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平
(嫩江縣水務局,黑龍江嫩江161400)
嫩江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北依伊勒呼里山,與呼瑪縣交界,東接小興安嶺,與黑河市、孫吳縣、五大邊池市毗鄰;西臨嫩江,與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連松嫩平原,與訥河市接壤。全縣土地總面積14956.4km2,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30,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山丘區面積為9264.3 km2,平原區面積為5692.1 km2。總人口4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5976萬人。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87.5 m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235.0 mm,地下水總開采量為1420.29萬m3/a。
沿丘陵邊緣,由嫩江、科洛河向南至訥河、門魯河以南至科洛河,分布崗狀高平原,地勢大致由東北向西南傾斜,起伏明顯,川崗相間,成因類型屬于侵蝕堆積地形。沿嫩江及其主要支流分布有河漫灘,呈帶狀分布于河床兩側,漫灘平坦開闊,高出河床1~2米,寬度變化較大。沿河谷一級階地不發育,呈斷續狀,主要分布于嫩江東側、科洛河以北部分河段。
嫩江在縣境內主要支流有科洛河、門魯河、臥都河、固固河。科洛河源于小興安嶺南興山西坡、林道山西坡,流域面積8 574 km2;門魯河北源小興安嶺大黑山西坡,南源小興安嶺九水山西坡,流域面積5 171 km2;臥都河源于小興安嶺西麓北坡,流域面積1 488 km2;固固河源于小興安嶺西麓北坡余脈,流域面積619 km2。
為了正確評價地下水資源,根據江河河段、地形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質條件,分為2個一級區4個二級區11個三級區。
一級區包括松嫩北部高平原區(B)和嫩江支流山間河谷平原區(C)。松嫩平原區位于科洛河以南,嫩江干流以東的區域,海拔高度在200~400m,地勢平坦、局部有丘陵低山,根據地形地貌分為嫩江河漫灘平原(BI)、嫩江一級階地(BII)、科洛河崗狀高平原(BⅢ)三個二級區。山間河谷平原主要為嫩江四條主要支流:臥都河、固固河、門魯河、沐河的河漫灘區,其二級區代號為CI。山間河谷平原其含水層由中粗砂、砂礫石等組成,厚度一般為5~20米。由河谷上游往下增厚,水量亦隨之增大。
在二級區內,根據地下水埋深、包氣帶特征、地質構造特征和江河河段劃分為11個三級區、即計算單元區,都為松散巖類孔隙潛水。

表1 嫩江縣平原區地下水規劃分區表
嫩江縣城供水分為市政水源和自備水源。自來水公司現有深井9眼,供水人口6.7萬人,其余為企業自備水源附帶生活供水。嫩江縣城現有人口10萬人,年生活用水量為210.08萬m3/a。人均生活用水量58 L/d。
由于自來水公司成立較晚,其供水設施能力有限,供水水量不能保證工業生產用水需要,縣內工礦企業單位均打井取水,自備水源,現有自備水源井40眼,井深一般在70~90m左右,水泵多為深井潛水泵、供水能力為1.6~1.9萬t/d。全縣現狀工業用水量為700.24萬m3/a,重復利用率約為30%,萬元產值用水量約為177.6 m3/萬元。
全縣農村現有供水井373眼,供水村屯126個和九三農管局所屬11個農場,其中自來水化村屯119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為44%。解決飲水人口253 744人,農村生活用水量為299.72萬m3/a,人均用水量為32L/d。
現有灌溉井29眼,其中旱田井1眼,菜田井28眼,水田灌溉面積300hm2,用水定額為10 500 m3/hm2,菜田灌溉面積3 000 hm2,用水定額為525 m3/666.7m2,旱田灌溉面積533.3 hm2。現狀農業灌溉用水量為210.24萬m3/a。
由于多年以來一直把地下水作為生活及工農業用水主要水源,局部地下水出現超采現象。嫩江縣城區,長期開采深層地下水,使部分居民小井和淺水井水位下降,出水量減少,甚至干枯、報廢,據《嫩江縣嫩江鎮給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城區水位大幅度下降10~20m,枯水期達30 m。
嫩江縣天然條件下水質良好,水化學類型屬于重碳酸鈣(鈉)型水,礦化度為0.3~0.4L/g。近年來,由于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藥、化肥等隨著降水滲入地下,使地下水體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對規劃區不同井點進行水質化驗,結果表明地下水水質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水質超標主要為鐵、錳、亞硝酸鹽氮、陽離子合成洗滌劑、其次有大腸菌群、氨氮。
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規劃區不同井點,進行了抽樣化驗,結果如下表2。
表2表明,陰離子洗滌劑、氨氮、錳、鐵、揮發酚、高錳酸鹽指數、大腸菌群都有部分超標現象,個別水體也不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對照《農田灌溉水質標準》,也表明規劃區內地下水質均符合農田灌溉水質要求。
1)供水量不足:由于嫩江縣處于發展階段,人口機械增長率增高,用水量較大的工業又初具規模,現有1萬m3/d的水廠亦不能滿足縣城發展的需要。據供水部門統計,嫩江縣城鎮居民日用水量僅為26 L,是全省用水標準較低的城鎮之一。縣城內缺水戶達6 000戶,且由于水量水壓不足,常有斷水和高層樓層上不去水的現象。同時,在農村特別是地處邊遠山區的村屯,由于地質條件復雜,地下水資源較為貧乏,還存在飲用水困難的問題。目前有6個鄉鎮的28個村屯13.6萬人,3 833頭大牲畜急需解決用水問題。
2)現有井泵管線設施常年超負荷運行,老化失修,布置也不夠合理,成井工藝和管理水平落后,致使機電井使用壽命短,不能滿足正常供水需要。
3)城鎮深層地下水常年超采,導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據有關資料顯示,當前嫩江鎮供水水源主要是下白堊系碎屑巖類孔隙承壓水,由于長期過量開采,使本地區地下水位下降10~20m左右,形成局部超采。

表2 嫩江縣地下水抽樣化驗表
[1] 孫鑫,由劍波,陳福彬.肇東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評價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01):216-217.
[2] 孫侃,段明威,丘林,田長濤.湯旺河流域水資源評價分析[J].黑龍江省利科技,2010(06):135-137.
[3] 尚雪陽,等.嫩江縣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報告[R].黑河:黑河市水利勘測設計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