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峰,羅秋霞,石文甲
(1.寧安市渤海灌區中心水利站,黑龍江寧安157400;2.寧安市水政水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黑龍江寧安157400;
3.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紅巖水電站位于黑龍江省寧安市境內渤海鎮江西村上游0.2 km處,牡丹江干流中游左岸,原渤海水電站廠房上游250 m。該電站與渤海鎮相距約4.6 km,距上游阿堡水電站2 km,距鏡泊湖水電站20 km。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2 525 km2。區內交通便利,壩址區距S201公路約1 km。
新建紅巖水電站與渤海水電站共用同一渠首樞紐攔河壩,壩頂高程、壩長及水庫規模均不變,在原進水閘右側新增3孔進水閘,每孔凈寬4.6 m,原渠道長度不變,將渠道底寬向靠近牡丹江一側擴寬至30 m,在原渤海水電站廠房上游100 m渠道右側新建紅巖水電站,安裝一臺機組,裝機容量3 200 kW,額定發電流量48.9 m3/s,額定水頭8.1 m,電站尾水接入牡丹江。
寧安市紅巖水電站工程位于渤海鎮江西村南部的渤海電站處,牡丹江北岸,與渤海電站共用同一個攔河溢流壩,將引水渠道進行擴建,新建廠房,裝機一臺3 200 kW,增容到裝機容量7 200 kW,主要利用上游鏡泊湖電站調峰發電下泄的水量作為發電來水。
紅巖水電站建成后,控制流域面積1.37萬km2,控制流域面積沒有發生變化。多年平均發電量3477×104kW·h,裝機年利用小時數3 477 h,是一座明渠引水式水電站。
2.1.1 水環境
1)生產廢水
工程中圍堰工程等施工均需向水中投放大量的砂石料,另外基礎開挖、骨料沖洗、基坑排水等都將使大量的泥沙進入牡丹江,使河水濁度升高,懸浮物含量增加。
2)生活污水
施工人員在洗滌、餐飲、清潔衛生等過程中將會產生生活污水,其特征是渾濁、透明度低、表層有浮油、含有懸浮性固體和溶解的無機物及有機物,預計總排放量為14.40 m3/d。
2.1.2 對大氣環境影響
1)揚塵和粉塵污染
施工過程中粉塵污染產生的環節很多,根據工程施工布置,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施工揚塵和粉塵污染僅對施工人員的健康有影響。
2)廢氣污染
廢氣污染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項目區周圍空曠,擴散條件好,對施工區周圍的空氣質量基本沒有影響。
2.1.3 噪聲對環境的影響
1)固定噪聲源
主要施工機械有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和混凝土攪拌機等。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電站廠房的施工離最近村屯江西村的距離為500 m,所以施工機械噪聲對周圍居民影響輕微,僅對施工區施工人員造成影響。
2)流動噪聲源
運輸車輛一般為重型汽車,其噪聲較高,交通運輸噪聲屬于流動聲源,影響范圍為公路沿線居民。當車輛經過村鎮時,居民生活將受到一定影響。
2.1.4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
固體廢物包括工程棄渣和施工人員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如果不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棄渣將流失到河道中。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如果隨意丟棄,污染施工生活區環境,需要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2.1.5 對生態的影響
工程無新征占地,增加的工程永久占地位于牡丹江干流河灘地范圍內,并且該區域屬渤海電站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建設擾動原地貌、破壞土地和植被的面積為9.69 hm2,其中荒地8.19 hm2,現有工程用地1.50 hm2。只要注意臨時占地中的臨時設施的拆除、土地的清理、回填、平整和綠化,施工對臨時占地區域植被的不良影響將得到減免。
2.1.6 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施工期間,施工人員相對集中,居住擁擠,生活區如不搞好環境衛生、控制好飲用水源的清潔,傳染病的發病機會將相對增多。
2.1.7 對文物古跡和鏡泊湖自然保護區的影響
紅巖水電站工程東距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1.7 km,東南距興隆寺4.2 km,經過現場踏查,本項目的建設在施工期的運輸車輛將通過渤海鎮,但對上京龍泉府遺址不造成影響。
紅巖水電站位于鏡泊湖風景名勝區的東北邊界處,屬于景觀環境保護區。紅巖水電站的占地全部占用原來渤海水電站的工程占地,不破壞鏡泊湖風景名勝區的景觀環境。
2.2.1 對水環境的影響
1)壩下水文情勢分析
紅巖水電站建成后,發電形式都為徑流引水式發電形式,在溢流壩上游的牡丹江和渤海水電站尾水渠的下游的牡丹江,水文情勢沒有發生變化,受影響的河段較原來縮短250 m,與擴建前相比有所改善,僅為890m的不完全脫水段,由于距離短,沒有其他用水戶,并且這一區段已存在27 a,故對水環境影響較輕微。
2)對下游水質的影響分析
紅巖水電站為徑流式電站,水體沒有滯留時間,故水流在通過電站時水質沒有變化。運行期管理人員將產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如果不加處理直接排入附近水域,將對水體水質產生一定影響。
2.2.2 生態
紅巖水電站庫容較小,其總庫容<0.01×108m3,屬于小(2)型水庫,并且為徑流引水式電站,項目建設區用地共8.19 hm2,其中主體工程區占地1.50 hm2,主體工程區包括渠首擴建3孔進水閘、引水渠道擴建、溢流側堰加長擴寬45 m、新建電站廠房布置在引水渠道樁號0+932.80處,由前池、進水口、電站廠房、尾水渠及進場路5部分組成。臨時堆渣區占地3.50 hm2、臨時施工區占地0.30 hm2、棄渣場2.89 hm2,占地類型全部都是荒地。管理占地占用渤海電站的辦公樓。預計紅巖水電站工程影響范圍不超過2 km2,其中主體工程區為永久性占地,占地類型為荒地,平均生物量為1.6 kg/m2,其生物量損失24 t。生物量減少較小,除工程范圍內的植被發生改變外,其余大部分地區植被類型均無明顯改變,占地范圍內都是一些常見物種,沒有珍稀瀕危物種,對物種沒有影響。據從寧安市水產局調查的資料,紅巖電站所處的牡丹江江段,主要魚類為鯉、草、鯰、鯽等常見魚類,紅巖水電站的建設沒有改變上下游的水文情勢的變化,故紅巖水電站的建設對水生生物沒有影響。
2.2.3 社會環境
紅巖電站的建設提高了牡丹江水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同時水力發電是一種綠色環保能源,可促進寧安市渤海鎮經濟發展,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對寧安市社會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時帶動寧安市農村電氣化縣的建設,實現經濟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工程的實施將帶動建材、運輸以及其他服務業的發展,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生活質量均將起著積極的作用。
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對水環境、生態環境、環境空氣、聲環境等方面,在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情況下,各種不利影響可以得到減免和有效控制,工程有利于維護供電區生態平衡,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1]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寧安紅巖水電站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胡[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