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海
成都聯信達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廣電行業的屬性和特點:一是具有國家壟斷性;二是國家賦予的宣傳職能具有公益性;三是具有服務獲取合理盈利的經營性。然而作為廣電行業并未能全面體現出這三大特點和屬性。
廣電產業發展到今天,面臨著八個無奈。
無奈之一——數字電視的平移整體轉換。平移整轉在很多地方變成送盒子、關模擬、逼看數字、強行漲價。于是各地紛紛跑馬圈、急劇擴張,數字電視就這樣強行進入了千家萬戶——廣電運營商們無可奈何地“被接受”、“被推動”;廣大的老百姓無可奈何地“被整轉”、“被使用(機頂盒)”;設備制造商無可奈何地“被制造”、“被生產”。
無奈之二——數字電視CA不給力。廣電參照國外CA制定了《數字電視廣播條件接收系統規范》(注意這不是標準,是規范)。同時廣電有線本身就是一個點對面的單向廣播式網絡,對于數字CA真還不知如何給力。這造就了機頂盒特有的行業屬性——姓“廣”不姓“家”(家電),直接導致產品附加值降低。機頂盒賣給運營商,運營商再免費贈送給用戶,如此繞彎的商業模式,讓機頂盒制造商陷入既薄利又無法多銷、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廣電再次無可奈何地制定了可下載的終端無卡CA規范,力圖用以解決安全問題,但這只能是又一個治標不治本的無奈。
無奈之三——輿論宣傳失策。為了推動數字電視的發展,使用戶盡快接受這與時俱進的高科技,一些運營商不切實際言過其實的宣傳,到頭來適得其反。用戶拿到機頂盒后大呼上當,所稱的優勢功能大都實現不了,唯一深刻的就是漲價。輿論宣傳的失策反而成就了電信在IPTV上的突飛猛進。
無奈之四——中間件的取舍難定。CA已經讓廣電騎虎難下,再來個難以統一的中間件,這不是自找煩惱嗎?有的認為數字電視中間件標準沒有確定是導致目前機頂盒混亂的主因,還有的認為是中間件給數字電視增值業務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無奈之五——IPTV、網絡電視、智能電視、平板電腦的失控。電信的IPTV用一臺IP機頂盒或網絡電視機就能開展多項交互式服務,轉眼已成燎原之勢。廣電總局緊急叫停。政策上的支持引發廣電對IPTV的封殺,這一無奈之舉,震動很大,一個新興產業的興衰緣何不是取決于市場,卻由監管說了算?值得產業各界深思。
無奈之六——互聯網。互聯網屬通信范疇,工信部就成了互聯網的主管。廣電系過分高看自身的地位和作用,過分地打壓兩網在手的電信系,未能步入“合進”的坦途。
無奈之七——NGB的出籠。按照最初規劃,NGB是一個專用的沒有出口的城域網。筆者支持的觀點是:廣電發展專網NGB,不符合三網融合需求,是典型的重復建設,必須放棄專網思路,轉向開放的互聯網公網結構才有前途。
無奈之八——數字電視傳輸媒介之內耗。電信傳輸的媒介只有兩種(有線、移動),目前是移動在搶占固話的用戶。廣電傳輸的媒介多達4種,衛星、CMMB(手機)、無線(移動)、有線,實際上的“內憂外患”遠比電信系熱鬧得多,已攪得廣電系亂了方寸,不知所措。“村村通”催生了山寨鍋的泛濫;CMMB,即使總局與企業戰略合作,但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用戶群卻寥寥無幾,根本維持不了整個CMMB產業鏈的良性運轉;失策的“臺網分離”,使無錢電視以低價位爭奪有線用戶。廣電的4種媒介一定要有主有次,有輕有重,有緩有急,有為有不為。筆者認為重點當屬有線,有線為主。
廣電,是先天的樹型網,點對面的單向寬帶同軸線傳輸。筆者在這里就斗膽的作一假如。
鄔賀銓院士建議:“將三網融合與數字化、雙向化改造一氣呵成,這樣既節省了投資,又使用戶獲得更大的價值。同時三網融合可以在欠發達地區先行,廣電和電信的互補空間大,能及時避免重復建設。”
假如一:搭建一座“橋”。電信是點對點傳輸,廣電是點對面傳輸。假如能搭建一座橋,一座面對點的“橋”,有這樣一個中間環節作過渡,不就實現了從前端的點到用戶點的點對點了嗎,這一小小的手術可就解決了大問題。大家不是老想搞個中間件,這座“橋”就是“中間件”(FTTB在樓道中含軟件的硬件)。這是針對廣電先天不足所作的補救手術,決不是亂補,這一補廣電夢想的難題與無奈都將化為烏有。假如二:兩項工程一氣呵成。廣電有兩大系統工程:一是數字電視平移整轉,另一是雙向改造的三網融合。然而廣電失去的機遇和浪費的時間太多,剩下的時間已經非常寶貴。原本三網融合就要對接入網動手術進行雙向改造,諸如EoC等完全可以看成一座“橋”,一個“中間件”,讓它同時完成兩項重任,一是對數字電視的全程全網解擾解密、互聯互通、可控可管,收費完全控制在運營商手里,用戶家中只有數轉模的轉換器(機頂盒通用,市場行銷,真開放),收費就會和電信一樣“顆粒歸倉”,徹底杜絕任何“跑冒漏滴”。另一是對三網融合保證帶寬,保證每用戶帶寬高達100 Mbit/s,點對點的雙向同軸線傳輸,全程全網,互聯互通,可控可管。于是通過“中間件”達到合二為一,一次改造、一次投資、一步到位、一氣呵成、一勞永逸,無縫接入跨越式的發展。假如三:讓機頂盒一體機姓“家”不姓“廣”。如果有一種標準的通用機頂盒,不受任何CA和中間件捆綁和制約,僅是數轉模的轉換器功能。像DVD一樣全國賣場自由行銷,讓它們回歸本姓,就能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大批量生產,屆時設備制造商受益,人民大眾受益,廣電運營商受益。廣電亦將少一些無奈,不必去成就別人的“美夢”了。如果“假如”成真,廣電系就一定能成就自己的“夢想”,終會是歡天喜地,盆滿缽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