010年8月6日全線貫通,9月1日動檢車上線聯調聯試,9月3日最高試驗速度突破350km/h,9月23日順利完成聯調聯試各項工作,9月24日開始試運行,在9月28日的運行試驗中創造了416.6km/h的世界鐵路運營速度新紀錄,2010年10月26日正式開通運營。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勇于創新,統籌安排,總結了一些高速鐵路建設管理辦法和經驗。
面對艱巨的建設任務,始終堅持以先進的理念統領參建者的思想,以最高的標準規范參建者的行為,為又好又快推進滬杭高速鐵路建設凝心聚力。充分認識到滬杭高速鐵路建設具有以下特點。
2.1 意義重大,責任如山
滬杭高速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點項目,優質快速建成滬杭高速鐵路必將成為助推長三角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引擎。
2.2 任務艱巨,挑戰極限
滬杭高速鐵路全線地處經濟發達地區,需要征地502.3hm2(7534畝),拆遷130萬m2,遷改管線電力4130處;全線特殊結構橋梁多達155處,其中36次跨越等級航道,18次跨越高速公路,6次跨越既有鐵路,接入上海、杭州樞紐工程復雜;建設高峰時段全線作業人員逾40000人,大型機具5000余臺套同步作業,安全有序施工考驗巨大。
2.3 技術高難,質量至上
滬杭高速鐵路全線采用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新技術,自主研發國產大號碼道岔國內首次在橋梁上鋪設。全線軟土分布廣泛、成因復雜,地基處理和工后沉降控制要求非常高。全線橋梁比重90.3%,主跨80m以上大跨度連續梁20處,其中跨橫潦涇特大橋主橋為(75+135+135+75)m連續梁,超長樁基礎、深水墩、水中承臺施工,工期10個月。2處(88+160+ 88)m自錨上承式拱橋,單邊轉體質量16800t,居世界同類轉體橋梁之最;通信信號系統技術標準高,接口復雜;設計、施工大量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標準高、技術新、風險大。
2.4 示范工程,世界品牌
時逢中國高速鐵路走向世界的關鍵時刻,能否綠色和諧、優質高效建設世界一流工程關乎中國高速鐵路建設的新形象。工程建設期間,鐵道部、浙江省和上海市領導多次深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上海鐵路局領導親自組織研究重大事項,強力推進,并要求滬杭高速鐵路建設必須牢固樹立“安全質量無小事、各項管理無差錯無失誤、最高標準、最嚴格要求、最高效率建設滬杭高速鐵路”的5個新觀念。
“臻于至善、守正出奇”、“打造世界一流客專,創世界高速鐵路品牌”,滬杭公司倡導的價值觀和建設目標得到廣大參建者的認同和響應。
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早日建成滬杭高速鐵路是滬杭人的“第一要務”。堅持在科學組織上找出路,從超前謀劃上擠時間,始終“圍繞一個核心,抓住三個環節,把控五項關鍵”來盤活全局,創造奇跡。
3.1 圍繞施組核心,謀劃節省工期的主動權
面對滬杭高速鐵路工序轉換快、工種更換頻繁的特殊性,堅持超前謀劃,始終圍繞施工組織設計動態調整這個核心,快速組織推進工程建設。
3.1.1 深入研究分析,明確全局重點
對于指導性施組,路局組織多次專題研究;公司領導親自上手,反復組織論證,對主要難題、各階段的工作重點、相關階段工期節點、站前站后接口管理,都進行了深度研究,統籌考慮、超前安排。
3.1.2 重視資源配置,確保均衡協調
在指導性施組編制階段,圍繞加快建設和無砟軌道沉降技術標準制約架梁通道等情況,合理分析資源配置需求,把原來設4個梁場、1~2個板場、施工標段不超過4個改為建11處梁場、4個板場、配7個施工標段的資源配備要求,實踐證明,科學的資源配置是整體工期實現的必要保障。
3.1.3 方案優化先行,措施保證工期
首先,通過設計和施工方案優化,達到縮短工期目的,如連續梁施工大量采用支架法替代掛籃懸臂灌注法施工,采用掛籃懸澆節段加長縮短工期;采用無預壓結構,緩解路基缺口沒有預壓工期的矛盾。其次,通過增加機械投入等措施,實行多點多面平行作業,加快施工進度。
3.2 抓住三個環節,占領快速推進的制高點
阻擋滬杭工程快速推進的三個關鍵是“土地、圖紙、財物”,迅速拿下這三個高地,攻下工程快速推進的堡壘。
3.2.1 快速推進征地拆遷,為后續推進掃清障礙
一是確定了“早交地、先交地、快交地”的征遷原則;二是創新工作機制,及時抽調施工、監理、咨詢單位人員成立征遷現場辦公室,實行例會制度;三是創新征遷機制,積極爭取征遷獎勵資金400多萬元,定期開展征遷考核評比和獎勵。
3.2.2 加快設計供圖,為流暢推進奠定基礎
及時組織設計單位高頻度和地方相關部門進行對接,快速穩定設計方案;總工程師、副總經理輪流帶隊進駐設計單位,協調圖紙分批次供應,節省過程時間。
3.2.3 確保財物供應,為快速推進提供保障
開工之初,公司就專題研究全線物資供應的總體計劃,規范、有序快速啟動相關招投標工作,快速組織物資進場,同時協調處理應急物資供應和突發問題。通過加強投資計劃動態管理,及時籌措資金到位;嚴格合同履約,及早撥付資金,力爭第一時間撥付月度預付款,辦理季度驗工計價,滿足工程進度需要。
3.3 把控五項關鍵,刷新世界高速鐵路建設速度
對于滬杭高速鐵路工程建設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把施工任務分解到月、細化到天,一直在和時間賽跑。
3.3.1 爭分奪秒,以最快速度開局節省工期
在部、省、市和各級部門的鼎力幫助支持下,僅用11d就完成項目建議書批復、82d獲得土地預審和環境影響評價的批復;115d獲得項目可研批復;118d勝利召開建設動員大會。最終實現了在5個月內完成初步設計批復、主體工程招標,實現了中標后項目管理1周安家、10d開工的鐵路建設新速度。
3.3.2 積極主動,以協調有條不紊節省工期
為實現快速施工,公司緊緊牽住施工現場協調這個牛鼻子,發揮建設單位的核心作用,緊盯現場快速解決問題。一是積極聯系地方政府協調規劃問題;二是主動動出擊幫助辦理施工許可;三是協調站前站后施工交叉和接口問題,有條不紊的協調確保了施工的快速推進。
3.3.3 勇于探索,以施工科技創新節省工期
積極用工法創新實現工期突破,由大橋局承建的跨橫潦涇連續梁橋在深水基礎、鋼板樁圍堰與主墩同步施工、墩身帽鋼筋預綁扎和整體吊裝、承臺與墩柱采用混凝土連續澆筑、基礎與連續梁0號塊同步施工以及0號塊滑移等方面大膽創新,制定了一整套符合滬杭高速鐵路建設的獨特8項快速施工方案,苦干10個月,僅用了同類橋梁一半的施工時間,實現了主橋合龍全橋貫通。
3.3.4 動態盯控,以計劃管理嚴格兌現工期
公司成立生產計劃領導小組,會同施工單位加強施工組織和計劃管理,以架梁、鋪軌為主線,將連續梁、路基填筑、無砟軌道板生產和鋪設等列為盯控重點,倒排工期編制施組,狠抓計劃兌現和節點控制。嚴格執行“3、5、8、10”的分析制度,堅持日計劃、周推進、月考核、季兌現,向時間要工期,向時間要效益。
3.3.5 嚴謹務實,以系統組織周密兌現工期
高效協調站前、站后各專業接口處理,系統優化,周密組織是滬杭高速鐵路建設鮮明的特點。四電工程通過施工試驗一體化、設備集成工廠化、采購供應提前化、作業跟進無縫化、質量跟蹤滾動化等工作創新,確保工程按節點目標推進。通信信號專業,僅用1個月時間就在北京建成了滬杭高速鐵路C3實驗室,接觸網立柱緊跟軌道板鋪設施工,掛網緊隨長軌鋪設,實現了站前站后“無縫”銜接,全線新建7個站房,不到10個月全面建成。
自2009年4月1日完成招標以來,20d開始樁基施工,61d墩身開始全面澆筑,79d第1榀箱梁澆筑完成,103d軌道板澆筑成功,170d箱梁開架,203d首座連續梁完成澆筑,45d完成軌道板鋪設,40d完成鋼軌焊聯鎖定任務……全體參建者用聰明才智和拼搏奉獻創造了世界高速鐵路建設的新速度!
時速350km的高速鐵路對線路的平順性、穩定性、精確度要求極高。經過認真分析和專家論證,采取了“建立一個體系,盯控兩大源頭,開展三項檢查,落實四項措施,布局四大關鍵,抓好八項重點工程,推行標準化施工”進行質量控制,鑄造精品。
4.1 建立一個體系,夯實質量基礎
開工伊始,公司深入分析工程特點,建立了一套工作有目標、實施有規范、操作有程序、過程有控制、結果有考核的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了8大類、115項的分級質量控制點,明確了各參建單位、各層次創建精品工程的目標責任鏈:8個Ⅰ級控制點由公司領導負責,47個Ⅱ級控制點由部門負責人負責,60個Ⅲ級控制點由專業工程師負責;同時要求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分別明確Ⅰ級、Ⅱ級、Ⅲ級的責任包保人,清晰界定分級包保項目,落實分級責任追究制度。做到了“人人有職責,事事有標準”,同時加強標準的執行監督、檢查和考核。
4.2 盯控兩大源頭,嚴格質量標準
4.2.1 加強方案技術預控,確保施工質量源頭受控
堅持把“技術方案不完善,預控措施不到位,項目不準開工”作為鐵的紀律。組織對全線155處連續梁方案進行集中審查,對移動模架施工方案、軟基處理與路基填筑施工方案、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等進行了多次論證和評審,確立了關鍵工序的施工技術方案、工藝工法、質量標準和質量目標,并分門別類地編制了72項施工作業指導書,為工程施工的高質量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4.2.2 強化原材料進場檢驗,確保實體質量源頭受控
全面推行原材料質量記錄單制度,堅持監理平行抽檢、旁站見證和組織交叉抽檢相結合。要求監理單位總監會同施工單位項目經理一起到料場考察,對路基填料進行共同確認。在原材料使用高峰期,公司每周組織對現場的原材料進行隨機抽檢,發現并退回不合格物資16批次。公司按照部規定,建立了1個乳化瀝青砂漿二級試驗室和8個三級試驗室,制定了水泥乳化瀝青砂漿施工材料儲存站點驗收辦法,組織監理和咨詢單位對全線30多個儲存站點進行驗收。
4.3 開展三項檢查,強化問題管理
4.3.1 堅持“三全”檢查,問題露頭就打
按照上海鐵路局提出的“全員、全面、全項目”的三全檢查要求定期開展對全線施工質量的徒步檢查,針對每次三全檢查后梳理出的突出問題、傾向性問題安排專項檢查和復查。制定專項檢查標準和量化的考核指標,每次檢查完成后將結果通報全線并納入“六位一體”考核。
4.3.2 加強專項檢查,狠抓過程控制
開工以來,先后開展了管樁、鉆孔樁、路基填筑、梁場、板場、連續梁、無砟軌道、高速道岔施工等專項檢查25次,針對無砟軌道和高速道岔等高速鐵路建設的核心建造技術,確立了每周檢查、每天抽查、動態監控的檢查方案,通過高頻次的檢查確保把質量問題解決在施工過程之中。
4.3.3 引入第三方檢測,確保全過程受控
為確保質量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委托第三方對全線的原材料、鉆孔樁成樁質量等進行抽查。共對全線原材料組織了6次抽查,對鉆孔樁的質量進行了10多次的平推抽查,做到抽查結果詳細明確,責任人員簽名落實,有效促進了現場質量控制的主動性。
4.4 落實四項措施,實現精細管理
嚴格按照上海鐵路局“捍衛質量,保衛安全”要求,堅持“專業培訓、試驗先行、工序簽認、標準化評定”,全面強化過程控制。
4.4.1 落實專業培訓,打造專業隊伍
按照“全員、全面、全過程”的培訓要求,實行分層分類分專業培訓,做到專業全覆蓋、人員全覆蓋。先后聘請鐵路系統專家來公司講課12次,組織技術人員參加部組織的培訓300人次;組織參加路局組織的培訓400人次;組織各施工單位成立無砟軌道實作培訓基地培訓7000人次;培訓全線無砟軌道監理工程師248名;做到“不培訓不上崗、不合格不進場”。
4.4.2 堅持試驗先行,確立工藝工法
通過試驗段、先導段施工,確立工藝工法,為大面積展開施工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和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全線4組18號橋上板式高速道岔和4組42號橋上板式高速道岔均屬國內首次自主研發使用。在工期緊迫,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前提下,公司組織鋪岔單位圍繞道岔板精調方案和板式高速道岔拼裝工藝進行技術攻關,最終經過摸索總結出了18號和42號橋上板式高速道岔施工工藝及工藝標準,道岔板精調僅用了2d時間,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高速道岔施工,為加快滬杭高速鐵路全線鋪軌速度創造了有利條件。
4.4.3 加強工序簽認,推行看板管理
堅持全面推行主要工序的交接驗收確認、簽認和留名制度,建立每個施工工序與環節的質量責任界定、追溯體系,每一個工程、每一個項目都把責任分解到人、落實到位,并現場掛牌公示,對主要的施工工序,推行看板管理,確保工程安全質量達標。
4.4.4 開展標準化評定,縱深推進標準化管理
按照“六位一體”建設要求和“標準化工地”的創建要求,加強專業管理和檢查,開展全方面、全覆蓋、全過程檢查、驗收、評定。每月組織現場會和每季質量推進會,不斷促進標準化管理、標準化作業縱深推進。開工以來,被上海鐵路局授予“標準化梁場”、“標準化板場”、“標準化工地示范點”、“標準化示范無砟軌道綜合段”及“標準化示范站房”、“標準化示范變電所”、“標準化示范通信基站”等榮譽20次。
4.5 布局四大質量關鍵,實施紅線控制
高速鐵路的運營安全是建立在質量絕對可靠、萬無一失的基礎之上。路基橋涵沉降控制和橋梁徐變、路基防護、鎖定軌溫、聯調聯試及試運行是質量控制四大關鍵環節,制定了質量控制的紅線內容,實施質量紅線控制。一是委托專業單位承擔評估工作,將通過沉降和變形評估作為進入無砟軌道施工的前提,沉降和變形評估不通過不得進行鋪板施工。二是對路基防護工程以阻、疏、排、護為要旨,對路基排水進行綜合治理。三是按照技術交底要求控制鎖定軌溫,設備接管單位進駐現場督導指導,監理單位全過程旁站。四是保證聯調聯試和試運行的質量和必需的時間。組織站前、站后單位做好充分準備,力求剩余的工作量盡可能少,遺留的設備質量缺陷盡可能少,為安全、高效調試創造條件。滬杭高速鐵路僅用23d就完成了聯調聯試及運行試驗大綱要求的16項動態檢測內容,且各項檢測結果全面滿足運行安全性、平穩性的要求。
4.6 抓好八大工程,力保一次成優
4.6.1 路基工程
一是在做好地基處理和路基填筑工藝性試驗的基礎上制定施工作業指導書。二是全面抓好地基處理質量過程控制,嚴格管樁施工工序簽認制度。對短樁的接長及長樁的截除,堅持設計單位現場確認方案,確保管樁與筏板的可靠連接。在鐵道部質檢總站對全線的管樁抽查中,所有指標全面滿足設計、規范和驗收標準。三是嚴格路基填筑施工過程控制,攤鋪厚度、含水率及施工機械配置符合工藝試驗要求,加強試驗檢測。四是嚴格路基堆載預壓和變形觀測。預壓土卸載施工,必須取得滬杭公司的書面通知,未取得書面通知自行進行預壓土卸載施工的,視為質量事故,直接在施工單位半年度信用評價中扣2分。多管齊下確保無砟軌道施工前,全線路基的沉降評估順利通過。
4.6.2 橋梁工程
一是細致監控,確保鉆孔樁施工質量。全線共檢測橋梁樁基41518根。其中Ⅰ類樁41469根,比例達到99.88%。二是規范施工,確保箱梁制架質量。通過正反面現場會,全面促進全線梁場制梁質量,以高程控制、支座安裝準確、座漿質量為重點,強化3768孔箱梁架設控制。三是科學組織,確保現澆梁施工質量。對全線155處連續梁進行工序質量控制分解,落實“四確認制度”。主跨超過80m的連續梁,進行線形、應力和應變的監控,采取專項措施確保橋梁冬季施工質量。
4.6.3 無砟軌道
Ⅱ型軌道板鋪設嚴格按照“三階段、五區段、八流程”進行[3]。加強每一流程的標準化作業,強化各階段、各區段的精細、精準、精心控制和成品保護。注重線外模擬實作,粗鋪作業前底座板和軌道板底的清洗,粗鋪精度,乳化瀝青砂漿灌注時間、速度、快慢節奏以及環境溫度的控制等。設備配置齊全,試驗檢測量具、專用檢具校定合格。
4.6.4 高速道岔
以1副18號高速道岔=220萬人民幣=4輛奧迪車的價值分析,要求要像“放雞蛋”一樣對待高速道岔尖軌和心軌的運輸、吊裝、存放;71項質量關鍵點要求進行毫米級精度的控制,要像做外科手術一樣對待高速道岔的安裝。逐站編制高速道岔鋪設專項方案,形成全線統一的高速道岔鋪設作業指導書、作業要點卡片等技術文件,《鋪設手冊》下發到每一個架子隊,確保施工技術達到要求。全線采用數字化測量工具,外方質量代表和監理單位現場技術控制,重要工序公司派人蹲點把關,確保高速道岔施工一次成優。
4.6.5 綠化和環境工程
突出防護功能、景觀效果二大功效,經過制定綠化方案、同步推進實施、全面補強達標三個階段,做好全線綠化和環境工程,提升線路品質。
4.6.6 四電工程
滬杭高速鐵路四電系統以動車檢測過程中接觸網取流正常、弓網關系良好、C3系統一次成功,創造了中國高速鐵路聯調聯試的新紀錄。電化局用精確測量、精確計算、精確預配、精確安裝實現了全線弓網的一流狀態。通號公司采用對C3系統的科研開發和仿真調試,確保了滬杭高速鐵路的安全運行,優質、高效開通。
4.6.7 防護工程
防護工程的質量直接影響高速鐵路的運營安全,公司把防護柵欄、防護網樁、防撞架等設施視為重要的行車設施,對全線的防護設施進行全面補強。
4.6.8 站房工程
為全面控制好站房的施工質量,全面推行工序質量責任牌、工序操作實名制等管理手段,強化過程管理;同時,要求用裝修的標準做結構,用藝術品要求處理好每一處細節,努力打造車站精品工程。
4.7 縱深推進標準化管理,全面締造精品工程
全面推行機械化、工廠化、專業化、信息化等手段,是成就精品工程創建高速鐵路品牌的必然選擇。
4.7.1 全面推行工廠化
全線集中設置53處混凝土拌和站、11處梁場, 4處板場、7處預制構件場、1處電氣化預配工廠。全線3768孔簡支箱梁、47258塊無砟軌道板、8800組接觸網腕臂、64000根吊弦、6500根彈性吊弦、760根接觸網中錨繩全部采取“工廠化生產”。
4.7.2 全面推行機械化
分專業按工作面配備成套機械設備,路基工程按施工單元配備成套設備,橋梁工程按施工工序配備成套設備,無砟軌道按作業面配備成套設備。全線無砟軌道施工分57個施工單元,投入龍門吊、汽車吊120臺,砂漿車57臺,運板車61臺,GRP設備77臺,軌道精調設備75套。
4.7.3 全面推行專業化施工
對路基、橋梁、軌道、四電、站房等工程,按專業化組織施工。對橋面防水、底座板施工、軌道板鋪設、砂漿制灌等分專業劃分施工單元按工作面組建專業化、小型化架子隊。無砟軌道施工階段,全線共建立專業化架子隊352支,九大員全部配置到位。在全線首組道岔評估中,A類12項100%通過,B、C類項通過率也高達90%,部工管中心給予了中鐵十一局高速道岔專業化施工隊伍基本形成的評價,取得了部高速道岔評估中少有的贊譽。
4.7.4 全面推行質量控制信息化
以公司協同網絡平臺為基礎,同時以即時通、163平臺、V2視頻會議系統為操作入口,有主次、有側重地逐步推進質量控制信息化建設。在關鍵質量控制點管理方面,實施質量動態情況“飛信”發送和施工質量全過程視頻監控。
在滬杭高速鐵路建設過程中,有如下深刻體會。
5.1 文化引領,凝心聚力,才能所向披靡
按照上海鐵路局提出的建立一支思想先進、管理科學、技術創新、作風過硬、積極向上、高效務實的優秀團隊的要求,以創建學習型組織、強化執行力、提高創新力、增強凝聚力為抓手;以志在必得的信念,引領滬杭高速鐵路建設攻無不克,所向披靡。全體參建者用激情與夢想、智慧與勇氣、拼搏與奉獻,在滬杭高速鐵路工程建設中譜寫著一曲新高速鐵路時代的“滬杭之歌”。
5.2 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才能不斷突破
5.2.1 創新技術
以科技為支撐,走專家論證之路,確保安全質量。跨滬杭高速公路和跨石大路2處160m自錨上承式轉體拱橋創造了3個世界第一:高速鐵路自錨上承式鋼筋混凝土拱橋跨度160m,為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座在軟土地基上建造的160m自錨上承式鋼筋混凝土拱橋;單邊轉體自重達1.68萬t,為世界同類轉體橋梁之最[2]。
5.2.2 創新管理
在路局的堅強領導下,公司班子創新思路突破常規,推動和引領滬杭高速鐵路的各項工作。通過月度考核評比,季度總結表彰,年度風險抵押兌現考核獎勵等形式,實現把管理的目標轉化為各參建單位的追求。先后共表彰優秀設計、施工、監理單位集體26次,表彰優秀項目經理4人,優秀勞務工6165人,先進技術能手11人。
5.3 拼搏奉獻,團隊為先,才能共創一流
“拼搏奉獻,銳意進取,榮辱與共,追求卓越”,“德才兼備,團隊為先,效率第一,展現作為,超越自我,共創一流”[3]。所有滬杭人始終秉承著這種精神,傳承著這種文化,實踐著這種作風,連續作戰,涌現了大批甘愿犧牲自我,“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故事。惟有所有建設者的拼搏奉獻,團隊為先,才能共創一流。
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超前謀劃,科學組織,堅持統籌全局,加強過程控制,摸索和總結了一整套管理辦法和管理措施,確保了滬杭高速鐵路按期、安全、高效建成和開通運營。
[1] 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鐵路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Z].上海: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2009.
[2] 曹 丹,薛貴寶.滬杭高速鐵路科技創新巡禮[N].人民鐵道報, 2010-10-26(B1).
[3] 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滬杭高速鐵路簡報第七期[Z].上海: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2009.
U238
A
1004 -2954(2011)06 -0005 -05
2011 01 26;
2011 -03 -28
錢桂楓(1964—),女,提高待遇高級工程師,1988年畢業于東南大學,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