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李雙林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整日迷茫地奔波著。如今,他已成為統領800名員工,身家千萬的成功商人。相信,看完他的故事,你一定會獲益匪淺。
養雞大學生勇賣化妝品
“老兄,讀初中時,咱班就數你成績最優秀,沒想到你會混到這地步啊……”李雙林聽著初中同學阿叉的話,心里頗不是滋味,他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眼神不住地閃爍。
時年26歲的李雙林是湖南岳陽市人,他從一所農業大學畢業后在一家養雞場打工。不久前,養雞場倒閉了,他隨之失業。后來,他來到東莞塘廈鎮一家農場打工,并在這里偶遇了初中同學阿叉。阿叉豪爽地請李雙林吃飯,交談中,李雙林得知初中時成績并不怎么樣的阿叉竟開了家工廠,成了百萬富翁。
阿叉的話激起了李雙林的斗志:阿叉能成功,為什么我就不能殺出一條血路來呢?
2000年年底,李雙林來到廣州,決定奮力一搏。這次,他放棄了過去一直堅持尋找專業對口工作的念頭,他意識到,自己遲遲沒有作為,就是因為總拘泥于養豬養雞之類的傳統行業,以至于變得越來越內向,人脈關系也日益狹窄。于是,他應聘到天河區一家化妝品公司做推銷員,每天西裝革履地出入寫字樓。
那段日子,李雙林吃盡了苦頭,由于化妝品的銷售對象幾乎都是女性,而他長期從事農業技術工作,缺乏與女性打交道的技巧,所以業績一直不好。很多同事暗地里議論他:“這人遲遲拉不到單,還傻傻地熬著,是不是腦子有問題?”一次,銷售總監忍不住問李雙林:“你上班半年多了,每月都不掙錢,為什么還要堅持?”李雙林的回答出乎總監的意料:“我就是不甘心落后!”
后來,總監通過了解得知,李雙林執意從事化妝品推銷,就是想跟上時代潮流,他深受感動,笑著對李雙林說:“一看你就是個老實人,跟著我好好干吧。”隨后,總監不僅傳授了李雙林不少銷售經驗,而且還給他提供了參加各種培訓和展銷會的機會。經過兩年多的鍛煉,李雙林的銷售業績越來越突出,他當上了基層主管,管理著十幾個推銷員。
雖然有了自己的團隊,但因為公司采取的是金字塔銷售模式,每個團隊獨立運營,李雙林帶領的一幫推銷員,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團隊業績不佳。盡管他和團隊經常開會研討對策,但始終未能突破,2004年年底,迫于無奈,李雙林不得不解散了自己的團隊。這時他已經32歲,俗話說,三十而立,可他不僅沒事業,就連女朋友都沒有,還欠著幾千元債務。那年春節,李雙林借口工作忙沒有回老家,獨自呆在廣州過年。
白手起家做環保袋
不過,李雙林很快就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他堅信,自己的成功只是時間和機遇的問題。
2005年年初,李雙林辭職創業,不過,他沒有做自己熟悉的化妝品生意,而是賣環保袋。在他看來,做化妝品生意成本太高,而他以前做化妝品銷售時,接觸過幾個制作生產環保袋的商家,其中有一個還是學美術設計的在校大學生,對方做了很多新穎時尚的環保袋,李雙林曾買過幾批作為化妝品贈品附帶推銷,讓他沒想到的是,很多女孩不買化妝品,卻對環保袋十分感興趣,所以他想嘗試一下。
不久,李雙林就在他位于天河區石牌村的出租屋內,用借的錢買來一臺電腦,做起了環保袋銷售工作。其實,他只是在網上注冊了個網店,然后發帖尋找客戶,接到訂單后再找工廠代工。雖然剛開始接的都是小單,客戶大多是專賣店、個體戶等,一筆訂單的數量只有幾百個,每個只賺幾分錢,但憑著這種投入小、風險低的運營模式,半年下來,李雙林每月能凈賺七八千元。
李雙林明白,要想獲得更大的利潤,必須自己設計、生產。可他哪有這個能耐呢?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在天河區珠江新城某廣告公司做設計師的李志勇。李志勇也年過三十,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設計工作,盡管換了一家又一家廣告公司,但職位、薪水都不見提高。兩人一見如故,交流幾次后碰撞出共同創業的想法。
創業不是件容易的事,李雙林和李志勇仔細一算,開一家小工廠至少需要50萬元啟動資金。盡管李雙林又拉了一個擅長搞生產管理的朋友入伙,三人也只勉強湊出十三萬元。如果是過去,李雙林寧愿餓死也不會向別人借錢,但現在,他敢想敢干,向親朋好友打了幾十個電話,甚至三番五次地登門求助,說好話,打欠條……他的真誠感動了親朋好友,這里借幾千,那里借一萬,加上李志勇他們借來的錢,三人終于湊齊了啟動資金。2005年9月,他們在白云區成立了森榮環保袋公司,李雙林擔任總經理。
公司成立伊始就招了七八十名員工,架子雖然搭起來了,李雙林卻感到壓力重重,光員工工資每月就要十幾萬元,因此,必須盡快接大單!可公司剛成立,客戶對他們的產品都不熟悉,怎么才能接到大單呢?一次,他鼓起勇氣去麥當勞廣州總部推銷,對方一聽他的廠子才開十幾天,二話沒說就下了逐客令。
第二天,李雙林正為沒有訂單發愁,一個廣交會展覽公司的業務員打電話向他推銷展位,李雙林咨詢了下,價格嚇得他咋舌——一個最便宜的展位也要10萬元。但他轉念一想,何不借此機會跟廣交會合作?于是,他大膽地找到主辦方,稱只要免費給他提供一個展位,他就免費生產一批價值超過10萬元的環保袋給主辦方。主辦方正好需要一批用于宣傳的環保袋贈送給所有來賓,便很快接納了他的意見。
不久,李雙林就生產出十幾萬個環保袋,并換取了一個展位,雖然當時他覺得有些虧本,但后期效果卻令他始料不及。兩個月后,非洲一家工藝禮品公司通過電子郵件與李雙林取得聯系,要訂50萬個禮品袋。原來,對方也參加了廣交會,無意帶回了個環保袋,覺得不錯便聯系了李雙林。隨著客戶不斷增加,李雙林越做越有信心。尤其是2006年,他通過做電子商務,將企業帶入了高速發展階段,不僅生產量和銷售額直線上升,他還在公司相繼成立了英語、日語、韓語等營銷團隊,客戶遍布全球。
大象糞便成就千萬富翁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廣東很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李雙林一個開服裝廠的朋友三個月沒接到外貿訂單,持續虧損,索性把廠子關了。可李雙林偏偏在這個時候提出了“產業升級,打造品牌”的新思路,并于2008年9月貸款將廠房擴建到一萬多平方米。關了廠房的朋友替他捏了把汗:“你小子沒瘋吧?弄不好會傾家蕩產的!”李雙林卻信心十足:“這才是最好的突圍方式!”
緊接著,李雙林又重組了十余人的高端設計研發團隊,不斷更新產品。2009年,他推出了魔力系列環保袋:這種產品創意十足,有各種各樣獨特可愛的造型,如七星瓢蟲、大頭兔、斑馬等,可以挽在手上、掛在書包或背包上作吊飾,只要輕輕拉開后面的拉鏈,就能抽出一只外觀同樣漂亮的環保袋,可謂一舉兩用,深受年輕人歡迎。像這樣充滿創意的產品,李雙林幾乎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推出一款,既保證了企業的生命力,又讓那些跟風者望塵莫及。
一次,李雙林出差到東莞,抽空約了阿叉出來吃飯。席間,阿叉笑著說:“你真是讓我刮目相看啊,沒幾年工夫就混得這么好,要是你大學不學農業,現在肯定更有出息。”李雙林爽朗地笑道:“還不是多虧你一語點醒了我,不過我覺得學農業對我現在的生意也有不小的幫助。比如原先90%的企業生產環保袋時,使用的都是傳統原材料——無紡布,可我卻利用自己的農業知識和技術,進行改革,利用石頭、土豆皮、廢舊可樂瓶,甚至大象糞便等多種環保材料。”
“用石頭、土豆皮、廢舊可樂瓶做環保袋?”阿叉有些不相信,李雙林給他解釋了大致的制作流程。原來,李雙林購入了一種特殊的機器,它可以把石頭、土豆皮、廢舊可樂瓶等材料打碎,磨成粉末,再使用高分子聚合物就可以制作成像布匹一樣的材料。這類原材料一來成本低,二來相比無紡布更有質感,比如用石頭做成的環保袋摸上去比較硬,像石頭一樣有冰涼的感覺,而由土豆皮、玉米棒等制作成的環保袋,比無紡布更環保,總之,它們都會變廢為寶。
最讓李雙林有成就感的,是利用大象糞便做環保袋。2010年10月,他去香港參加一個展銷會,在一家泰國公司展位前,他發現該企業銷售的竟然都是用大象糞便制作的紙張、日記本等產品。他特別感興趣,心想:大象糞便能不能也運用到環保袋制作中呢?不久,李雙林通過那家泰國公司聯系到了原料商,并去了泰國考察,這才發現,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流行用大象糞便造紙,斯里蘭卡甚至將精美的象糞紙當作國禮,政要和商人在與外國客人見面時還會客氣地呈上一張象糞名片,并特意強調:“聞一聞吧,非但不臭,反而有一種淡淡的清香。”
李雙林覺得用大象糞便做原材料太有創意了,于是和泰國原料商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當他把用大象糞便制成的時尚環保袋推向市場后,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多顧客得知后驚奇地說:“這是真的嗎?太有趣了!”一次,有個跟他長期合作的麥當勞經理緊急打電話說:“你千萬要幫我們澄清呀!”原來,有人爆料說李雙林提供給麥當勞的紙質環保袋是用大象糞便做的,搞得不少顧客覺得惡心。其實,李雙林用大象糞便生產的環保袋都是無毒無害的,但為了不影響客戶心理,他從未將這類環保袋銷往飲食行業,而是用于服裝、鞋業等其他行業。
就這樣,李雙林不斷與時俱進,事業日益紅火。目前,他的工廠已有800余名員工,年產值近億元,產品出口到歐美、日韓、東南亞及非洲各國。從一無所有到千萬富翁,李雙林僅用了六年時間,他如此評價自己的成功:“人生的第一次經歷比第一桶金更重要!”
編輯陳陟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