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的眼睛越來越糟糕,經常把鄰家的柱子認成我。
這是父親在信中告訴我的。
突然意識到,已經有9年沒有回老家了。這些年,在外求學、當兵提干、娶妻生子,家鄉的概念早已被“家”代替。當《常回家看看》忽如一夜春風來,吹遍神州大地時,在妻和女兒的一再央求下,我們一家三口也踏上了回家鄉的路。(《常回家看看》你會唱嗎?是呀。家是多么溫馨。家里有爸爸、媽媽在期待著你回家。)娘拉著妻和女兒的手,輕輕摩挲著,渾濁的淚水模糊了雙眼……
淘氣的女兒不知從哪兒翻出了一個紅布包。像是找到了什么寶貝,舉著給我們看。娘接過來,捧在手里,一層層剝開,對女兒說:“這些是你爸爸離家后寫的信,我都給收好了,一共52封,一封也不差。”(娘為什么將52封信包在一個紅布包里呢?答案在下文哦。)
這些年工作忙,也沒顧上回來看看雙親,只是偶爾寫封信捎上一片問候,沒想到娘還一直珍藏著,我的心里頓時涌上一股愧疚,禁不住問:“娘。這些信你還留它干啥?”
娘不緊不慢地說:“老輩人說,出門在外的人捎回家的東西,用紅布包好,才能保佑平安。我經常翻翻你寄回來的這些信。心里就會踏實……”望著滿頭白發、目不識丁的母親,還有那一封封都捆著小紅線的信,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的眼睛此時為什么濕潤了?)
出門在外的游子,就像放飛的風箏,飛得再高再遠,那一端始終系在母親的心頭,維系著這份親情的就是那長長的牽掛。(母愛是多么深沉啊,如大海一般寬廣、博大。)
★興化市戴南小學翟和喜選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