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對妻兒的一時誤解,患了絕癥的他在彌留之際做出一個錯誤決定。這個決定導致一家人親情疏離,官司連連——
妹妹借房十來年,不思報恩反生怨
今年56歲的李群是湘中某市一家研究所的職員,丈夫鄭軍原在一家工廠上班,兩人育有一子,名叫鄭成。
鄭軍是家中長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鄭軍的父母因身體原因,于上世紀80年代初病退,當時弟弟妹妹都還在讀書,鄭軍和李群不但要養家糊口,還要拿出部分工資貼補父母。
鄭軍的妹妹叫鄭云。從小,鄭軍就很疼愛妹妹。高中畢業后,鄭云到一家工廠上了班,但因不知節儉,每個月掙的錢都不夠自己花,常向哥哥要。李群對鄭云很有意見,不止一次因為她跟丈夫吵架、慪氣。
后來,鄭云出嫁并有了孩子,也懂得了省吃儉用,不再跟哥哥伸手要錢,李群夫婦才算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
轉眼到了1997年6月,李群與鄭軍積攢了幾萬元錢,買了一棟磚木結構的二手房,辦完過戶手續,于1998年1月取得了房管部門頒發的房產證書。因房子太舊,鄭軍決定拆除重建。
就在夫妻倆忙著建房時,鄭云突然帶著女兒哭哭啼啼地找上門來。原來,她和丈夫離婚了。鄭云的丈夫呂某幾年前下海經商,剛開始生意做得很順,但后來由于經營不善欠下巨額外債,幾天前,用于抵押貸款的房子被銀行拍賣,為了不拖累妻子,他決定和鄭云離婚。離婚后,鄭云和女兒連個棲身的地方都沒有,聽說哥哥買了一棟二手房,便趕來向哥哥求助,要求借住一段時間。
妹妹遇到難處,當哥哥的自然要幫,鄭軍決定把房子借給妹妹,李群也表示同意。就這樣,房子一建好,鄭云就帶著女兒住了進去。
房子改建后是一幢三層小樓,于2000年6月取得產權證書。當時鄭云住進了第三層,李群決定將一層、二層出租,便委托一家中介公司辦理此事。一天,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帶著承租人前去看房,李群打電話通知了鄭云。誰知沒過多久,中介公司的人打電話給李群:“說得好好的,我們把承租戶帶過去,可你家的房子卻租給了別人,怎么能這樣耍我們呢?”李群一聽有些糊涂,房子沒租出去呀!她決定去找鄭云問個清楚,正要出門,鄭云卻和哥哥鄭軍推門而入。鄭軍對李群說:“房子別再租了,妹妹已經租給別人了。”
“為什么會這樣?”李群不滿地看著鄭云。
“嫂子,真對不起,我一個月前下崗了,現在還沒找到工作,沒有生活來源,又帶著孩子,沒辦法,我只好把房子出租了。等我找到工作,房屋租金就由你們收,前面的租金就算我借你們的吧!”
李群余怒未消,鄭軍急忙當和事老:“這事就這樣了,都是一家人,何況又沒多少租金。”
見丈夫總是袒護鄭云,李群心里很不滿。第二天,中介公司通知李群去解除合同,由于李群有違約行為,中介公司要求她支付500元違約金,李群又埋怨鄭軍太袒護鄭云,鄭軍二話沒說,跑到中介公司交了500元錢。
可接下來的幾年里,鄭云既沒找工作,也沒向李群交房屋租金。李群明里暗里跟鄭云講了幾次,鄭云一直搪塞,并漸漸記恨起了嫂子,她橫下一條心:“反正是我哥的房子,只要哥哥不發話,誰也別想趕我走。”眼看自己花錢買的房子不但不能住,還不能出租,連個好都討不到,李群氣得牙根疼。其實鄭軍也覺得妹妹做得太過分,他曾悄悄勸鄭云:“你可得盡快找個工作成個家,因為那套房子,我可沒少跟你嫂子吵架,你體諒一下哥吧!”這本是一句實話,可鄭云卻覺得,哥哥寧肯討好老婆也不想幫她,心里對哥哥也有了看法。
一世夫妻一時怨,愛恨輾轉一念間
2007年,鄭成已經26歲。兩年前,他從一所普通高校畢業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李群認為,兒子不成材,與鄭云占著那套房子有關。當年,鄭成高考后本可以到一所名牌大學讀預科,但要交一大筆費用,可家里根本沒有余錢,鄭軍和李群決定賣掉那棟房子給兒子湊學費。哪想到,聽到消息的鄭云哭哭啼啼地求他們別賣房子,說她沒房住,女兒正讀高中,房子一賣她母女倆就得睡馬路。鄭軍心一軟,苦勸妻子不要賣房。鄭成最終只好上了一所三本的大學。
鄭成得知那套房子的來龍去脈以及對自己的影響后,也站在了母親一邊,多次跟父親提出收回那套房子。鄭軍兩頭作難,遲遲沒有行動。
2007年11月的一天,因為房子的事,李群忍不住與丈夫發生了爭吵。她認為,鄭云借房子已經十余年,哪有只借不還的?難道要占一輩子?鄭成也生父親的氣,跑到外面找朋友酗酒,醉得一塌糊涂才回家。鄭軍內外交困,很窩心。
過了大概一星期,李群又因為房子的事跟丈夫大吵起來,沒想到,鄭軍竟突然一陣猛咳,口吐鮮血暈了過去。
經醫生診斷,鄭軍患了肺癌,而且已到晚期,基本沒有治療的價值,但李群仍要求醫生給丈夫治,并對丈夫盡心盡力地照顧。為了能讓丈夫有個好心情,她沒再提房子的事。
聽說哥哥患了絕癥,鄭云帶著女兒到醫院看望,李群、鄭成都熱情地跟鄭云打招呼,躺在病床上的鄭軍看在眼里,十分欣慰。
2008年1月初的一天,因為遭遇冰凍,街上車輛禁行,一大早李群便手提一罐燉好的雞湯,冒著刺骨的寒風步行給丈夫送飯,誰知一不留神,在光滑的冰面上摔了一跤,手臂當場骨折。路過的好心人幫她打電話通知了鄭云。鄭云很快趕到,把李群就近送到了醫院。包扎處理后,李群提出轉院和鄭軍住在一起,照顧起來也方便,鄭云卻反對,說:“這事咋能讓我哥知道呢?他要是知道你胳膊摔斷了,肯定影響病情。”隨后打電話把鄭成叫到醫院,說:“你媽由你照顧,你爸我負責,你們千萬對我哥保密,否則會加重他的病情。”一看關鍵時刻鄭云如此體貼,李群心里暗暗感激。她萬萬想不到,鄭云竟別有用心。
當時鄭成剛找到一份工作,一邊上班一邊照顧母親,偶爾還打電話問問父親的情況,每次鄭云接聽電話,都告訴他:“你們放心好了,他好好的。”因工作太忙,鄭成沒有去看望父親。
哪知道,鄭云竟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方面對哥哥殷勤備至,一方面制造李群和鄭成對他不管不問的假相,當鄭軍問起李群和鄭成為何不來醫院時,她撒謊說不知道,還當著鄭軍的面裝模作樣地給兩人打電話,過后對鄭軍說:“哥,嫂子說她有點感冒,不能來了;鄭成說他工作忙,也不能來,要我先照顧你。”
一連幾天不見妻兒來照顧自己,鄭軍十分傷心。他默默感嘆:“還是古人說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他以為是李群對他沒能要回房子有意見,故意不照顧他,對妻子有了恨意,恨屋及烏,他覺得兒子也不好。
見哥哥對嫂子和侄兒有了意見,鄭云趁熱打鐵,一次次“撥通”李群與鄭成的手機,“催”他們來醫院,然后一次次告訴鄭軍兩人不愿來看他。鄭軍的心情一天天變得沉重。
“親情協議”惹禍端,三場官司才了斷
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醫生建議鄭軍回家保守治療,鄭云趁機動員哥哥:“隨我回家吧,我繼續照顧你,更方便。”自認為被妻兒遺棄的鄭軍對妹妹十分感激。
隨妹妹回家數天后,鄭軍仍沒等來妻子和兒子,徹底絕望了。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他把妹妹叫到床前,說:“哥沒什么送你的,這幢房子就歸你了。房子是我的戶頭,我跟你寫個買賣協議,免得他們以后找你麻煩。”這正是鄭云所企盼的,她心花怒放,在虛情假意地推辭一番后,立即出門找人擬了一份書面協議:鄭軍將房子作價6.5萬元賣給鄭云,賣房的理由是湊錢治病。2008年2月15日,鄭云憑著這份協議到房管部門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
2008年3月下旬,李群傷愈出院后急忙趕到醫院,才知道鄭軍已出院去了鄭云家。她又趕到鄭云那兒看望丈夫,發現鄭軍骨瘦如柴,忍不住淚流滿面。可鄭軍對她卻十分冷漠,側過身子話都不跟她說。李群提出接他回家,也遭拒絕。
李群不知道丈夫為何變成這樣,她想跟丈夫解釋自己手臂受傷的事,又怕影響他的病情。鄭云在旁邊擔心事情露餡,說:“哥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愿意讓我照顧他。”李群只好讓鄭軍留下,自己時常做些好吃的送過去。
到2008年8月,鄭軍的病情日漸加重,兩個月后,鄭軍去世。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李群跟鄭云提出歸還那幢房子,鄭云便把鄭軍賣房的事講了一遍。李群以為她在開玩笑,一看她拿出了賣房合同及新房產證的復印件,才傻了眼。她萬萬想不到,相濡以沫二十幾年,鄭軍會給她來這一手。她以為是鄭云趁鄭軍神志不清時做了手腳,急忙跑到房管部門查詢,合同原件顯示,簽名確實是鄭軍的親筆,而且,鄭云還向房管部門交納了稅費。
李群仍不甘心,她認為,鄭云根本拿不出6萬多元購房款,所以買賣一定是假的!她找到鄭云質問房款的去向,鄭云難以自圓其說,因為鄭軍住院時的費用都是李群交納的。
李群憤懣不已,經多次與鄭云協商退房無果后,于2008年12月17日將鄭云告上了法庭,請求法院判決鄭云與鄭軍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法庭上,鄭云公然撒謊:“當年買這個房子,其實是我出資的,只不過登記的是我哥的名字,要不然我住了十來年,我哥為何不要回去?”李群當庭出示了當年的購房合同及自己交納相關稅費的證據,鄭云一時無言以對,但她仍極力辯駁:“李群與鄭軍是夫妻關系,在對房屋買賣時鄭軍的行為可以代表李群,而且原房屋產權登記的是我哥哥的名字,我認為李群作為個人無權對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性提出異議!”庭審結束,沒有當庭宣判。然而沒過幾天,鄭云突然來到法院,提交了一份同意調解的申請書。
奇怪的是,當法官通知鄭云進行調解時,她不是不來,就是到法院后又提出非常苛刻的條件,讓調解無法進行。
為了能妥善解決家庭糾紛,李群提出只要鄭云退還房屋,自己愿意對其進行一定的經濟資助。然而,鄭云對她的提議不予理會。
2009年3月17日,法院以鄭云在明知該訴爭房屋系李群與其丈夫鄭軍的夫妻共同財產及李群未知情且鄭云也未實際支付購房款的情況下,仍與鄭軍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行為屬惡意串通、損害了訴爭房屋共有人李群的合法權益為由,做出一審判決:被告鄭云與鄭軍簽訂的購房合同無效。
領到判決書的第二天,李群便心急火燎地來到法院向法官反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鄭云一直以調解為名拖延時間,原來那幢房子正面臨拆遷,拆遷補償款近30萬元已經全部被鄭云領走。
原來,李群因住得遠,加上平時工作繁忙,那幢房子被列入拆遷范圍她都不知道。鄭云趁機在拆遷辦人員上門核實情況時,將新房產證交出查驗。拆遷辦的人員在確認房產證屬實后,與鄭云簽訂了房屋拆遷合同。為了不讓法院與李群知情,鄭云以同意調解為由拖延時間,然后在法院判決前將拆遷款全部領走。
2009年4月16日,李群與兒子鄭成一起將鄭云及拆遷公司起訴到法院,要求鄭云返還30萬元拆遷款,拆遷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然而,此時的鄭云卻帶著30萬元拆遷款“失蹤”了。李群無奈,只好向法院申請公告送達起訴書。公告期滿后,法院對此案進行公開審理。鄭云沒有出庭應訴,法院于2010年2月25日做出缺席判決:鄭云與鄭軍簽訂的購房合同無效,鄭云向李群、鄭成返還房屋拆遷款30萬元;拆遷公司在本案中沒有過錯,不承擔連帶責任。因鄭云下落不明,法院采取公告送達方式向鄭云送達判決書。
直到2010年7月,公告期限屆滿,鄭云依然沒有蹤影,案件執行陷入僵局。
2010年8月,鄭軍的父親去世,留下一棟房產。剛料理完公爹的后事回到家,李群突然接到小叔子鄭強的電話:“嫂子,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鄭云剛給我打電話,說要回來分割父親的遺產,你趕快想辦法!”放下電話,李群立即打電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律師。律師與李群商量后決定,再打一場官司,把屬于鄭云該繼承的遺產保全下來。第二天,李群向法院遞交訴狀,要求判決確認鄭云繼承財產的份額,再由法院將該部分遺產執行給她。法院立案后,根據法律規定,依職權追加鄭軍的弟弟鄭強作為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
幾天后,鄭云從外地一回來,李群就從鄭強那里得到消息,立即向法官反映,法官馬上開出拘傳票,將鄭云堵在了鄭強家中,隨后拘傳到法院準備開庭。
庭審過程中鄭云依然十分囂張:“李群,我告訴你,我哥把房子給了我,拆遷款就屬于我,你一分錢都別想得到!”
鑒于鄭云態度惡劣,且涉嫌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院決定先對她進行司法拘留,等案子判決后,視執行情況再對她進行相應處理。
2010年9月中旬,法官來到拘留所,向鄭云宣讀了判決書:應由鄭云享有的其父的遺產份額,折合現金價款為人民幣20萬元,該款歸原告李群享有。其余所欠10萬元由法院對鄭云繼續執行。法官同時告誡鄭云,如果她繼續拒不執行判決,法院會將此案移交檢察機關,對她以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罪立案偵查,然后再向法院提起公訴,如果罪名成立,將可能判處她有期徒刑!聽了法官的宣判與告誡,鄭云面色灰白,忙不迭地對法官表示:“我愿意執行法院判決。”2010年12月10日,鄭云主動到法院履行了10萬元的付款義務。
因一個錯誤決定引發的這場家庭糾紛,至此終于畫上句號。
(涉及隱私,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