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7年,全球風電年均增長率為24.7%,總裝機容量累計達到9 400萬kW。2007年,全球風電累計發出電力2 000億kW·h,約占全球電力供應的1%。
雖然歐洲仍是世界風電發展的中心,但2007年當年的裝機容量已比不上北美和亞洲國家。雖然德國、美國、西班牙、印度和中國在2007年底分列累計裝機容量前5名,但2007年當年的裝機容量美國、西班牙、中國分列前3名。由此可見,北美和亞洲風電發展迅速。
世界風能理事會研究認為,風力發電成本下降,60%依賴于規模化發展,40%依賴于技術進步。根據歐洲風能協會的計算,陸上風電的投資成本在800~1 150歐元/kW,發電成本在4~7歐分/kW·h;海上風電的投資成本在1 250~1 800歐元/kW,發電成本在7.1~9.6歐分/kW·h,依據資源條件不同而變化。
德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采用的長期保護性電價政策,為風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開發商提供擔保的上網電價,并要求電力公司與風力發電開發商簽署長期購電合同;英美等國主要采取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規定在總電力供應量中可再生能源應達到一個目標數量,從而為風電建立穩定的需求市場等,同時規定達標責任人;風電價格由市場決定,該政策與政府的發展規劃結合,形成一個持續性的政策機制;另外,建立公共效益基金,支持風力發電的發展,該基金是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種融資機制,通常采用電費加價的方式來籌集,此政策被許多國家采用;此外,美國有些州還采取生產稅減免,減少風電開發的成本;荷蘭采取綠電交易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和支持風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