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栗的時光》是一本成熟而又溫情的詩集,值得每個詩歌愛好者閱讀。在我看來,每一種事物都是由萌芽走向成熟,之間的蛻變、衍生……種種,都需要力量:成熟的力量。而成熟的力量跟年齡無關,它源于人的經歷、至善的心靈。詩人趙凱云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對詩歌的堅守,不僅僅體現著詩品的高尚,更是一種對心靈的救贖。在人生的青春年華里,我們受到的誘惑太多,很多很多詩人,為了生存,為了更富足的生活,為了所謂的種種名利,而放棄了對詩歌最本真的堅守,這是一種悲哀。
我之所以認為《顫栗的時光》是一本成熟的詩集,是源于詩集中成熟的詩性的力量。這種成熟不是某種對于人世事物的一味贊美與謳歌,不是某種對于情感的默默淺吟,亦不是無聊的隨意的文字拼湊。《顫栗的時光》中的詩性告訴我們:盡管生活不易,但我們應該樂觀面對;惟有堅守努力,希望之光才會永遠不熄。
我深信,這個浮躁的年代,在房價飛漲、食品安全爭議不斷……種種生活壓力面前,能夠將自己成熟的心性通過詩歌表達出來的詩人實在不多。在《顫栗的時光》中,對于人性的思考,對于親情、愛情、友情的贊美、品悟,無處不在。如果說詩人多年前的《暗飛的記憶》,是一本對于青春的記錄、謳歌的話,那么,《顫栗的時光》則是一本成熟男人的寫實錄。因為成熟,它才賦予了文本以力量,賦予了我們每位讀者溫暖的感悟。而文本的價值與生命力,恰恰體現在帶給讀者諸多心靈沖擊與獲取力量的取向方面。
首先,對于親情的呵護是成熟架構的源泉之一。“我可愛的孩子/在你還這么小的時候/就已懂得用這樣的方式和這個世界親近了/你說這是多么的討人喜愛呀”詩行中,面對初世的女兒,詩人心底愛的流露,自然、溫暖而又無做作的痕跡。像這樣的溫情話語,詩集的最初部分有很多很多。我們不難看出,與多年前對于青春的謳歌、美好事物的贊美不同,現在,詩人已經走向成熟,他不脫離生活,并樂在其中,是一個懂得從生活中吸取力量的成熟詩人。也因此,親情成分給《顫栗的時光》增添了不少養料。
其次,對于愛情的謳歌是男性責任的力量表達之一。“明月清風/是我對你的祝福/藍天白云/是我對你的思念/遼遠的天地/擋不住我的似箭歸心/歲月的河水/淘不凈我踉蹌的汗水/我親愛的妻子”真正的愛的表達,不一定是高貴的物質奉承或華麗浮躁的抒情,平素的話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詩人的生活痕跡,更看到了樸素中,詩人對妻子的摯愛,看到了男性責任與精神的雙重體現。如果缺乏了這種情感的力量,《顫栗的時光》雖然成熟,但卻一定會缺失溫暖的力量。所以,詩集中對于愛情的表達,讓我釋然。
另外,友情成分的體現同樣難能可貴,它是一種坦然處世的表達,更是一種賦予詩性力量不可或缺的血液。“我們都是大碗喝酒/大塊地嚼肉/做著肝膽相照的兄弟/我們左手擎著詩歌/右手揮著面包/沾著山水的清涼/就著雨露的溫潤/在大地的草紙上寫下不朽的詩句”詩人的豪情在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今社會,一些人際交往帶有著更多的功利色彩,以至于很多人發出“熟人越多,朋友越少”的感慨。可見,能夠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多么難能可貴。因為,友情能夠給予我們生活的力量,能夠使生活變得更有動感。
同時,在心靈的一隅,詩人也在默默地注視著社會種種。《西單》、《城以北千古殤》等詩篇,充分體現出詩人為社會弱勢群體的無奈吶喊:雖然聲音低微,但力量震撼。在這些詩篇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對于社會心懷廣大的責任感,那是一種自我救贖與救贖別人的強大力量。
我相信,惟有成熟的力量才能賦予文學作品成熟的價值,它建立在作者品悟成熟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