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驥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
《小世界》中的聚焦策略及模式分析
劉 驥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
《小世界》是英國校園小說家戴維.洛奇的代表作,是其最成功的作品。該作品不僅受到學界的好評,獲得了重要的獎項,而且受到讀者們的普遍歡迎。這部小說在敘事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對聚焦的靈活運用。《小世界》總體上是全知型的外部聚焦,但是在不同的部分對聚焦權進行了靈活地調節和控制,在敘述過程中有時也采用了人物的內部聚焦。本文將從人物刻畫、情節設計和主題表現等方面對《小世界》體現的復雜的聚焦手段進行分析。
《小世界》;外部聚焦;內部聚焦;全知全能
戴維.洛奇的作品多以描寫學者生活為題材,他的校園三部曲——《換位》(Changing Place,1975),《小世界》(Small World,1984)和《好作品》(Nice Work,1988)不僅獲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問鼎各項大獎,更受到各個層次的普通讀者的歡迎,《小世界》是三部曲中文學成就最高的,該作品曾兩度獲布克獎提名,攝成電視劇后受到普遍歡迎,使洛奇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通過細讀文本,筆者發現作者對聚焦的創新和靈活運用對《小世界》敘事的成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將從人物刻畫、情節設計和主題表現等方面對《小世界》體現的復雜的聚焦手段進行分析。
米克.巴爾把聚焦(focalization)定義為“所呈現出來的諸成分與視覺(通過這一視覺,這些成分被呈現出來)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視覺與被‘看見’被感知的東西之間的關系”。同時,他又根據聚焦者與故事的關系區分出了內在式(internal)聚焦與外在式(external)聚焦兩種解決方式:聚焦與一個作為行為者參與到素材中的人物結合時是內在式聚焦;外在式聚焦這一術語表明一個處于素材之外的無名的行為者在起到聚焦者的作用。有些敘述學家又根據聚焦范圍的大小把外在式聚焦區分為全知式外部聚焦(熱奈特稱之為零度聚焦)和戲劇式外部聚焦。全制式外部聚焦既可以聚焦于人物的行動又聚焦人物的心理,戲劇式外部聚焦范圍要小得多,只描述人物的對話與行動,不揭示人物的思想與感情。
《小世界》總體上是全知式的外部聚焦,小說中的某些章節確實體現了典型的全知全能的敘事特點,敘述者可以在某一部分對眾多處于同一時空、不同地點的人物進行描寫,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心理,還以俯瞰的姿態進行概括性的敘述或者發表自己的評論。例如,在小說第二部他便通過外部聚焦在對不同人物的描寫之間進行自由的切換,第一節最后兩段,他似乎刻意地展示外部聚焦的特權,利用蒙太奇式的方法展現了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的學者們,在同一絕對時間,不同相對時間的里各自的生活畫面。
大本鐘敲響了9點。地球上其他地方的鐘分別響著10點、11點、4點、7點、2點。
莫里斯.查普打著飽嗝;羅德尼.溫賴特唉聲嘆氣;德絲麗打著睡鼾。福爾維婭.打了個哈欠——一個飛快的、出人意料的打哈欠,像貓一樣然后又恢復了她素有的嫻靜,像貓一樣的嫻靜。亞瑟.金弗舍爾在夢里咕咕噥噥地講德語。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在高速公路上碰上了交通阻塞,煩躁地用一只手敲打著方向盤。霍華德.林鮑姆嚼著口香糖以減輕因飛機降落而造成的耳鼓的壓力。塞爾瑪.林鮑姆使勁地將腫脹的腳背塞進鞋子。米歇爾.塔迪厄重新回到書桌旁,研究用一種復雜的等式按照代數的方法表示《戰爭與和平》的情節。拉迪亞德.帕金森在教員早餐室里自己從電爐上端來了凱吉爾里,在一張安靜的餐桌坐下,只有報紙的沙沙聲、陶器的叮當聲和刀叉的刮擦聲打破寂靜。阿克比爾.勃拉克坐在一個與其他六人共用的一個辦公室里,一邊從杯子里啜著紅茶,一邊堅忍不拔、全神貫注地讀著《時代精神》。阪埼章揭下快餐盒飯上的金箔紙,打開收音機收聽BBC的世界服務節目。羅納德.弗洛比希爾在《牛津英語詞典》里查“spare”一詞。菲利普.史沃若避開他的妻子,奔進魯米治圣約翰家里的廚房。而喬伊斯.辛普森,那個菲利普以為已死的女人,此時正在地球的某個地方,站在打開的窗前,將空氣深深地吸進肺腑,手遮著太陽的微笑。
《小世界》主體上運用了外部聚焦,這是有由說的描寫對象和主題決定的。因為小說描寫的對象是學術圈這個小世界,其中涉及十幾個人物,盡管這些人物經常在不同的學術會議相聚,但更多的時候他們處于不同的地點,從事著各自不同的事情。敘述者采取外部聚焦的方式,這樣就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敘述過程中能隨時地切換聚焦對象,對不同的人物進行描寫,交代行蹤。而且,也可以通過將講述和展示的語式相結合,來有效地調節敘事節奏。再次,《小世界》生活容量大、線索眾多、頭緒紛繁,外部聚焦的敘述起到穿針引線、結構全篇的作用。作者通過這種敘事方式,可以縱觀全局,把小說中的各個部分、各個環節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小說文本中的兩種“距離”:一種是對應著小說的形象體系的外在距離,一種是對應著小說的意義世界的內在距離。前者涉及小說形式上的可感性,后者涉及小說意義上的可理解性(李建軍,《小說修辭研究》)。《小世界》采用外部聚焦,作者便可以借敘述者之口,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進行評價,引導作者在感情和認識上的反應,從而縮短他們與小說的意義世界的距離,換句話說,也就是能更好地體會到小說的主題。以下這段話,明顯是外在聚焦者的介入性評論,可以說它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它是研討會流行的性病,是罪孽的報酬,是對所有那些拋下家庭與職責而外出旅游、住豪華飯店、追求個人成就、歡宴聚會和縱情聲色者的報應。軍營流行病!”
全知敘事者的介入性評價也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在《小世界》某些部分中全知的敘事者會直接對人物進行評論,一方面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另一方面也傳達出作者對人物的態度。例如亞德.帕金森第一次出場時,作者是這樣描述他的:
長期以來,拉迪亞德.帕金森除了睡覺,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讀書和寫作,包括一般人用來談情說愛和做愛的那部分時間。實際上,可以說讀書是他的愛情,寫作是他的性生活。他愛文學,尤其英國詩人……寫作,他自己的創作,更像是性交:一種意欲的宣泄,一種力量的實現,一種張力的緩解。至少每天他都要寫點東西,否則他就會變得煩躁和沮喪——然而他寫的東西全部是未來出版的,因為對拉迪亞德.帕金森來說,得不到出版的寫作就像是手淫或性交中斷,是某種羞恥和得不到滿足的事。
這里是典型的全知敘事的特點。此處敘事眼光和敘事語氣達到同一,敘述者同時也是外部聚焦者,用自己的話語對人物進行說明和評價。這種敘述者的介入常常在不相信敘述者權威的現代讀者那里遭到詬病,但此處卻恰到好處。拉迪亞德.帕金森第一次出場,讀者對他一無所知,而他最大的特點是對文學創作和評論有種近乎病態的癖好,他不喜歡外出和社交活動,最常做的事是坐在屋子里讀書寫作,這種性格通過對其某個生活片段中的語言和行動是“展示”不出來的,而只能通過敘述者概括性的評論“講述”出來。敘述者這段評論非常成功地把一個對讀書和寫作極度癡迷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當然,敘述者這里所用的“喻體”制造了強烈的喜劇色彩,也含蓄地體現了作者對該人物的諷刺態度。
總體上看,《小世界》采用了全知型的外部聚焦,從理論上講,敘述者是統一的,它無所不在,無所不知,有權力說知道并說出任何一個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秘密。但是,洛奇只是在小說中極為有限的部分行使了以上的權力,他更多的情況下是對聚焦權或者聚焦范圍進行調節和控制,使得原本的“全知全能”成為“半知半能”,有時則接近戲劇式聚焦。例如,在敘述過程中,如果有眾多人物同時出現在一個場合的場面,比如《小世界》中對許多學術會議場面的描寫,敘述者不會隨意地從外部不同人物進行聚焦,而以一個人物為中心參照對其他人物進行描寫,也就是說,當其他人物進入中心人物的視野或者與他談話時,敘事焦點才向其轉移。比如,在小說第一部第一節,描寫魯密治學術年會的招待晚宴時,作者把基本焦點固定在了柏斯周圍,許多人物都是在與他相遇后或者被他的注意時得到了介紹。而且,對這種多人聚會或者兩人交談場景的描寫,基本上沒有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聚焦的現象,而是大量地用直接引語描寫他們的對話,這種劇本一樣的對話片段在小說中占據了至少一半的比例。另外,小說的敘事者偶爾也會使用內部聚焦的方式,以人物的視角敘述故事,這時就出現聚焦轉換的現象。
這種聚焦的控制或者轉換在對不同人物的描寫中也得到了更好的體現。對幾個主要人物的描寫,敘述者會通過外部聚焦對其進行大量的心理描寫,有時會使其成為聚焦人物,以他們的視角進行敘述;對有的人物則采用了戲劇式的外部聚焦,交代他部分的行蹤,只描寫他的語言和行為,不反映其心理;還有幾個人物,洛奇僅僅把其作為其他人物的聚焦對象進行描寫,等等。
在眾多人物當中,最突出的當屬柏斯.莫克加里格爾,他貫穿了小說始終,他的活動是敘事發展的一條重要的線索。另一個突出之處是,洛奇比較多地對他的心理活動進行聚焦。“四月是最殘忍的月份”,小說一開篇,作者便用這個直接引語展示了柏斯剛到魯米治大學時,被眼前景物所引發的感受。在隨后的學術年會會場上,其他幾個主要人物也是在柏斯的關注下一個個出場(當然,其中包括他將要在整部小說中追尋的安吉麗卡)。洛奇對柏斯的這種“特殊照顧”,體現了他對該人物在感情和道德方面的認可,或者同情。柏斯生性單純保守,富有正義感,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盡管幾度因為安吉麗卡差點違背教規——他經常向上帝懺悔,并嚴格遵守傳統的宗教道德。把柏斯所思所想和其他學者的所思所想進行對比,必將具有強烈的反諷色彩,較好地體現了小說的主題。較多地對柏斯的心理活動進行聚焦,也是更好地表現人物的需要,對于思想單純甚至有些迂腐的柏斯,僅僅通過外部描寫是難以生動地刻畫他的性格的。小說中,柏斯受到安吉麗卡的誘惑,以為她要邀請他共度良宵,但苦于自己還沒有性經驗,為了不讓安吉麗卡失望,他跑到成人電影院去臨時“備考”,還跑到藥店買安全套,如果作者沒有顯示他的所思所想的話,那作者多會對他作出錯誤的判斷。而當作者描寫柏斯當看到成人電影上的畫面時而引發的羞恥感和負罪感時,柏斯的單純個性便很好地表現出來。
全知式的外部聚焦也有利于表現另一種人物,比如那些表里不一或者思想齷齪的者。《小世界》中有一處描寫北昆士蘭大學的羅德尼.溫賴特為了獲得參加研討會的旅行資助坐在窗前艱難地構思關于“批評的未來”論文,但頭腦卻禁不住淫狎地幻想他的女學生桑德拉.迪克斯,甚至把他意淫的內容寫在稿子上,學術話語和色情幻想交替出現在他的頭腦中。這個對人物思想活動的聚焦生動有效地展現了羅德尼.溫賴特好色猥瑣的特點。
對安吉麗卡的描寫,基本上只是通過柏斯的內部聚焦來實現的,通讀小說可以發現,她基本上每次都是以柏斯的聚焦對象出現的,除此之外,敘述者基本上沒有通過外部聚焦的方式對她進行描寫。這時敘述者=(聚焦)人物。一方面,讓讀者透過柏斯的眼光真切地感受到她的魅力,體會到柏斯強烈的愛欲,也為柏斯在世界到處追尋安吉里卡的情節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限制了讀者知道她更多的信息,只有當柏斯看到她時,我們才能看到她,此外我們便對她的行蹤一無所知。正如作者描寫史沃若在床上對安吉麗卡的幻想時提到的:“……似乎沒有人知道她來自何方,去往何處……”,這就很好地凸顯了安吉麗卡的很深的城府和難以捉摸的個性,同時也為小說制造了很深的懸念。作者沒有通過外在聚焦對她的去向作任何交代,這樣讀者跟著同柏斯一樣憑著她留下的點點蛛絲馬跡推斷她在哪里,然后盲目地尋找,柏斯在哪里能找到她,何時能找到她,讀者都不得而知,這樣便會被情節深深地吸引和牽動。試想一下,如果洛奇在描寫柏斯尋找的同時,告訴我們安吉麗卡到底在哪里,那個故事就沒有寫下去的必要了。
對于德國接受學學者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的描寫采用了半知半能的外聚焦,敘述者只是寫到了他的一些行為和特點,卻不涉及對他的心理描寫。例如,敘述者告訴我們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的一個怪癖:右手常年帶著一幅黑手套,就連睡覺和洗澡時也不摘掉。但他卻不對他這個行為的動機作一點揭露,而只是列舉出周圍的人對他那之手的種種猜測,這就給讀者造成很深的懸念。出版商費力克斯.斯金納看重了柏斯關于艾略特對人們閱讀莎士比亞的影響的論文,有意出版,可柏斯把稿子交給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審閱,他卻對柏斯的論文予以了否定,而對他這樣做的視點動機敘述者也沒有交代,這讓我們體會到了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的城府。而后來當在“美國現代語言學協會”舉辦的年會上尋找安吉麗卡的柏斯偶然地發現原來他的關于艾略特和莎士比亞的論文竟然被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據為己有,而且堂而皇之地在大會上閱讀。這時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了他卑鄙和陰險。試想如果作者采用全知的外聚焦方式對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進行描寫,事先對他的怪癖和否定柏斯的論文的心理動機做了交代,小說原有的不同凡響的敘事效果和引人入勝的人物刻畫必將大打折扣。當然,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對于讀者而言是最為神秘的,他和讀者的情感距離是最遠的。
亞瑟.金弗舍爾雖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作為評選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文學批評委員會主席,他對小說中另一個故事線索的發展起了關鍵的作用。作者對他的描寫采用了和描寫西格弗里德.馮.托皮茲類似的聚焦方式,只是表現他的言行,而不揭露的心理活動,這樣才造成了很大懸念,使得讀者對誰會最終獲得文學批評委員會主席一職充滿猜想,而當最后亞瑟.金弗舍爾宣布自己將擔任這一職位時,對讀者的沖擊可謂不小。這樣的閱讀效果只有通過作者控制自己的聚焦權才能獲得,如果讀者提前讓讀者知道亞瑟.金弗舍爾的這個想法,這個故事就會喪失許多趣味。
聚焦方式的選擇并不是單純的形式問題,而是決定于題材、內容、生活容量和作家個性的。戴維.洛奇作為英國杰出的小說批評和理論家,采用了一種靈活的聚焦方式,在《小世界》中充分運用其獨特的敘事理論,巧妙地構建了完整的故事。洛奇自己曾說,“因為我本人是個學院派批評家……(所以)我是個自覺意識很強的小說家。在我創作時,我對自己文本的要求,與我在批評其他作家的文本時所提的要求完全相同。小說的每一部分,每一個事件、人物,甚至每個單詞,都必須服從整個文本的統一構思。”《小世界》靈活的聚焦方式便體現了洛奇在創作中精益求精的追求,這種聚焦既成功地表達了小說的主題,也生動地塑造了各種人物,還通過縮小焦距范圍設置懸念,增強了小說閱讀中的樂趣。
[1] 戴維.洛奇.小世界[M].羅貽榮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2,156.
[2]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M].王峻巖,等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38.
[3]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98.
[4] 熱奈特.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07.
[5] 米克.巴爾.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M].譚君強,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19.
[6] 羅剛.敘事學導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33.
[7] 趙毅衡.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事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49.
Analysis of the Technique and Mode of Focalization of Small World
Liu Ji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Small World,which is not only praised by the scholars but also takes the fancy of a wide range of readers,is both the most successful work and master work of English campus novelist David Lodge.To a large extent,the success of the novel's narration is due to the author's smart use of focalization.Overall,Small World is narrated through omniscient external focalization,but during the narration,the focusing range is flexibly regulated and controlled and sometimes internal focalization is adopted accordingly.This paper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focalization of Small World in terms of characterization,plot and theme.
Small World,external focalization,internal focalization,omniscient
I106
A
1672-3805(2011)03-0107-04
2010-11-30
劉驥(1978-)女,黑龍江人,東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敘事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