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恩,張 雷
(山東黃金礦業 (鑫匯)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市 266715)
淺析某金礦職工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形式和方法
林承恩,張 雷
(山東黃金礦業 (鑫匯)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市 266715)
以山東黃金礦業公司礦山發展實際問題為例,指出了礦山企業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并予以深刻剖析。提出了將實踐經驗與書本知識相結合,選用先進典型事例示范、案例警示培訓法,效果較好。
礦山企業;安全教育;安全培訓;案例警示;安全生產事故
進入 21世紀以來,我國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礦山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快速發展的機械化工業生產與操作人員低下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能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導致生產安全事故數量居高不下。
山東黃金礦業 (鑫匯)有限公司是一處地下開采黃金的企業,現在開采深度約為 360 m,自 1993年建礦到 2005年,發生了頂板冒落、爆破飛石擊傷、機械傷害等事故 7起,死亡 8人,給傷亡者家庭造成巨大損失和痛苦,企業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這些情況的存在,暴露了企業在安全技術教育培訓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加強礦山企業的職工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山東黃金礦業 (鑫匯)有限公司現有 3條礦井作業,井下開采與生產掘進工作采用外包制,全部井下工程由浙江井巷或礦山建設公司進行承包。這些外包工程公司每年使用農民工 600余人,承包方為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對礦工的安全技術教育培訓。
(2)礦工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術教育培訓難度大。由于礦工文化水平低,40歲以上人員基本是不識字或者識字很少,年輕的雖然也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業,卻達不到義務教育階段應當具備的文化知識,對安全生產的基本常識和自我防范技能淡薄,甚至一無所知。因此,對他們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培訓難度加大。
(3)語言文化差異,導致一些不必要的事故發生。工程承包方招聘的礦工地域差別大,地方方言嚴重,基本不講普通話,與礦山企業所在地及礦山管理者的差異較大。由于對事物或行為的表達方式不統一,部分語言表達容易造成誤解與混淆,導致一些不必要的事故發生。
(4)礦工自身的安全生產意識與安全防范意識差。大部分農民工人員缺乏基本的安全生產常識和防范事故的技能,特別是安全意識差、防范技能低,安全操作技能和技巧掌握的不全面,容易導致事故發生。
通過對建礦以來的生產安全事故進行總結,該企業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作業人員沒有掌握安全生產基本技能從而引發人的不安全行為。具體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忽視安全操作規程。如操作無依據,沒有遵守安全指令,工作前不檢查,開車前不空車試運行,人為地使安全裝置失效,冒險進入危險場所等。
(2)違反勞動紀律。主要表現是本應結伴進入工作場地,卻為搶時間提高效率而自行擅自進入,上下班不交接就隨便離開操作崗位。
(3)不懂得操作原理,只是機械的操作。如在進行運輸、起重作業時信號不清、警報不明,誤用了有缺陷工具、器具等。
(4)未使用或未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等。
(5)對工作場地的危害因素缺乏識別能力,不能及時排除。由于文化水平低,對安全生產理論不愿意學習;務工掙錢心切,不用心坐下來學習,當然就達不到規定的學習要求。生產活動過程中,盲目蠻干的行為屢屢發生。
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和產生原因,筆者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和探索,認為必須改變企業現行的安全管理與安全教育模式,摒棄以往單純的教授理論和紙上談兵式的脫離實際的安全教育培訓方式,從企業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不斷尋求和改進適合本礦特點的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形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縱觀歷次事故教訓,加強技能培訓是提高礦山員工安全技術素質、確保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措施之一。安全生產理論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措施,安全生產常識是事故中不幸者付出生命代價換取的經驗,只有全面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才能保護好自己。以前培訓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采取開會傳達文件的方式灌輸基本的書本常識,由于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發給學習資料本人看不下去,只好領讀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教師為實現教育的效果滔滔不絕地照本宣科,盡管累得滿頭大汗,學員也并未學習,盡管培訓后組織考試,結果也是很難保證培訓效果,到頭來上崗工作依舊我行我素。鑒于這種現狀,必須徹底改變原有的教育培訓方式。
傳統的安全培訓,習慣于采取集中紙上談兵授課方式,由培訓教師向學員灌輸理論知識,學員只能被動的接受教育。學員接觸不到現實,缺乏感性認識,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好,接受能力差。顯然,職工安全技術培訓不同于中小學生在校學習,應側重于應知、應記、應會、知識技能的掌握與應用,關鍵是講求易記便于操作才能達到目的。學員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只有在學員積極主動的參與下,才能實現理論知識向操作技能的轉化。應改變就單純學理論或先學理論后學操作的方法,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且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實踐操作上。即教師首先要熟悉和掌握礦山各項作業的基本情況,在教授理論時應結合本企業生產實踐中的現實例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員多積累一些實踐知識,而且在培訓教室或現場進行實物講解、實地操作。在培訓結束進行考核時,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應分別 (筆答和口答相結合)考核,有一項不合格,學員仍要繼續參加培訓學習,直到理論與實踐操作全部合格為止。例如由于礦井外包工程隊員工文化素質偏低和語言的差異,單純講理論聽不明白,則選擇準備從事工作的現場對照實物講授,學員在接觸實物產生印象的環境下,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到井下作業現場示范操作使學員易懂、易記、易掌握,在生產活動過程中及時利用、化險為夷,避免財產經濟損失和人身傷害。采取這種培訓方法效果較好。
在本礦日常安全生產中也涌現出不少的安全生產先進車間、班組和個人,也有其先進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將他們的先進經驗整理總結,歸納出具有特性的,上升到理論,編寫成安全培訓的教材,這樣的教材內容豐富貼近實際、事例具體真實、針對性強,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在向新學員講課時把這些先進個人或單位的好經驗、好做法結合到理論知識中去,語言通俗易懂,具有說服力,同時也使大家學有目標,趕有方向。在開展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礦山”及“安全生產示范企業”和“利用兩年半的時間實現脫胎換骨轉變”的活動中,都有值得宣傳的先進典型,也有他們自己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例如一個礦井施工隊中 1名叫周來國的農民工,從事排險作業,在實踐中感到排險桿太短夠不著高處、太長遇到低矮的地方活動不開沒法使用,經過動腦筋琢磨,他提出采用套管式的,可以拉長或者縮短,既方便又實用。筆者就將這個做法講授給學員,大家聽的津津有味,通過這個事例的啟發,以后相繼出現十幾個人提出實用型改進建議。
眾所周知,礦山每個傷亡事故案例的背后都是礦工生命和鮮血寫成的,都有慘痛的教訓和可借鑒的經驗,事故案例都是安全培訓教材中最有說服力、最能令人深思的。所以在職工安全技術培訓中,適當利用一些典型案例進行講解,一是可以強化學員安全意識,了解事故造成企業經濟損失、家庭幾代人蒙受痛苦的感受,如前年一次邀請傷殘人員講述本人經受的事故,事后一名參加培訓的員工深有感觸的說,安全生產確實是頭等大事,事故不但給自己造成痛苦,而且能上連累父母,下連累子女,萬萬忽視不得;二是可以喚起學員對加強自身防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對國家有關安全法律條文或有關規程措施規定的理解和重視程度,可以邀請事故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技巧,躲過事故傷害的人員結合本身經歷,講述防范事故的技能和訣竅,教育他人遇到類似險情時沉著、冷靜的應對。如去年在講授礦房塌方的防護時,聘請一位從事礦房作業曾經遇到塌方化險為夷的老工人講述了當時的情景,使聽課人員記住了遇到此類險情時手中的工具就能防護自己免遭傷害;三是活生生的事例避免了空洞的說教,采用圖片和放映電視錄像的方式,把同類企業的事故案例擺到學員面前,增強記憶效果;四是給學員敲響警鐘,打牢防范事故的烙印,加深對實踐經驗和事故教訓的理解。經常召集員工親屬座談會,講述礦工的辛苦,征求親屬對做好安全生產的建議,讓其常吹枕邊風。也可以利用宣傳工具、筆答卷的方式使員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使大家真正理解“條條規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驗證”的含義。特別是在安全法律法規培訓或《工種操作規程》培訓上都可采用案例警示培訓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訓形式和方法,完備的安全教育培訓體系,是完成培訓任務、保證培訓質量、達到提高安全意識防范事故的關鍵。只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培訓任務和目標,積極改進并創新安全培訓形式和方法,才能不斷地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促進員工隊伍安全生產素質的整體提高,扎扎實實地掌握安全生產的安全技能,有效地防范和杜絕各類事故。自 2005年施行新的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形式和方法以來,公司連續 6 a沒有發生重傷以上工亡事故,被集團、政府評為安全先進企業,不斷開創安全生產的新局面。
[1] 潘積鵬,江本宏.安全培訓需策劃先行[J].安全,2010,(2):36-37.
[2] 王海燕,肖 波.提高安全培訓效果方法探討[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5,(9).
[3] 唐欣文.安全培訓不能“掩耳盜鈴”[J].當代礦工,2004,(4).
[4] 任國飛.安全培訓莫走過場[J].勞動保護,2000,(4).
[5] 王仲軍.加強安全培訓 提高培訓質量[J].煤礦安全,2004,(10).
[6] 傅五江,等.安全培訓的方法與效果 [J].安防科技,2004,(3).
2011-05-13)
林承恩 (1961-),山東平度人,工程師,從事礦山生產安全管理與安全培訓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