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擬取消“綜合科” 稱為學生減負
從明年起,上海高考本科類別的考試科目定為“3+1”,即語、數、外以及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等6個科目中的1門。取消1門科目后,總分比原先減少了30分,高考時間也將從兩天半縮減為兩天。上海市教委表示,這有利于減輕考生負擔。不過,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哪怕撇開“綜合科”或學業水平考試,學生也難以真正減壓。因為在當前統一高考、集中錄取的體制下,就算是只考一門課,對學生來說也必須力爭上游。
俄羅斯“天際漫步少年”走紅網絡
18個月前俄羅斯少年馬拉特·杜普里買了一臺相機。為了拍攝與眾不同的照片,這位19歲的少年和他的朋友們一起爬上了莫斯科最高的山頂去采風,有時他們還不得不想著法兒地繞過保安人員。為了拍攝這些令人傷腦筋的照片,他們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獨自小心翼翼地站立在高高的建筑邊緣。
杜普里說:“當我站在高處時,有一種全世界都在我腳下的快感。所有的問題和麻煩似乎都煙消云散了。高處讓我興奮。”
《中學生博覽》友情提示:珍惜生命,切勿模仿!
“最年輕博士生”張炘煬談學習
2011年9月1日,16歲的張炘煬來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報到,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博士研究生”。3年前,他是最小的碩士研究生。6年前,10歲的他是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被譽為“神童”的張炘煬不斷刷新著自己創造的紀錄。
“回過頭來看,我只是把別人在初中荒廢的時間花費到高中的學習上了。初中多花些工夫,就可以早點進入輕松的階段。”張炘煬堅持認為“節省時間”是他的“跳躍式學習”最大的收獲。
“數理化主要是自己看書,然后做題,搞題海戰術。學校發的資料只是一小部分,從外面買的習題和試卷才是主要的。”當然總結做題方法是少不了的。
至于英語,“主要就是記單詞,還有大量地接觸英語,培養語感。”記單詞,張炘煬會從記詞根入手。試卷之外,《中國日報》是他感受英語的幫手。
“蜘蛛俠”版雷鋒故事走紅網絡
一部由學生導演拍攝的微電影《雷鋒俠》近期躥紅網絡。故事講述了每天默默無聞地在街上鏟小廣告的環衛工人鄭英雄,當他打開父親留給他的遺物時,看到一本雷鋒日記與一套舊軍裝。在父親的感召下,他決定做一名城市“雷鋒俠”。閃閃的紅星、雷鋒帽、軍用水壺,做好事不留名……電影里到處充滿了雷鋒時代的印記。
這部時長27分鐘的電影上傳網絡后卻迅速躥紅。
#1050833;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