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杰
(河南省巖石礦物測試中心, 河南鄭州 450012)
某小型露天采石場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陳亞杰
(河南省巖石礦物測試中心, 河南鄭州 450012)
根據多年來對某小型露天采石場所進行的安全評價,全面識別和分析了該露天采石場在開采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指出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為該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提供可靠的依據。
采石場;危險因素;有害因素
某小型露天采石場主采礦層為寒武系張夏組下段灰巖,總體構造為一向北傾斜的單斜構造,局部為背斜,背斜軸向近東西展布于礦區北部,傾角25°~30°。礦層大部分出露地表,極少部分上覆地層為寒武系崮山組白云質灰巖。
生產規模為5萬t/a,年工作日為250 d,每天2班,每班8 h,采用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汽車運輸。主要設備有潛孔鉆、空壓機、裝載機等。
根據該小型露天采石場的特點、采用的開采方式、使用的機械設備情況,通過分析與辨識,發現存在如下的危險因素。
(1)采場邊坡坍塌、滑坡。由于邊幫過陡、圍巖穩固性差或地質結構變化,在風化、水蝕、爆破震動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圍巖體結構發生改變,失去平衡,從而引起邊坡坍塌等現象。導致邊坡坍塌的主要原因有:邊坡工程地質條件與巖土性質差,礦體風化比較嚴重,礦巖比較破碎;氣候條件的影響,比如特大暴雨等;采場構成要素設計的不合理,比如臺階高度過高、坡面角過陡等等;推進方向不合理,形成弱面傾向采場的不良交切狀態;邊坡維護和管理不到位,特別是當地質情況發生變化或出現邊坡失穩征兆時,未及時采取防范措施;爆破作業不合理,臨近邊坡爆破時沒有控制爆破,還有就是進行掏底開采;未進行排險作業,存在浮石、險石。
(2)高處墜落。作業人員在開采臺階上面從事穿孔和爆破作業,在采場上部檢查、觀察邊坡情況,進行除險作業,可能因防護設施不全,不使用個體防護用品,違章作業或行為不慎而導致高處墜落傷害。因此作業人員在高處作業時應佩戴安全繩,并遵章作業。
(3)放炮。該礦為山坡露天礦山,在采礦過程中,爆破產生的振動、沖擊波、飛石會對人和物產生傷害,所以放炮產生的爆破傷害是該礦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在正常情況下,爆破是在人為控制的情況下發生的,在正常情況下不會構成危險。但是如果爆破警戒范圍設置不當、人員誤入爆破警戒范圍、產生異常爆破(如爆破作業中早爆、遲爆)等都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甚至會造成群傷群亡的重大惡性事故。因此防范爆破傷害要從安全警戒線的設立、鉆孔與裝藥、填塞、起爆、盲炮處理等環節采取防范措施。
(4)火藥爆炸。在爆破物品的運輸、搬運過程中,由于沒有使用專用的運輸設備,爆破器材運輸、搬運人員違章作業、操作失誤,管理不嚴格等原因有可能造成火藥爆炸。防范火藥爆炸危害也是礦山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務之一。
(5)物體打擊。在該露天采石場的采掘和運輸過程中,物體打擊指的是礦石、設備、工具等墜落物的砸傷或邊坡滾石打擊。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安全管理不善、安全教育不足、思想麻痹、作業人員精力不集中、違章作業,或開采方式不當,作業場所內存在“傘檐、浮石”。
(6)觸電。由于露天開采礦山作業環境條件差,工作面經常移動,導致設備頻繁移動、啟動。造成供電系統和電氣設備等常發生絕緣破壞,出現接地不良、過載、短路等故障,造成停電、火災或觸電事故的發生。引起觸電的原因除設備安裝不合理,缺乏保護裝置外,主要是由于違章指揮、操作所致。如帶負荷拉開裸露的閘刀開關;無操作引起短路;近距離靠近高壓帶電體作業;線路短路,開啟時熔斷器熔斷時熾熱的金屬微粒飛濺,人體過于接近帶電體等。
(7)火災。露天開采現場存在有油料、電纜、木材等可燃物質,存在著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本礦火災事故的一般原因有:生活和生產用火不慎、設備或材料安全或阻燃性能不良、職工缺乏消防意識和知識,相關場所未配備滅火器材或器材失效。
(8)車輛傷害。該露天采石場使用的鏟裝、運輸設備(裝載機、自卸汽車等)。由于礦山道路狹窄、坡陡、彎急,且運輸車輛往返頻繁,或設備剎車、轉向故障、視線不良及操作不當等情況,由于礦區道路路況較差,加上駕駛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運礦道路標志不全,特別是在冰雪、雨季,運礦車輛極易發生道口撞車、翻車、追尾、上下坡轉彎車輛相撞、墜車等事故。在生產過程中應加強車輛及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做好人員的安全教育與職業培訓,改善車輛工作外部條件及環境,采用安全性能好的運輸設備,以防止車輛傷害事故發生。
(9)機械傷害。機械傷害主要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間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等形式的傷害,露天礦產生機械傷害的作業工序主要有穿孔、鏟裝、運輸、維修等。產生機械傷害的機械設備主要有潛孔鉆機、裝載機等。造成機械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違章指揮、違章操作、設備缺陷、機械轉動、傳動部位未設防護欄(罩)等。
(10)容器爆炸。空壓機在運行過程中,由于冷卻水中斷致使機體溫度升高,或因安全閥、壓力調節器等安全裝置出現問題,從而造成空壓機儲氣罐過壓發生爆炸,危及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11)泥石流。露天礦山排棄的廢石,當堆存達到一定數量及高度時,在設施破壞或水力濕潤的作用下,邊坡穩定性降低,流動性增大,容易發生泥石流事故,危及下游設施和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該露天采石場廢石排量很少,用于填溝造地或修路,不設排土場,泥石流屬一般危險因素。
(1)粉塵。粉塵產生于穿孔爆破、機械鏟裝、運輸、裝卸礦巖等作業過程中。按粉塵危害性質分,以SiO2含量超過10%時最為嚴重,SiO2粉塵是導致職業矽肺病的根源,需要采取降、防措施,加強個體防護,經常灑水除塵。
(2)噪聲。對于露天采石場,噪聲產生于潛孔鉆穿孔作業、爆破作業、鏟裝作業及汽車運輸、空壓機運行過程中。穿孔鑿巖作業產生的噪聲強度較大、時間長、距人近、危害性較大,應采取降、防措施;爆破產生的噪聲雖然強度大,但屬瞬時性,一般距人遠,影響微弱;礦巖的裝卸與運輸設備產生的噪聲,一般低于80 dB,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標準。
(3)振動。物體振動可以產生強烈的噪聲,振動與噪聲往往并存,振動對人體具有損傷作用。振動的作用不僅可以引起機械效應,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的效應,振動可直接作用于人體,也可以間接作用于人體。人體接受振動后,振動波在組織內傳播,由于各組織內結構不同,傳導的程度不同,對人體產生的損傷或副作用也不相同。本礦山生產性振動多見于潛孔鉆機穿孔作業當中。
(4)不良氣候條件影響。露天礦山作業人員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受四季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理位置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對作業人員的影響程度及影響類別也各不相同。當地不良氣候條件主要有暴雨、大霧、高溫、冰凍等,這些不良氣候條件會使地面作業人員感到不適應,發生誤操作的概率增加,導致不良后果,嚴重時還會造成傷害甚至死亡事故。
根據以上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礦山企業必須基于“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根據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建立健全適合本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運行機制,對企業員工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加強要害崗位、重要設備、設施和危險區內作業人員的技術和業務培訓,做到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促使企業達到“正規生產、規范管理、確保安全、講求效益”的目的。
[1] 王 軍.露天開采非煤礦山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分析[J].現代礦業,2009,(9).
[2] 周萬忠,阿吉五作.拉拉銅礦露天南部邊坡滑坡分析及治理[J].采礦技術,2008,8(3):10 -11.
[3] 鮑愛華.論金屬礦山安全隱患的辨識與監控[J].采礦技術,2003,3(2):23 -25.
[4] 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S].
[5] GB16423-2006.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S].
2010-12-09)
陳亞杰(1984-),女,河南鄭州人,助理工程師,從事非煤礦山設計、安全評價工作,Email:vini198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