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 吳達(天津市科技統計與發展研究中心天津300041)
毛濤(天津市統計局社會科技處天津300020)
濱海新區研發投入現狀分析
高文 吳達(天津市科技統計與發展研究中心天津300041)
毛濤(天津市統計局社會科技處天津300020)
“十一五”以來,天津濱海新區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速聚集科技資源,努力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科技投入躍上新水平。但同時也存在著R&D投入強度偏低、經費來源單一、科技產出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等問題。為此建議加大政府R&D投入力度,從源頭保證R&D活動開展;建立健全新區科技統計制度,加強科技統計隊伍建設;準確表述政府支持內容,規范科技項目統計;發揮新區先行先試的作用,改革科技統計制度。
濱海新區R&D投入科技創新
濱海新區作為天津高端產業的聚集區、科技創新的領航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始終堅持把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進一步加快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區建設、構建高水平研發轉化基地的重要支撐和戰略基點。“十一五”以來,新區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速聚集科技資源,努力健全科技創新體系,使新區科技投入上升到一個新水平。
“十一五”期間,濱海新區科技發展勢頭強勁,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創新環境進一步完善。
2006—2009年,濱海新區科技活動人員從1.96萬人增加到6.29萬人,年均增速高達47.5%,遠遠高于全市的平均增速(12.0%)。R&D人員從6 716人年增加到21 633人年,年均增速47.7%,占全市R&D人員的比重從18.1%提高到41.6%,4年間增長了23.5個百分點。從人員分布情況看,科技活動人員主要集中在濱海高新區和開發區,這兩個功能區科技活動人員占到新區一半以上。
2006—2009年,濱海新區R&D經費由20.51億元迅速增加到88.65億元,年均增速高達62.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9.6個百分點。R&D經費占GDP的比重從1.05%增長到2.33%,提高了1.28個百分點。濱海新區R&D經費占全市的比重由2006年的21.5%增加到2009年的49.7%。2009年,濱海新區財政科技投入達到10億元,其中,開發區和高新區占到了40%。
2009年濱海新區專利申請量為3 758件,是2006年的4.8倍,其中,發明專利1 252件,占33.3%;專利授權1 914件,是2006年的2.5倍;擁有有效專利4 563件,占全市的26.5%。
2009年濱海新區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98項,占當年全市新增計劃項目總數的21.0%;項目總經費額12.5億元,是全市計劃項目總經費額的28.7%;獲市財政經費支持6 640萬元,是全市項目財政經費支持額的22.4%。新區在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信息安全、電動汽車、海水淡化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了新突破,形成了一些關鍵技術,擁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
R&D活動數據顯示,新區在科技、經濟、社會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科技創新仍然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主要包括:
2009年濱海新區R&D人員占科技活動人員的比重為34.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7.3%)2.9個百分點。新區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為2.33%,低于全市2.37%的水平。當年,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1%,落后于青島(1.39%)、深圳(1.62%)、濟南(1.22%)、沈陽(1.23%)等地。
2009年,新區企業R&D經費支出為81.55億元,占新區全部R&D經費支出的92.0%。政府資金僅為2.91億元,僅占新區R&D經費總量的3.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2%)。新區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為2.74%,低于浦東(7.03%)和深圳(6.15%)的政府投入水平。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是R&D活動的3個組成部分。國際慣例認為三者的經費投入應該呈正三角形結構分布,即約1∶3∶9左右。2009年,我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比例為1∶3∶17,北京為1∶3∶7,上海為1∶2∶15,我市為1∶4∶20,新區則為1∶55∶440。新區用于試驗發展的支出占R&D經費總支出的88.7%,反映出新區原始創新投入嚴重不足。
新區高新技術企業云集、企業R&D經費高額支出,但在科技產出方面并未得到充分體現。2009年,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752家,其中,注冊在開發區、保稅區和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就達480家,占全市高企總數的63.8%。但當年新區的專利申請量僅為3 758件,只占全市的19.6%;其中,發明專利僅為1 252件,占全市的19.0%。新區當年共發表科技論文2 955篇,僅占全市的10.4%。
隨著濱海新區創建國家首批創新型城區工作的逐步展開,研發投入必定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政府科研基本建設費會大幅增長。新區現有的財政投入方式和統計渠道,難以準確真實反映濱海新區科技發展全貌,乃至直接影響到全市將R&D總量。為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根據濱海新區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要求,新區2015年R&D經費占GDP的比重要達到3.5%。目前,企業雖然已經成為新區技術創新的主體,但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特點,會限制企業對R&D經費的持續投入。因此,英美等國政府R&D資金的1/4甚至更多投向了企業。
建議新區政府在科技計劃項目等財政科技投入的經費安排上,應向R&D活動傾斜,以充分發揮政府科技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引導和推動全社會增加R&D投入,從源頭上保證R&D活動的開展。
統計制度、隊伍建設和經費保障,是R&D統計工作的3個基本要素。
2010年是新區行政區劃調整的第一年,科技統計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面臨著人員少、任務重、工作難度大、R&D專業知識不足等一系列困難。為此,應成立新區科技統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濱海新區科技統計工作制度,理順統計渠道,規范科技統計工作。加強科技統計隊伍建設,加大對新區科技統計管理人員和新區企業科技統計人員的R&D知識培訓,盡快提高R&D統計調查質量。
“十二五”期間,濱海新區要建成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大批高新技術成果會在新區轉化。根據863項目的特點,在成果轉化過程中會有相當一部分經費用于研發、小試和中試,而中試之前的投入都應該算作R&D經費。
從2009年起,國家對R&D的統計方法進行調整,根據項目名稱、項目所處階段、項目技術經濟目標等條件進行綜合判斷是否是R&D項目,而不再要求基層單位直接填報是否有R&D活動。
因此,建議在新區科技投入或科技計劃項目名稱上,應盡量體現研發內容。同時在統計年報填報過程中,要求統計人員注意把握項目所處階段、項目技術經濟目標等內容,避免錯填R&D基本信息,形成人為漏報。
R&D的投入主體主要有政府和企業兩部分。政府R&D的目標一般是提供具有基礎性作用的、帶有公共產品性質的技術和知識,或者從事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的R&D投入主要為了建立和保持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長期競爭優勢,進而獲得市場控制地位和一定程度上的壟斷性經營。因此政府的R&D投入一般側重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企業R&D的投入一般側重試驗發展。
濱海新區企業R&D活動類型單一表現為試驗發展研究。這種不合理的結構比例,會制約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雖然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之間有著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活動的不同側重,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往往從基礎做起,許多國際著名的大型企業如貝爾、朗迅、IBM、英特爾、寶潔等都有自己的實驗室,擁有許多原創性的成果,這些研究使企業能夠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并能夠保持和不斷發展。因此,對于實力雄厚的企業,其技術研究除了應用性研究和開發研究以外,還應重視基礎研究,把握高端和源頭技術,獲得更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
[1]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天津濱海新區國家創新型城區試點工作實施方案[Z].2010.
[2]楊文明,高文,唐潔,等.區域科技視角下的濱海新區R&D資源投入優化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9(6):876-880,903.
[3]天津市科委,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教委.2010天津科技統計數據[Z].
[4]天津市科委,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教委.2010天津科技統計年鑒[Z].
201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