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動態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頒布了《關于中央企業國有產權置換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發產權(2011)121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以國有產權變動為核心,以中央企業及其全資、絕對控股企業(以下簡稱國有單位)為主線,重點對中央企業內部包括國有單位之間、國有單位與實際控制企業之間的產權置換事項進行了規范,同時對央企之間、央企與地方之間以及涉及上市公司的國有產權置換事項做出了原則規定,覆蓋了中央企業國有產權置換的各種類型,形成了國務院國資委對國有產權置換事項較為完整統一的制度規范。《通知》的出臺,彌補了產權監管的制度空白,補充和完善了現行產權流轉制度體系,對于推動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國資委11月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將退出房地產業務。根據國資委公布的材料,目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有16家,此外還有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開展了房地產業務。按照國資委要求,這78家企業正在加快調整重組,在完成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產業務。不過,國資委并沒有透露具體的退出安排和時間表。
國資委改革局副局長劉文炳表示,從中央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來看,已由國資委成立之初的196家減少到目前的117家。此前,國資委曾計劃在2010年內將央企數量減至100家以內,但這一計劃截至目前并未完成。央企并購下一階段任務是加強質量,建立具有國際一流企業水平的央企。而在王勇上任國資委主任后,國新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為央企中弱小的其他資產建立了一個資本運營平臺。未來幾年,中央企業進行市場化并購重組是大趨勢,要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創新并購重組方式。國資委也將加強指導,切實提高中央企業并購重組的質量和效果,避免央企的盲目兼并和“多元化”陷阱,并要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作。
國資委下發《關于2012年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中央企業緊密圍繞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目標,在開展年度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結合經營環境的變化,適時開展風險評估,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企業體檢制度,不斷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要求各央企要建立健全內部全面風險管理報告制度,在此基礎上,國資委將逐步建立完善央企重大風險動態監控和報告制度。
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上宣布:為加快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積極推進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工作,北金所將依托自身金融資產交易業務優勢以及北交所集團各專業平臺的融資服務優勢,發起成立“中國中小企業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市市長郭金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北京市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志強、北京市金融局黨組書記霍學文和北金所董事長兼總裁熊焰等共同參加了該中心的成立儀式。
國資委21日公布的央企2010年度分戶國有資產運營情況顯示,2010年,102家央企累計實現凈利潤8522.7億元,能源企業和電力相關行業包攬前十位。三大能源企業實現凈利潤占總凈利潤的比重達34.7%。中國石油以1241.8億元的利潤高居榜首,中國石化 、中國海油、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分別以972.7億元、 742.3億元、721.2億元和468.6億元緊隨其后。而2009年排在首位的中國移動,凈利潤在2010年由1484.7億元大幅回落至88.3億元。
今年1至9月,云南省國有企業已累計實現收入2017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58億元,同比增長58.8%,有4戶企業利潤超過10億元,為歷史最好水平。云南省用6年時間完成了兩輪國有企業改革,累計投入300億元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探索形成了資源-資產-資本-證券四位一體的國資運營新模式,造就了一批享譽海外的名企。同時,云南還注重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完成了冶金、化工、煤炭、橡膠、旅游等十大行業整合,產業聚集度大幅提升。
上海國資將加快行業收縮,預計到今年年底,國資布局將從年初的70個行業收縮到64個行業,全年調整清理300余家非主業企業(含殼體企業),完成20個破產項目,推進整體上市。此外,上海積極推進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上海建工、上海汽車已獲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重組完成后,上汽集團、建工集團證券化率都將達到80%以上。今年以來,上海國資證券化額超過300億元,證券化率比年初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34.7%。
中西部首家林業產權交易所于10月20日在涪陵林權交易所掛牌成立,同時還成立了涪陵區林權登記管理服務中心。涪陵林交所與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實行網上競拍和現場競拍相結合的交易方式。將按照“立足涪陵、服務兩翼”的要求,通過聯合重慶市各區縣及周邊省市林業產權交易機構、構建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憑證、統一交易平臺、統一信息披露和統一監管平臺,打造以網絡化和資本兩翼推動的區域性林權交易市場。
福建海峽股權交易所有限公司通過平潭縣工商局注冊登記綠色通道取得營業執照,成為實驗區首家以金融類產品交易為特色的企業,填補了福建省在股權交易所建設上的空白。受益于“十二五”期間,平潭已基本完善通信、信息、科技、網絡、物流等基礎設施,這為股權交易所成立準備了良好的內外在環境。同時,股權交易所的成立,不僅對非上市公司拓寬融資渠道帶來利好消息,而且讓平潭綜合實驗區除了在信息、科技、通訊、物流等領域領先外,在資本市場也占了先機。
西藏自治區首家本土化產權交易機構——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西藏所,27日在拉薩揭牌成立。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多吉澤仁、四川省國資委副主任李繼郁出席此間儀式并為其揭牌。西藏自治區國資委副主任次成甲措介紹說,2009年,西藏自治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參與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重組,并建立四川、西藏以及成都產權交易監督聯席會議制度,把該所打造成為中國唯一跨省區國有產權交易機構。西藏所正式揭牌成立,填補了西藏自治區沒有國有產權交易機構的空白。西南聯交所董事長景平說,西藏所是西南聯交所在西藏設立的本土化落地機構,是西藏的產權交易平臺,標志川藏地區統一、集中、規模化的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正式建立。
今年前8個月,合肥市招投標業務從范圍和數量上取得較大進展。截至8月底,完成建設工程、政府采購、產權交易和土地出讓項目2275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6%。合肥市完成中標金額404.5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0%,節約增值資金122.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1.2%。其中受理外地進場交易項目135個,預算金額累計44.49億元,累計中標金額35.65億元。
重慶聯交所和四川省內江市共同組建的內江聯合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重慶聯交所第一次到市外投資參股。在投資參股四川內江以前,今年10月份,重慶聯交所還投資參股了涪陵林交所。重慶聯交所表示,之所以這樣頻繁的進行投資參股,是企業打造千億年交易額的重大舉措之一,投資參股的年交易額,在整個千億目標中,將占到200億左右。重慶聯交所今年的交易量將突破500億元,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最遲在2015年,年交易量將突破千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