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玲
(徐州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江蘇 徐州 221116)
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是集實體館藏資源和虛擬館藏資源于一體,館藏文獻呈現出印刷型資源、縮微型資源、光盤型資源、網絡資源并存的局面。隨著電子期刊、電子圖書、網絡數據庫的大量收藏,圖書館將成為以收集虛擬信息知識資源為主的信息聚集中心。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讀者需求的變化,圖書館可供利用和服務的信息資源已不再局限于本館所“擁有”的現實館藏文獻范圍,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注重對網絡信息、各種電子文獻及商用數據庫等虛擬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并力圖尋求能將館藏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最佳結合的途徑,為實現網上信息資源的傳遞與共享做好充分的準備。
圖書館傳統的獲取文獻資源的方式,主要通過購買、交換、接受捐贈等途徑。文獻入館后,圖書館便擁有該文獻的永久所有權和使用權。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通過網絡獲取數字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資源的本體,而是信息資源的網絡使用權。網絡信息的獲取有購入、入網、聯機使用、租用、交換和免費等多種方式。網絡信息的檢索和獲取需要配備相應的技術、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
采購經費短缺是多年來困擾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一大難題。除了書刊價格上漲的客觀因素外,就圖書館自身而言,主要是缺乏館際協調和聯合采購。在館藏資源建設中,各館不僅要入藏本館讀者常用的文獻,以滿足讀者最大量、最經常的信息需求,而且還要入藏那些較少使用的資料,以滿足讀者的特殊需求。在網絡環境下,各圖書館可以便捷地使用來自世界各地的網絡信息資源,從而使圖書館有了可靠的信息資源保障。由于有了網絡信息資源做后盾,各圖書館可以將有限的經費去購買本館最常用的有特色的文獻,而讀者其他信息需求則依靠網絡提供。所以,網絡環境為圖書館采購經費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2.1.1 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有的放矢地進行實體館藏資源建設
讀者是圖書館服務的主體,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圖書館應根據館藏性質確定館藏文獻入藏原則,確定中外文圖書文獻的入藏比例、品種與復本的比例等。對讀者的需求進行分析,可為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提供具體的文獻采購方向。如高校圖書館應及時通過讀者問卷調查、師生座談或利用校園網平臺聽取師生對目前館藏需求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校各院系的專業設計,重點學科的發展動態和各院系對信息需求的變化情況,從而確定各單位所需文獻,精確選購文獻。采編部門要根據讀者反饋的需求信息,制訂采購計劃,把好文獻采購質量關,要嚴格按照館藏特點及讀者需求確定選購方向,盡量避免突擊采購。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既要保證讀者所需,又要確保文獻信息采購質量。
2.1.2 注重特色館藏建設
在網絡環境下,館藏信息資源的建設更需注重特色化,突出館藏重點,保證其系統性、完整性和權威性。各館只有形成自己的館藏特色,才能有效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館藏特色主要體現在專業特色、地方特色、類型特色和文種特色等方面。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加強了廣東地方文獻的收藏,該館收藏的孫中山文獻包括孫中山研究資料、照片、手跡、錄音唱片以及辛亥革命資料、紀念物品等共2 600種,3 700件(冊);廣東作家作品簽名本專藏,收有現代、當代廣東文學作家700多人的親筆簽名作品3 200種,共3 800冊及部分手稿;收藏了l 997種海南和南海諸島的書刊資料及民國以前的香港文獻697種,澳門文獻64種。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特色,是其他單位所不能比擬的。
2.1.3 加大電子出版物的收藏力度
電子出版物是指以數字代碼方式,將有知識性、思想性內容的信息編輯加工后存儲在固定物理形態的磁、光、電等介質上,通過電子閱讀、顯示、播放設備讀取使用的大眾傳播媒體,包括只讀光盤 (CD-ROM、DVD-ROM等)、一次寫入光盤(CD-R、DVD-R等)、可擦寫光盤 (CD-RW、DVDRW等)、軟磁盤、硬磁盤、集成電路卡等。與紙質文獻相比,電子出版物具有存儲量大、出版周期短、檢索便捷、聲像并重、大批量生產、成本低等特點。在網絡環境下,讀者不但要利用紙質文獻,而且更青睞于利用電子出版物。為了滿足讀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圖書館應調整采購策略,增加電子文獻收藏比例。如湖北大學圖書館構建了較為科學的館藏體系,館藏中外文書籍占40%,中外文報刊占30%,電子文獻和網絡資源占30%。
數字資源是文獻信息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數字形式發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資源總和。商業化的數據庫、機構或個人建立的數據庫、館藏數字化資源、各種網絡免費資源等都屬于數字資源。
2.2.1 加強特色數據庫的建設
圖書館是信息服務中心,要充分發揮信息服務行業的優勢,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服務。在數字資源建設上,要根據本館實際,重點建設一批有特色的數據庫,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如黑龍江省圖書館立足于地域特色和人文地理資源,開發了少數民族文化、金源文化、冰雪文化、黑龍江旅游特色數據庫等。截至2010年,該館自主創建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庫17個,總量已近5 TB,受到文化部的好評。目前該館正在建設“鄂倫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哈爾濱建筑凝固的歷史”、“小興安嶺野生植物”等特色數據庫,以滿足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又如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建設的“館藏縮微品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貴州省文史資料選輯全文數據庫”、“貴州省地方志全文數據庫”等數據庫為學者研究貴州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2.2 整合與揭示網絡信息資源
網絡信息資源的雜亂無序給讀者檢索利用造成了障礙,要使網絡信息資源成為本館的虛擬館藏,必須對其進行精心選擇、組織和加工,通過網絡提供給用戶使用。
圖書館可根據讀者的需求和本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要求,將網上出版物、軟件、會議消息、研究機構公告、具體的網頁內容等網絡信息進行搜集、選擇、下載并建立信息資源庫,最大限度地利用網上有效信息豐富館藏資源。通過文件整合方式、數據庫整合方式、超文本信息整合方式、搜索引擎方式、網絡資源目錄方式整合網絡信息資源,方便讀者利用。如通過OPAC系統,讀者可檢索網絡數據庫,以提高信息資源的使用率。清華大學圖書館根據讀者利用“數據庫/電子期刊導航”系統的習慣檢索網絡信息資源,建立了門戶網站,集中揭示網絡信息資源,對幫助讀者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起到了導航的作用。該館通過MetaLib平臺,對在校園網范圍內提供服務的320個資源庫一一進行了規范化著錄和描述,經過規范化著錄的工作流程,資源都得到了統一的著錄和揭示,320個資源庫分布在大約70個檢索平臺上。MetaLib平臺提供多種個性化服務。在“個人空間”中,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和需求建立“我的電子書架”、“我的數據庫”、“我的電子期刊”、“我的檢索歷史”,用于組織、收藏與個人課題或興趣相關的文獻信息、常用數據庫集、常用電子期刊列表及檢索歷史,還可以定制定題通報服務。讀者在“我的電子書架”上可以建立不同的文件夾收藏不同課題的文獻信息,通過整合平臺檢索到的文獻可以隨時保存 “在電子書架”上。
2.2.3 建立和完善館藏書目數據庫
館藏書目數據庫是圖書館實現計算機化、網絡化的關鍵,是資源共享的物質基礎。目前,我國大多數圖書館已采用CNMARC格式建立書目數據庫,并實行了聯機合作編目。如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上海市文獻聯合編目中心、地方版文獻聯合采編協作網、CALIS聯機合作編目中心的成立,在推動聯合編目、實現編目數據的共建共享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和聯合編目機構在書目數據庫建設方面存在著數據存儲、數據著錄、數據標引等方面的差異,給各館之間的書目數據在網上的交換造成了障礙。因此,必須加強館藏書目數據庫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嚴格按照國家著錄標準規范著錄,做好標準化回溯建庫工作,加強對書目數據庫的維護,不斷提高建庫質量,為館藏書目實現網絡共享奠定堅實的基礎。
加強圖書館館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是網絡時代圖書館滿足讀者需求的重要途徑。不管是網絡信息資源建設還是紙質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一方面要加強文獻資源建設的領導,培養高素質的文獻采編人員,使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做到科學化、標準化;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資源建設質量,使圖書館信息資源符合圖書館的發展目標和讀者的需求。
[1]管計鎖.論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過渡時期的資源建設[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1(2):40-43.
[2]李文蕾.高校圖書館信息用戶心理分析及服務舉措[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4):55-56.
[3]高彩云,周娜,王娜.計算機網絡環境的特點及對高校教育的影響[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7):189-190.
[4]劉傳良.從傳統圖書館到復合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趨勢與對策[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2):35-36.
[5]江志學,王勇.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工作中如何處理擁有與存取的關系[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2(4):13-16,21.
[6]徐冬節.數字圖書館對傳統圖書館的影響及圖書館的發展對策[J].圖書館,2002(3):49-51.
[7]白新勤.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建設的應對措施——兼以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 [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9(3)86-88.
[8]張梅.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5):106.
[9]胡寶麗.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