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健
(鐵嶺市圖書館,遼寧 鐵嶺 112000)
網絡的出現和發展在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青少年教育帶來許多隱患。一些青少年上網成癮,嚴重影響了自身正常的學習、生活,不僅給孩子、家庭、學校帶來了無盡的煩惱,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已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面對青少年網癮問題,社會各界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團中央、國務院新聞辦等13家部委和光明日報社于2006年2月26日聯合發出的 《關于實施中國青少年綠色網絡行動切實加強青少年網絡文化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要求社會各界著眼當前網絡文化發展的新形勢,建設體現時代特點、符合青少年需求和代表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網絡文化,運用網絡加強教育引導,建設網絡培育新型陣地,為青少年的成長發展創造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實施中國青少年綠色網絡行動,大力繁榮符合青少年成長需求的綠色網絡內容,積極建設服務青少年發展要求的綠色網絡載體,切實營造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綠色網絡場所[1]。《通知》重點從構建綠色網絡內容的角度對網癮青少年進行疏導,讓網癮青少年逐步遠離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然而,解決青少年網癮問題,不但需要綠色網絡內容的引導,而且更需要發揮學校、家庭和其他社會教育機構的作用,加強網癮青少年的心理疏導和教育引導,幫助網癮青少年走出困境、走出心理誤區。
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如何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引導青少年正確上網,為網癮青少年提供知識援助,是圖書館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社會對圖書館提出的時代要求。
網癮是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有專家指出只要網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1)總是想著去上網;(2)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或無所適從;(3)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即判定他屬于“網癮”。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于2010年2月2日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200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城市青少年中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的14.1%,人數約為2 404.2萬人。網癮青少年在年齡分布上呈現上升趨勢,年齡在18~23歲的青少年網癮比例最高,其次是24~29歲。網癮青少年以“網絡游戲成癮者”和“網絡關系成癮者”為主。近一半網癮青少年(47.9%)把“玩網絡游戲”作為其上網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費的時間最長;13.2%的網癮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費的時間最長[2]。
隨著3G手機的推出,手機上網正成為青少年網癮新動向。《報告》顯示使用過手機上網的青少年網民占總樣本的50.9%,網癮青少年中60.4%的網民使用過手機上網,而非網癮青少年使用過手機上網的比例僅為49.4%,網癮青少年更多地嘗試過使用手機上網。
青少年網癮的危害是多方面,主要有:一是損害身心健康。研究發現,長時間上網的青少年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孤獨、焦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睡眠障礙等現象,嚴重的可能導致猝死或自殺;二是影響人格培養。網上交友帶有虛幻性甚至是欺騙性,一些網絡聊天內容彌漫著頹廢情緒,語言粗俗。這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容易產生錯誤引導和不良影響,導致其道德觀念淡漠,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能力下降;三是導致學業荒廢。一些青少年學生因沉溺網絡而無心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最后不得不降級、休學或退學;四是危害社會穩定。青少年沉溺網絡,往往導致父母和子女關系緊張,甚至家庭破裂。有的青少年效仿網絡游戲中的欺詐、搶劫、殺人等手法,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因上網爭執引發的斗毆致人死傷事件也時有發生[3]。
導致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導致青少年上網成癮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當前我國中學生多屬獨生子女,缺乏與同齡伙伴交流。他們的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孩子在父母那里尋求不到解脫煩惱的辦法,于是就到網上尋找,致使他們迷戀網絡;二是教育環境的影響。在信息時代,電腦和網絡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但缺乏老師和家長的有效引導,他們把電腦和網絡當成一種娛樂工具;三是受不良網絡文化的影響。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網吧隨處可見,網上信息良莠不齊,網吧經營者本著贏利的目的,為那些還沒有完全具備辨別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大開方便之門,這樣很容易讓這些孩子在雜亂的虛擬世界中迷失自己;四是學習的壓力。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中國的孩子們在巨大的壓力下喪失了求知的欲望,機械地死讀書,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進而逃課,沉迷于網絡。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文獻是圖書館構成的要素之一。圖書館利用書刊資源,開展面向網癮青少年的知識服務是其首選的策略。首先,圖書館應收集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如收集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少年版)》、《小學生自我素質教育叢書》、《青少年道德教育讀本》等品德教育類圖書和《中華成語千句文》、《中華讀書之旅》、《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等知識類圖書,以優秀的作品凈化青少年的心靈。針對網癮青少年及其家長,圖書館還應收集《網癮不是孩子的錯》、《面對網絡,父母該做點什么?》、《戰勝網癮:網癮預防與戒除指南》、《告訴孩子“網”向何方:戒網不如正確上網》等指導合理利用網絡和戒除網癮的書籍,使網癮青少年及其家長找到防治網癮的辦法。其次,要為網癮青少年提供個性化文獻借閱服務。向網癮青少年家庭免費辦理借書證,讓網癮青少年及其家長都可以利用借書證到圖書館借閱有關圖書。再次,圖書館應安排專職人員做好網癮青少年讀者的導讀工作,讓他們了解利用圖書館的方法和掌握正確的閱讀技能。如上海浦東圖書館南匯分館設立的“青少年閱讀指導基地”專為初二以下學生提供借閱服務,并定期組織學生集體閱覽,開展閱讀輔導;設立的“學生興趣導讀廳”配有各學科課外讀物、復習資料、名著名作,專為初三至高三的學生提供閱覽服務和舉辦閱讀輔導講座[4]。
要幫助網癮青少年戒除上網成癮的問題,圖書館要與學校和社會心理教育機構合作,開展面向網癮青少年的心理素質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素質,從而使他們遠離網癮。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的成長時期,要從他們的心理實際出發,進行有效的教育與引導。一是加強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教育,培養青少年獨立生活的能力。青少年時期正處在對自我價值的判斷時期。處于這一心理時期的青少年一方面有走向社會的強烈愿望,但他們的能力還沒有強大到使自己足夠脫離家長的照顧而獨立的地生活,還必須依賴家長的撫養與保護。這一矛盾對他們的心理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躁動與不安。因此,要從培養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入手,教導他們正確估價自己的價值,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加強青少年的生存能力與生活能力的訓練,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實現自身的獨立,從而消除青少年的心理抵抗情緒。二是加強意志與品質教育,培養青少年的自律能力。對青少年的意志與品質的教育,其目標是指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和處理學習興趣與學習目的之間的關系,培養他們的毅力與恒心,增強青少年的自律能力,使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端正學習態度,用理智控制好奇心,從而增強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與自律性。三是加強寬容心理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友愛與合作精神。教育青少年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充分發揚團結、友愛與合作的精神,從而逐漸消除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偏差,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四是加強挫折心理的教育,增強青少年適應環境的能力。由于客觀環境與條件不同,主觀努力不同,青少年學生之間的成績與能力產生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學生會失望,感到壓抑,神情沮喪,心理憂郁。因此,要對青少年進行挫折心理教育,教育青少年正視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認清客觀條件與主觀努力的關系,使青少年認識到個人愿望的實現,不僅與主觀努力有關,而且與客觀環境和條件密切聯系在一起。使他們保持自信與樂觀的人生態度,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與抗挫折能力。
構建圖書館綠色網站,為網癮青少年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是圖書館貫徹落實《通知》精神的重要舉措;開發更多的、高水平的青少年網站和網頁,多創辦一些融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實用性為一體,適合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需求的網上信息資源,對青少年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以達到“以網治網”的目的,是新時期圖書館為網癮青少年提供知識援助的主要途徑。
圖書館要根據青少年的需求,構建綠色圖書館網站,購買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文學影視作品、科普作品,并發布到網站上供青少年瀏覽,向他們推薦 “中國少年在線”、“中國青少年新世紀讀書網”等重點網站,使青少年喜愛訪問這些有益于他們健康成長的網站資源。如青島市圖書館向青少年推出了“遠離不良網吧,走進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上網學習”的活動,指導青少年在健康的環境中上網學習,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青少年網癮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國青少年網癮的防治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構建有效的社會支持網就是實施這項系統工程的重要步驟。社會支持網是由提供各種支持的社會成員(包括個人或組織)構成的社會關系網絡。對那些已有網癮的青少年來說,社會上的各種網癮治療機構、組織是使他們擺脫網癮的重要條件。圖書館可與這些社會網癮治療機構合作,開展網癮青少年的救助工作,使網癮青少年徹底擺脫網癮的糾纏,樹立正確的上網觀念,以積極的心態利用網絡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工具,是青少年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全社會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形勢下,圖書館界要積極行動起來,研究防治青少年網癮的對策,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使網癮青少年早日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讓他們在燦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1]共青團中央,等.關于實施中國青少年綠色網絡行動切實加強青少年網絡文化建設的通知 [EB/OL].[2011-06-22].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zqlf/200701/t200 70119_13181.htm.
[2]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2009)發布[EB/OL].[2011-06-24].http://games.sina.com.cn/y/n/2010 -02 -02/1033372113.shtml.
[3]秦洪良.青少年網癮問題亟待重視[N].大眾科技報,2006-03-05(A03).
[4]浦東圖書館南匯分館介紹[EB/OL].[2011-06-27].http://www.pdlib.com/pdtsg_website/HTML/defaultsite/pd_tsg_bg k_nhfg/List/list_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