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李娜(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天津300074)
天津市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研究
李婧 李娜(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天津300074)
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是當前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分析了我市青少年科普工作現狀,指出不足,提出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研究思路、總體設計,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青少年科學素質科普天津市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在于公眾普遍具備科學素質,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的提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素質教育的內涵之一是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通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討論式和啟發式教學,讓青少年在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普遍提高其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是當前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進一步強化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積極推進以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為主要內容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對青少年的科學發展觀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形成,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天津市青少年科普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組織機構逐步健全,工作網絡基本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的青少年科普活動體系發展迅速;科技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校內外科普設施和手段日益增強。
2003年,市政府批準設立“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作為我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最高獎項,已連續四屆對在科技實踐、科技創新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青少年科技英才進行表彰。2007年,我市出臺《關于落實〈關于科研機構和大學向社會開放開展科普活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細則》,促進了一批科研院所、大學面向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開展科普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科普教育基地覆蓋面和數量均有較大提高,總數量達到93家,年接待量超過320萬人次。青少年科技中心、紅橋區少年宮等一批青少年科技館站常年開展科普活動。積極推進專業科普場館建設,廣泛聚集資源,推動社會各界興辦科普專業場館,興辦了一批行業場館,免費向青少年開放,組織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青少年科普活動在全市青少年中影響廣泛,逐步形成品牌。每年舉辦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每兩年舉辦一屆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青少年生物百項活動評選、青少年科技活動成果展覽、“挑戰杯”天津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在全國競賽中我市總成績和獲獎作品數始終名列前茅。
但也應看到,目前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青少年整體科學素質教育水平還有待提高,在政策法規、能力建設、隊伍建設、資金保障等多方面需進一步加強。開展實施方案的研究,重在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全市科技教育的均衡發展,逐步營造有利于青少年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升的社會氛圍,以全面提高全市青少年的科學素質水平。
以提升全體青少年科學素質為目標,以創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機制為突破口,強化包括中小學校、基地、社區在內的科普教育資源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動員全體青少年廣泛參與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積極探索在多種模式下發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工作模式,為創新型城市培養合格的后備人才。
2.2.1 創建科學素質提升示范校制定示范校創建標準,從機制建設、組織管理、設施條件、科普活動、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入手,科學統籌、合理布局,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培訓示范校建設。
各中小學校應依托自身優勢,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動創新操作室,配置高技術含量的實驗用儀器設備,搭建具備開放性、互動性、拓展性的科學探究試驗平臺;設立科技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材,實現校內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的課時固定化,模式多樣化,評價多元化,學生參與達到一定比率;建立“科學顧問制度”,提升研究水平,邀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專家、科研工作者作為顧問,參與并指導學生科研活動的開展;建立并完善校內科學教育長效保障機制,確保組織管理、經費、師資、場地等多方面資源的持續投入。
2.2.2 開發社會科普教育資源開發、整合社會資源,創建科學主題鮮明、具有特色資源的校外實踐基地和青少年社區科普活動站,設計并實施科學探究實踐培訓項目,在轉化科學原理的創意思維上有所突破和創新;開發培訓教材;編寫形式靈活的科學活動方案、講解手冊和多媒體視頻資料等;組織開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互動性青少年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建立科學顧問制度。
2.2.3 開展科學實踐活動圍繞青少年身邊的科學問題,提出問題,引發問題,提供學習資料,設計出活動方案,重視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加強青少年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意識的培養,更加重視實驗經驗的獲取,培養青少年在自己的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培養青少年的實踐能力,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活動中更加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2.2.4 開展評估評價標準研究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水平評估標準研究,開發青少年科學素養測評工具,研究具有實際操作性的青少年科學素養評價體系;開展中小學校科學教育水平評估標準研究,構建適于學校科技教育實際的評估體系。
高度重視科普工作,進一步提高對青少年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認識,為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形成各部門聯動機制,積極創設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大在經費、師資等多方面的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為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實施提供基礎保障。
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將學校青少年科技素質教育、科技教師、學生等重要環節的評估評價以及科技教師培訓、科技創新操作室的建立、青少年科普活動成效等納入整體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之中,注重其可操作性以及與整體素質教育一體化的研究。
打造國內一流的從事科技教育的專業化研究團隊和專業化研究促進機構,形成一批在國內有很高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創建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科普活動策劃能力的機構;建立共享的科普人才數據庫、青少年科普活動數據庫;組織發展一支從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專家隊伍。
充分發揮大眾傳媒作用,促進科學界、教育界和大眾傳媒界的溝通,廣泛開展對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宣傳介紹,形成聲勢,形成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的良好的社會化環境。■
[1]李智欽.青少年科學DV活動設計方案[J].中國科技教育,2010(6):48-49.
[2]呂江虹.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途徑探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0(6):68-69.
[3]齊蘭芬.青少年科學素質的基本要素[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9(5):19-20,44.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