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楚
2009年底,百度文庫低調上線,這是百度打造的一個在線互動式文檔分享平臺。在上線之后的1年半時間里,針對百度文庫是否侵權的爭論一直沒有消停過。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甚至在微博上發起針對百度的聯合訴訟,表示“百度文庫不死,中國原創文學必亡”,而更多的出版社、書商和作家則選擇單槍匹馬與百度過招,但都沒有成功,百度文庫依然成為了百度矩陣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我們查詢到的數據來看,截止到4月11日,alexa的流量統計顯示,百度文庫訪問量占百度總訪問量的1.64%,在百度的各項子域名中位列第9。與百度MP3搜索不同,百度顯然更希望通過內容留住用戶,因此百度文庫中的內容都保存在百度的服務器上,而不是像MP3搜索一樣只提供鏈接。

2011年3月15日,屢敗屢戰的文藝工作者們終于換了一種方式抱團出擊。大約50位作家,包括讀者熟悉的賈平凹、劉心武、韓寒、郭敬明、李承鵬等等向百度發出了《三一五中國作家討百度書》,這被看作是向百度文庫發出的新一輪沖擊。這封討伐書由慕容雪村執筆,指責百度文庫向用戶免費開放,卻沒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權,“徹底墮落成了一個竊賊公司,把百度文庫變成了一個賊贓市場。”
一個多星期之后,百度派出了代表與作家代表進行談判,但是作家代表認為,百度沒有任何談判的誠意,談判宣告失敗。以萬榕書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路金波、磨鐵圖書總裁沈浩波以及中國文著協常務副總干事張洪波為核心的作家維權隊伍通過媒體、博客、微博等多個陣地向百度發出聲討,并引起了整個行業的關注。
事情的轉折點出現在韓寒的發聲。3月25日、26日,韓寒在博客上接連發出了兩篇文章聲討百度,這兩篇文章經過新浪微博的轉播,總瀏覽量超過百萬,造成了巨大的影響。3月27日,百度發表了致歉聲明,并稱三天徹查文學類作品版權。隨后,百度文庫文學作品中的文檔數量由原來的280萬份一度銳減至163份,總文檔數量從最高的2000多萬份降至1600萬份左右。之后百度宣布百度文庫版權合作平臺正式上線,提出了付費分成、廣告分成的兩種合作模式。
這并不是百度第一次遭到類似的炮轟,從2004年開始,百度就曾經多次接到音樂版權方的律師函,不少音樂界人士都對百度提供MP3下載而不向音樂發行商付費表示深惡痛絕。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就發微博稱百度“是音樂圈最切齒的仇人,全球最大的盜版音樂銷贓地,用偷來的音樂大賣廣告賺錢的無恥商人,奴役音樂家的吸血鬼”。在音樂界人士不懈的努力下,百度MP3搜索最終從提供MP3文件本身逐步轉變為提供MP3下載鏈接,雖然并沒有達到最理想的境界,但至少算是有了階段性的成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家們的這一次斗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并不是最終的結果。在百度宣布刪除文學作品之后,不少用戶發現,百度只是刪除了文學分類下的內容,而對于隱藏在別的分類下的具有版權的內容卻并沒有刪除。但無論如何,這一切至少是開了一個好頭。
各方聲音褒貶不一:
相關部門聲音
中國互聯網協會:
“中國互聯網協會關注最近百度文庫糾紛問題。目前,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服務的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網絡版權問題趨于復雜化。對百度公司承諾立即徹底刪除百度文庫中未經授權作品的做法和實際行動予以肯定。我們衷心希望并期待互聯網企業和有關各方面能夠客觀、理性、公平地解決紛爭,積極探索創立合作互利的網絡版權保護模式,為建設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共同做出貢獻。”
國家版權局: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王自強表示,支持作家依法維權,對作家反映的百度侵權問題,國家版權局將根據事實依照法律進行處理。目前百度較為積極的態度值得肯定,但并不意味著作家反映的百度侵權問題的結束。國家版權局應對數十位作家反映的侵權問題進行調查,并根據事實依法作出相應處理。王自強強調,“無論是從網絡內容提供商還是技術服務商的角度看,百度文庫客觀上都為侵權作品提供了傳播渠道,對作家的版權構成了侵害,也在社會上引起熱議。版權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在查明事實真相的前提下,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對百度文庫是否侵權依法作出處理。”
專家意見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高富平:
文檔分享平臺目前未被要求承擔事先審查的義務或責任,現有法規沒有明確網絡服務提供商有主動的檢索、識別、判斷義務。平臺分享網站主動開發權利保護機制的方式很合理,既促進分享,又能夠保護權利人的利益,值得推廣。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吳偉光:
百度文庫的服務是信息存儲服務,應有資格獲得“安全港”條款的保護。但他也認為,信息存儲服務提供商獲得安全港保護的前提構成是做善意的網絡服務商。善意的判斷非常復雜,因為不同的存儲內容以及不同的商業模式等因素而不同,因此仍需進行個案分析。百度與權利人應力爭通過合作來解決版權問題,因為歷史上,版權人與媒體一直是處于同一陣營上,通過合作來向消費者提供作品和內容,并分享由此獲得的收益,而版權人與網絡服務提供商處于對立的陣營是不正常的事情,合作是比較好的選擇,同時也是版權人與網絡服務提供商交易成本最低的選擇。
上海交通大學魏武揮:
在現行著作權體系下(請注意這個前提),百度無可爭議地侵權了。但是,在百度文庫的行為下,利益受損最大的群體是出版機構而非作者本身,在圖書市場里,真正相對賺錢的,是圖書策劃公司以及出版社,因此他們特別看重所謂的著作權,百度真正動及的奶酪是它們的。
作為一個每月要寫十幾篇專欄文章經常有點稿酬的碼字者,我不太認同現行的版權體系。出版機構首先要保證其合法的利益才能幫作者出書,或者如果寫作者和出版機構的利益喪失殆盡,那么就不可能出書。然而,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絲毫看不出如果人們寫東西無法獲得利益的話就沒人再寫東西了的跡象,更何況,我們還有太多的前人智慧尚未消化。
我們需要寫作者和出版機構獲得利益,但現行版權體系是原子時代所構建的體系,它需要去適應比特時代,而不是讓比特時代去適應它。時代演進中,動了誰的奶酪很正常,關鍵在于,你的奶酪在這個時代還能有么?當年謄寫人的奶酪,就已被剝奪得一干二凈,蕩然無存了。書籍的自由傳播,真正的阻礙者是出版者而不是寫作者。抱著陳舊版權體系的出版者們,遲早向數字低下他們今天高傲的頭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