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飚
(黑龍江省引嫩工程建設管理局,黑龍江拉哈161342)
嫩江北引工程始建于1972年,1976年竣工供水。渠首大閘為北引工程首要關鍵部分。該工程為無壩引水工程,設計引水流量為50 m3/s,主要建筑物包括進水閘、引水渠、分水魚咀、江道整治工程等。渠首上游的黃林套子東、西支之間于20世紀70年代修建了固灘工程,并在東支先后建成上下兩道鎖壩,西支凹岸與下游三江口彎道凹岸建成了護岸工程,形成“S”型彎道,以利引水口引水。
為了有效發揮尼爾基水利樞紐的效益,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障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規劃中“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黑龍江省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規劃”的順利實施,為實現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08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決定擴建現有引嫩工程,給北引渠首工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尼爾基水利樞紐配套項目黑龍江省引嫩擴建骨干一期工程,項目設計規劃報告書于2004年由水利部以水總[2004]197號文獲得批準,2006年水利部以水規計[2006]27號“關于報送尼爾基水利樞紐配套項目黑龍江省引嫩擴建骨干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代項目建議書)審查意見的函”上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專項報告已經審查通過。黑龍江省為確保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盡快實施,2008年決定首先開工建設北部引嫩總干渠烏北段(0+000-11+000)工程,然后2009年開工建設北引渠首工程,北引渠首工程初步設計由省水利廳以黑水規計許可[2009]8號文件予以批復,批復資金為6.84億元。
由于北引渠首工程為無壩引水,受引水條件制約,引水量逐年遞減,嚴重影響了北引工程的正常供水。特別是1998年大洪水對河勢造成較大影響。為控制并恢復原有江道河勢,使引水口處于彎道頂沖范圍內,之后幾年于黃林套子下端與三江口彎道銜接處左岸設置導流順壩1座,長300 m,并在垂直于導流順壩延長線的三江口彎道右岸設置3座丁壩,在引水口下游主江道上設置二道固床潛壩,壩頂高程171.50 m,長度分別為239 m和228 m,在引水口上游護岸360 m,引水口下被洪水沖壞護岸修復220 m,以達到穩定河勢利于引水的目的。但要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必須進行工程改造,由無壩引水變成有壩引水。
按照中央的要求,根據規劃區內農牧業發展狀況及《黑龍江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意見》,在糧食主產區重點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進行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綠色種植業,形成糧食、經濟作物、飼草飼料的三元種植結構。為實現這一目標,迫切需要建設北引渠首工程,使區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盡快改善灌區群眾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2.2.1 商品糧基地建設的需要
北引供水受益區是我國重要農業生產基地,共有耕地26.8萬hm2。近年實際灌溉面積達4.6萬hm2,但僅占耕地面積的17.3%,農業生產距離穩產高產的要求相差較遠。年糧食單產排徊在1.6 t/hm2上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北引現狀為無壩引水,農業用水保證率低,遇枯水年一是工程引不進水,二是工業用水擠占農業用水。北引在2000年發生春季干旱,5月份平均引水流量為16 m3/s,6月份平均引水流量15.9 m3/s,只是設計流量的32%左右,為保證城市居民和工業供水不得不犧牲農業,致使北引管理處不敢和農民簽定供水合同,否則遇到干旱年供不上水,按合同還要賠償農民損失。如果一期工程建設后,灌溉面積可達到9.74萬hm2,其中糧食作物面積8.7萬hm2。
2.2.2 保證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在規劃供水區內,我國著名乳業品牌伊利乳業、蒙牛乳業和光明乳業,都建有養殖基地和加工企業,并都已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企業;在我省乳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的乳業集團大慶乳業集團和紅星乳業集團,均在規劃供水區范圍內進行養殖并開辦加工企業。由于這些企業的不斷擴大經營,帶動了我省西部地區畜牧業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15年該地區畜牧業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規劃區內牧草面積6.35萬hm2,牧業發達,牧草品質優良,遠銷國外,由于受水資源的限制,區內牧草、飼料及草原未進行灌溉,產草量、飼料產量均較低。以往對草場重利用,輕建設,加之連年干旱,草場生態遭到破壞,草場退化、堿化、沙化現象日趨嚴重,致使草場載畜量下降,影響畜牧業的發展。一期工程建設完成后,牧草灌溉面積將達到1.03萬hm2,載畜量達到87.38萬頭(大、小牲畜)。
2.2.3 貧困縣脫貧的需要
規劃區內有國家級貧困縣林甸縣、杜蒙自治縣,省級貧困縣富裕縣、明水縣、青岡縣、肇源縣。這些貧困縣的農民人均毛收入僅1 124元,只有本區其他市縣的50%。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水資源匱乏,生產生活條件差,水利基礎設施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脆弱。根據《黑龍江省水利扶貧規劃》制定的目標:盡快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消除絕對貧困。計劃2005年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 600元以上;到2010年貧困村全部脫貧,為貧困人口實現小康創造條件。要扶貧減災必須優先解決水資源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看,把解決由于缺水導致貧困的問題放在我省西部地區扶貧的突出位置上是十分必要的。
北引渠首工程是大慶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衰竭城市經濟轉型的需要,也是實現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大力建設哈大齊經濟帶,推動我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大慶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生產基地,在黑龍江省乃至全國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大慶市隨著石油產量的衰減,大慶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轉型。大慶市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資源型城市,隨著石油資源的逐漸衰竭,調整和改造的任務非常重要,2009-02-17中俄兩國達成了“貸款換石油”的共識。2009-05-18中俄原油管線國內段正式開工,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穿越中俄邊境,止于大慶油田,設計一期規模年輸量1 500萬t,持續供應20 a。隨著石油管線的建設和原油輸入,大慶將進一步擴大石油化工行業的規模。根據《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規劃》,哈大齊工業走廊將依托現有工業基礎、產業優勢和科教人才資源,建設全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和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先行區。未來15 a是大慶二次創業的重要歷史階段,主要任務是完成高科技現代化生態城市建設目標,并梯次推進周邊農村現代化,目前已具備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經濟規模,加上區內的主要城市齊齊哈爾、訥河、安達等城市的快速發展,帶動黑龍江西部地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并對全省經濟的增長起到強勁的促進作用。
根據大慶市發展總體目標,大慶市將建成高科技現代化生態城市,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具備中心城市的經濟規模。但現有引嫩供水工程的引水量已無法滿足供水需求,必將制約本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將無法保障大慶等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需要。急劇增加的用水需求,迫切要求擴建引嫩骨干工程,北引渠首工程建設顯得尤其重要。
松嫩低平原的生態環境較脆弱。由于降雨少,蒸發量大,工農業發展迅速,水污染嚴重,使該地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該區長期以來,存在干旱缺水、開發利用無序、忽視生態環境等問題,地表植被退化,風蝕荒漠化擴大,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許多湖泡已經萎縮,甚至干枯,區內的烏裕爾河、雙陽河經常斷流等現象日趨嚴重。本工程建成后,生態需水會得到基本滿足,大慶城市環境會得到明顯改善。大慶市區內主要排水干線西部支河、中央支河、東部支河和東二支河及其所屬的泡沼組成的河網水系,謂稱4條支河,它既承擔防洪排水任務,又承擔排污任務,由于得不到補充,環境容量越來越小,自凈能力越來越差,造成水體水質惡化。本工程實施后,隨著清潔環境用水的引入,必將加速大慶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大力開展。要維持該區生態環境不再退化,并使世界馳名的扎龍自然保護區濕地環境得到持續的水源保障,實現新時期治水新思路,走可持續發展水利之路,擴建引嫩骨干工程,首先建設好北引渠首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尼爾基水利樞紐位于嫩江干流上,是嫩江干流上唯一的一座控制性工程。尼爾基水利樞紐的建設任務是以防洪、城鎮生活和農業供水為主,結合發電,兼有改善下游航運及生態環境的大型水利樞紐。尼爾基水利樞紐建成后,根據規劃,其灌溉供水范圍北起尼爾基水庫壩址,南到三岔河,分配給黑龍江省多年平均引嫩水量為28.89×108m3。北中引工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興建,現已運行30余年,原設計的引水能力北引為4.9×108m3,中引為5.0×108m3。中引1996年擴建后設計引水能力達到10.2×108m3,北中引合計引水能力15.1×108m3。經多年運行,北中引現狀工程條件下的引水能力僅為12.40×108m3。尼爾基水庫建成后,北中引現狀工程條件下引水能力增加到12.63×108m3,比尼爾基水庫建成前引水能力只增加0.23×108m3。現有工程在有尼爾基水庫調節的情況下,北中引多年平均供水量12.63×108m3,枯水年(p=75%)11.5×108m3,特枯水年(p=95%)8.2×108m3。與無尼爾基相比,多年平均增加0.23×108m3,平水年增加最多為0.6×108m3;而枯水年、特枯水年增加0.4~0.3× 108m3。因此,現狀北中引工程不能滿足規劃區2015年大慶市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更無法滿足2030年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為使尼爾基水庫盡快發揮效益,黑龍江省引嫩骨干工程急需進行改擴建。
分散管理已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既是開發利用的需要,又是水務一體化管理的需要。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可以充分地協調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工程的建設,可以為北引、中引控制區內的水資源統一管理打下基礎。
按照國務院提出的“全國新增1 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的要求,根據項目區內農牧業發展狀況及黑龍江省糧食產能規劃,在糧食主產區重點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旱田灌溉,保證糧食基地糧食安全。為實現這一目標,迫切需要建設北引渠首工程,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盡快改善灌區群眾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黑龍江省引嫩擴建骨干一期工程的建設任務是既要滿足大慶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松嫩平原建成商品糧基地、松嫩平原及大慶生態市建設的需要;同時又要滿足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的需要,即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水資源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現有工程引水量遠遠無法滿足近期經濟發展的用水需求,必須修建尼爾基水利樞紐配套項目——黑龍江省引嫩擴建骨干工程,尤其是要首先修建北引渠首工程,即使在不修建其他工程的情況下,修建北引渠首工程也能增加引水量,為城市和農業灌溉供水,同時也為其他工程的建設提供了引水保證,因此,修建北引渠首工程至關重要,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1]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北引渠首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09.
[2] 周光濤,郭龍勝,肖景輝.松嫩平原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與工程配置布局[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37)6:113-114.
[3] 黑龍江省水利廳.尼爾基水利樞紐配套項目黑龍江省引嫩擴建骨干工程規劃[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廳,2009.
[4] 楊樹義,程高城.大慶市水利發展總體構想[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0,(38)5:92-94.
[5] 李曉初,趙雙權,張作勇.引嫩擴建骨干工程灌區信息化水情自動監測系統綜述[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6,34(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