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成 李本旺 王廣軍 李春枝 劉邦輝 莫介化 王海英
(1、廣東綠卡實業有限公司,廣東東莞523912;2、東莞市水產研究所,廣東東莞523127;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廣東廣州510380)
中華花龜(Dcadia sinensis)又名臺灣草龜、六線草、珍珠龜等,隸屬龜鱉目、淡水龜科、花龜屬,自然界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地。中華花龜是一種高級滋補品和貴重藥材,其肉質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其甲殼加工成龜板,具有滋陰降火,補心腎、壯筋骨等功效。同時中華花龜具有良好的觀賞價值,特別是目前觀賞市場前景看好。現將其主要生物學特性與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外形特征
中華花龜頭部較小,吻呈錐狀,突出于喙端。喙端呈細鋸齒狀,體較平,具三棱,脊棱明顯。頸盾1枚,呈梯形或長方形。椎盾5枚,肋盾4對,喙盾12對,兩側微向上翹,各盾片均有同心紋。腹甲平,前緣平直,后緣凹入,甲橋明顯,四肢扁圓,前緣有橫列的大鱗。指、趾滿蹼,前肢5爪,后肢4爪,尾長,尖細,頭、背及四肢背包栗色,頭側及腹面色淡,有鮮明的黃色細縱紋從吻端經眼及頭背、側、腹向身體延伸,四肢及尾亦布黃色細縱紋。腹部具淡棕黃紋,有栗色斑。
2、生活習性
中華花龜屬水棲龜類,嗜水性強,有上岸曬背的習性,氣溫25℃以上、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時,中華花龜喜爬上露臺或岸邊曬背。
中華花龜有群居的習性,一般是兩只一起穴居,多的時候一穴有7~8只。中華花龜是變溫動物,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份為冬眠期,4月份開始活動,高溫季節,白天很少活動。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白天隱蔽于洞內或水草較多的地方,高溫時潛入水底,傍晚活動頻繁,晚上喜伏于淺水處,四肢伸展憩息。當水溫低于20℃時,基本不吃食,24℃時才開始吃食,6~10月份為旺食期,其中7~9月份最旺盛,11月份氣溫下降,吃食漸減,直到停食進入冬眠。中華花龜一般在傍晚至翌日早晨吃食,動物性飼料(小魚、蝦、螺、蚯蚓等)和植物性飼料(玉米、地瓜、南瓜和各種水草、蔬菜等)均能采食。
3、繁殖習性
中華花龜的繁殖與一般烏龜基本相似,其體重250g以上即可交配產卵。2~6月份為產卵期,每年產卵1~3批,卵較大,長橢圓形,殼白色,厚且堅硬。卵長徑29.6~47.0cm,短徑19.4~27.5cm,重6.2~10.0g。龜卵的人工孵化,把卵放在沙盆或沙箱中,一層卵一層沙,最上面也蓋沙,定期淋水保持沙濕潤,把盆或箱放在室內,一般溫度在28℃~33℃之間,63天左右幼龜就破殼而出。
中華花龜雌雄個體差異較大,雄龜個體小于雌龜,雄龜通常在380-1000g之間,雌龜個體可達4500g左右。雄龜背甲超過10cm已有性特征,雌龜尾細且短,肛孔距腹甲后緣近;雄龜尾粗且長,肛孔距腹甲后緣遠。人工養殖狀況下,3年左右成熟,隨著年齡增大,產卵量逐年增多,受精率增高。
1、親龜的培育
中華花龜是多次產卵的動物,親龜首次產卵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親龜所產卵質量的好壞,與產卵前的培育密切相關。只有加強親龜在產卵前的培育,保證滿足繁殖所需的各種營養,親龜才能順利產卵。親龜產卵前的培育,必須做到以下幾項要求:(1)投喂營養全面、比例均衡的飼料。(2)改善水質,保持龜池的潔凈。(3)保持環境的安靜。
2、親龜的受精交配
中華花龜為體內受精。雌雄交配時的氣溫為20~30℃,交配時雄龜爬在雌龜背上,交接器插入雌龜體內。交配和產卵通常在水中進行。產卵期較長,一般2~6月都可見產卵,而產卵旺季在3~5月中旬,產卵時間多在黃昏后至黎明前。
3、產卵前管理和卵的收集
產卵前,雌龜要選擇適宜產卵的壤土,因此雌龜要產卵時就爬進產卵場,找到適宜產卵地點后,用前肢抵住支撐身體,后肢掘穴。穴口一般為5~10cm,穴口小內洞大,穴深約15cm,掘好后雌龜便產卵于穴中。產卵前需檢查產卵場內沙土是否合適,若產卵場沙土干燥,應每天或隔天傍晚灑水,確保產卵床濕度。每天清晨開始收集龜卵,將卵放于一盛有蛭石或者沙土的方形木箱內,上面蓋潮濕毛巾或海綿。
4、人工孵化方法
與理論教學相比,實踐教學更具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與創新性等特點。現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孵化的介質用具有蛭石的紅土。使用前先噴水并攪拌,使孵化土均勻的吸收一定水分,保持潮濕,含水率通常為7%~10%。收集的卵放置在50cm×l00cm的木箱中,箱底鋪紅土5厘米,將卵平放埋于中間,卵間距離2~l0mm左右,可放置2層。孵化箱放于保溫室內,溫度控制在28~34℃。每天早晚檢查1次,孵化土顏色變淡則噴水。孵化6~7天后,將有白色受精斑的卵挑揀出來,放置于另一個孵化箱進行孵化。孵化后期,在孵化箱上加蓋翻檐或沙網,避免龜爬出孵化箱。人工孵化條件下,溫度28~34℃時,孵化期55~63天。
5、稚龜的飼養
剛孵出的稚龜重4.1~6.9g,背甲長26~35mm,寬22~27mm。稚龜出殼后,不應立即取出,讓龜在孵化箱內1~2天后,將腹部肚臍完全收縮的龜拿出,放于盆中飼養,水位0.5~1.0cm。肚臍未完全收縮的則繼續留在孵化箱中靜養。龜開食后移入幼龜池,水深約50厘米,池內放養浮萍,投喂碎肉、魚肉等動物性餌料,餌料放置在斜坡上。
1、池塘條件
中華花龜的飼養池,可用土池、水泥池、磚石池等,面積大小視龜數量而定。池周設陸地,并有一定的坡度,以便龜從水中爬上岸,陸地上設若干沙堆,供成龜產卵用。池水深60cm左右,水中種些水生植物,供龜夏季避暑。池周設洞穴,供龜棲息。陸地四周筑矮墻,高度在50cm左右,墻頂做成“丁”字形,防龜爬墻逃逸。
2、龜苗放養
龜放養于室外池塘。放養前池塘按照中華鱉池塘養殖技術規范進行,先后經過清池、曬池、消毒、放龜。龜放養在池塘岸邊,讓其自己爬入水中,避免出現龜溺水現象。
中華花龜的飼料不管是動物性的還是植物性的均可,但要保證新鮮。夏季炎熱,宜于下午4點以后投喂,氣溫不高時,可在早上投喂。投料不宜過多,防止殘餌污染水質。養龜池水色呈淺綠色,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水泥池水易變質,應及時換水。中華花龜抗病力強,但高溫易致龜昏迷而死。鼠、蚊、螞蟻常危害龜卵和幼龜,應注意防范。同時,要防止農藥和污水流入池中,以免龜中毒死亡,造成經濟損失。
4、飼養管理
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包括巡池、檢查吃食狀況、增減水位、消毒等。巡池早晚較適宜,每天2-3次;若當天喂食,應查看龜剩余食物情況,結合近期投喂量,評估龜的健康。查看水位和水質,適時排放老水,添加新鮮水,每1~2個月排水2/3,然后再注滿,水位保持1.5m左右。消毒藥物使用生石灰粉,每月潑灑1次。巡池時注意觀察水面和岸邊的龜,對長時間不沉水、白天停留岸邊、受驚擾后反應遲緩的龜,應及時撈出,檢查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5、病害防治
龜病發生一般與環境、龜體本身和飼料、病原有關。保持良好的養龜環境,如水質符合養殖要求,周圍安靜,龜的棲息地合理而科學等,能減少龜病的發生。
中華花龜是一種高級滋補品和貴重藥材,具有極高的食用、藥用、觀賞及科研價值。目前,花龜主要作為觀賞價值走進人們的視野。其養殖前景分析如下:
1、中華花龜生長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花龜生長速度奇快,自然溫度下,年增重高達400~500g,是龜類生長速度比較快的種類。中華花龜體重達到250g以上開始交配產卵,一般雌龜年平均產卵為43枚,孵化期63天左右。
2、經濟價值高。商品中華花龜出肉率可達85%,肉質細膩,無異味,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的高級食品,不但是時尚的名貴佳肴,且藥用價值極高,甲殼加工成龜板,具有滋陰降火、補心養腎、強筋壯骨等功效。
3、節省飼料成本。人工飼養可投喂各種動物內臟、蘋果、菜葉及人工配合飼料,可以節省飼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