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叫渴的智能花盆
最近,英國的一名大學生發明了一種會叫渴的智能花盆。這種智能花盆在植物干渴時會發出警報,提醒主人及時為花澆水。
智能花盆的發明者是布魯內爾大學的一名女生娜塔莉·金。她就讀于工業設計系四年級,平時也很喜歡養花。但由于學業緊張,曾經因為忘記給花澆水,讓花兒干死了。這位22歲的設計師說,她之所以產生設計智能花盆這一想法,除了自己的經歷以外,更主要的是她有一位年邁而健忘的祖父,常常希望能有人提醒他為花澆水。
為了設計出這個智能花盆,娜塔莉開始學習養花的基本知識,了解盆花所需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時間。她發明的這種智能花盆之所以能知道植物是不是干渴,是因為在花盆底部安裝了能夠測量土壤濕度的傳感器。它用一根探針深入到土壤內部,一旦土壤的濕度低于警戒值時,傳感器就會發出指令,傳給花盆底部的微型電腦,花盆外的指示燈就開始不停地閃爍,并發出尖銳但分貝不高的警報聲,直到主人過來給花澆水為止。
除了濕度傳感器外,智能花盆里還安裝有溫度傳感器和光照傳感器。如果周圍環境的溫度過高或過低,溫度傳感器都會令微型電腦發出警報,防止盆花被曬死或凍死。如果連續十來天光照時間不夠,就會影響到盆花的生長。這時,光照傳感器就會令微型電腦發出警報,讓主人把盆花移到光線更充足的地方。智能花盆的指示燈是這三種傳感器共用的,平時顯示為綠色,當出現溫度、濕度或光照不適時,指示燈就會變為紅色并開始閃爍。
為了設計出這個智能花盆,娜塔莉總共花費了八個月的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布魯內爾大學的年度設計展示大會上,這件智能花盆由于創意出色、實用性強,獲得了廣大師生的贊譽。
棺材潛望鏡
申請專利時間:1908年
發明者:喬治,威勒斯
棺材埋到地下之后,很難得知死者有沒有還魂復活。這種棺材潛望鏡可以滿足家屬的好奇心,讓外界窺視死者是否真的已經“入土為安”。
奶酪風味香煙
申請專利時間:1964年
發明者:斯圖亞特·史特賓斯
全球癮君子數以千萬計,其中喜愛奶酪的人也不在少數,雖然這兩樣東西看起來不相干,但為何不考慮來支有奶酪風味的香煙呢?這款香煙在濾嘴中混入了奶酪粉與活性碳,讓人吸煙時可以享受雙重“風味”,同時還能濾去尼古丁。
狗狗防塵衣
申請專利時間:1964年
發明者:賽農,凱什
寵物有了這件防塵衣,就不怕在戶外沾了滿身泥之后,回家會弄臟家具和地板。然而當初發明家申請專利的時候,是為了在狗狗洗完澡后,能用吹風機通過衣服在臀部上方特地留的一個洞往里面吹風,以便迅速吹干寵物的毛發。
屁股健身機
申請專利時間:2001年
發明者:喬·w·阿姆斯特朗
這個健身機顯然是為有受虐癖好的人設計的。健身者只要在前面不停地轉動操作桿,就能帶動齒輪,讓后方四只穿著鞋子的“大腳”作順時針旋轉,從而踢打健身者的屁股。
馬桶吸氧器
申請專利時間:1980年代
發明者:威廉姆斯·荷姆斯
當室內失火無處可逃時,可以把這個管型裝置插入馬桶,管子前端會穿過馬桶底部的蓄水層,直通下水道。雖然吸入的是排糞孔的臭氣,但至少是能讓人生存的空氣。火災受困者用它或許可以撐到消防員趕來救援,但不要忘了喊救命。
據悉,在美國想要申請發明專利權,必須支付1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0萬元),若請律師幫助搞定一切,則費用高達10萬美元。這些過于搞怪的發明,是否真值得花錢申請專利,就要由市場及消費者決定了。
偉大的諾貝爾,偉大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的遺囑
我,簽名人艾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經過鄭重的考慮后特此宣布,下文是關于如何處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財產的遺囑:
在此我要求遺囑執行人以如下方式處置我可以兌換的剩余財產:將上述財產兌換成現金,然后進行安全可靠的投資;以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每年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物理獎和化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瑞典科學院頒發;醫學和生理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頒發;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文學院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舉產生的5人委員會頒發。
對于獲獎候選人的國籍不予任何考慮,也就是說,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只要符合條件,就應該獲得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這是我唯一有效的遺囑。在我死后,若發現以前任何有關財產處置的遺囑,一概作廢。
青少年時期的諾貝爾
誰的名字永遠地和科學結合在一起,并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答案是諾貝爾。
諾貝爾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干的機械師、發明家,但由于經營不佳,屢受挫折。后來,一場大火又燒毀了全部家當,生活完全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債度日。父親為躲避債主離家出走,到俄國謀生。諾貝爾的兩個哥哥在街頭巷尾賣火柴,以賺錢維持家庭生計。由于生活艱難,諾貝爾一出世就體弱多病,身體不好,這使他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活潑快樂,當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卻常常充當旁觀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
諾貝爾的父親傾心于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試驗炸藥,幾乎是在轟隆轟隆的爆炸聲中度過了童年。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于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贊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觀察,認真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的知識,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為了使他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父親讓他出國考察學習。在兩年的時間里,他先后去了德國、法國、意大利和中國。由于他善于觀察、認真學習,知識得以迅速積累。很快,他就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經過嚴格訓練的科學家。回國后,在工廠的生產實踐中,他研究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開發了許多實用技術,還熟悉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
就這樣,在歷經了坎坷磨難之后,沒有正式學歷的諾貝爾,終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學,逐步成長為一個科學家和發明家。
勇敢者的事業
1856年,諾貝爾的父親把他和兩個哥哥留在俄國管理工廠,自己帶上其他家人回國了。諾貝爾的兩個哥哥致力于企業的復興,而諾貝爾則全力以赴地投入了他所心愛的發明創造。在僅僅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就完成了三項發明:氣體計量儀、液體計量儀和改良型的液體壓力計,這三項發明都取得了專利。盡管這些發明不太重要,但是它們鼓舞了諾貝爾的信心,他決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新的發明創造。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從機械方面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索伯萊格就發明了一種烈性炸藥,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歷史上任何炸藥所不能比擬的。但是這種炸藥極不安全,稍不留神,就會使操作人員粉身碎骨。許多人因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橫飛,連尸體也找不到。諾貝爾決心把這種烈性炸藥改造成安全炸藥。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猛烈的爆炸,實驗室被炸得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這場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于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后,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于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一一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在科學道路上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
諾貝爾發明雷管的時侯,正是歐洲工業革命的高潮期。礦山開發、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藥,硝化甘油炸藥的問世受到了普遍的歡迎。諾貝爾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隨后又在國外建立了生產炸藥的合資公司。但是,這種炸藥本身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存放時間一長就會分解,強烈的震動也會引起爆炸。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曾經發生了許多事故,針對這些情況,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發布了許多禁令,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明的炸藥,并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責任。面對這些考驗,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又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以硅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炸藥,這種被稱為黃色炸藥的安全炸藥,在火燒和錘擊下都表現出極強的穩定性。這使人們對諾貝爾的炸藥完全解除了疑慮,諾貝爾再度獲得了信譽,炸藥工業也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
在安全炸藥研制成功的基礎上,諾貝爾在法國又開始了對舊炸藥的改良和新炸藥的生產研究。兩年以后,一種以火藥棉和硝化甘油混合制成的新型膠質炸藥研制成功。這種新型炸藥不僅有烈性的破壞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熱輥子間被碾壓,也可以在熱氣下被壓制成條繩狀。膠質炸藥的發明在科學技術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視。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沒有停步,當他獲知無煙火藥的優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無煙火藥的研制,并在不長的時間里研制出了新型的無煙火藥。
偉大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達129種。他的發明興趣不僅限于炸藥,作為發明家、科學家,他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他曾經研究過合成橡膠、人造絲,做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電燈零部件等方面的實驗,還試圖合成寶石。盡管與炸藥的研究相比,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卻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諾貝爾把他的畢生心血都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生過著獨身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中度過的。長期緊張的工作,使他積勞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侶96年12月10日,這位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和實驗家,由于心臟病突然發作而逝世。
諾貝爾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他的財產累計達30億瑞典幣。但是他與許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貫輕視金錢和財產,當他母親去世時,他將母親留給他的遺產全部捐獻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留下了母親的照片,作為永久的紀念。他說:“金錢這東西,只要能夠解決個人的生活就夠用了,若是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才的禍害。有兒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給他們教育費用就行了,如果給予除教育費用以外的多余的財產,那就是錯誤的,那就是鼓勵懶惰,那會使下一代不能發展個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聰明才干。”
基于這樣的思想,諾貝爾不顧其他人的勸阻和反對,在遺囑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財產作為一筆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為獎金,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中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獎金分成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或醫學、文學及支持和平事業5份,后來又增加了經濟學獎。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從1901年開始,每年在他去世的那一天,即12月10日頒發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不僅僅體現了這位科學家的偉大人格,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越來越成為世界科學文化水平的標志之一。它激勵著越來越多的精英豪杰獻身于科學事業,去攻克一道道科學難關。同時,它也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學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