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醫藥成新投資領域
在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印象中,日立是一家生產電視的企業,然而日立董事長對記者說:“加上冰箱、空調等家電,日立家電在總業務中只占9%?!币苍S使用過歐姆龍血壓計的人還記住了日立生產醫療器械,但其實醫療器械等的生產也不過占日立業務的12%。實際上,這家百年老店現在生產更多的是電子產品、自控零部件及汽車產品等。
日立的業務轉變無形中成了日本制造業轉型的一個縮影。日本報紙報道說,日本制造業中在電器、機械等方面的投資明顯減少,投資方向偏向于電力、醫藥等行業。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李毅分析說,家電領域的高科技含量已經不多,中韓都能進行標準化生產,日本尖端的高科技優勢很難在標準化的產品里體現出來,這大概是日企在家電領域投資萎縮的主要原因。
日企自主尋求轉型
“日本企業本身的產業鏈條特別長,各個時期的發展重點也不盡相同。人們很容易把一個階段日本企業的生產特點當成了其主要特點,實際上大多數日本企業通常會在十來年時間內就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轉型?!比毡酒髽I(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顏志剛說。
日本經濟學教授、現在依舊活躍在經濟淪壇上的井村喜代子認為,差不多每十年日本就會發生一次產業轉型。在戰后復興期過去以后,日本先后出現了幾次主流產業的更新換代:上世紀60年代的紡織品、70年代的鋼鐵、80年代的家電、90年代的汽車,以及進人21世紀后日本企業迅速的國際化。“這些讓很多日本大企業的業務內容繁雜,總能在新產業到來的時候,數家企業基本同時進入到新領域,迅速形成一種勢頭,不給外資進入日本的機會,日本企業本身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本褰淌谡f。 以生產電機起家的日立為例,該公司戰后從生產收音機做起,逐步向電子顯微鏡、汽車零部件、工程車輛等方面拓展,如今已經再次向信息、社會產業系統、電子裝置、高性能材料、原件設備等進一步拓寬。再度轉型的話,日立將走向何方?對于這個問題,川村董事長毫不遲疑地回答說:“走向IT與社會基礎設施的融合。建立一套社會創新事業。”
制造類企業轉型后,以前為制造類企業提供服務的其他機關也在發生變化。三菱商事中國總代表木島綱雄說,該公司這些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過去主要從事進出口、為企業尋找買家賣家的貿易公司,轉為綜合性的具有咨詢、投資及貿易的企業。不止是三菱商事一家發生了這種變化,整個日本的貿易公司都在上個世紀調整了企業的運營方向,讓企業在多元化中尋求新的發展。
日企轉型對中企有借鑒
日本企業在家電領域的淡出讓中國企業看到了機會。“從家電利潤率上看,日企要大大超過中國企業,但中國企業在銷售量上已經大大地超過了日本?!钡袊译姰a業要想具備競爭力,靠的不僅僅是對手撒出市場或盲目引進國外的技術,更需要有自己的發展戰略和核心技術。
除家電領域顯露出來的競爭空間外,日本制造業的轉型對中國企業而言還有更深遠的意義。中國具有融合能力且能把IT與產業、社會基礎設施裝備鏈接在一起的企業還很少,在大型發電廠的綜合管理能力、高速密集的鐵路交通管理系統等方面,中國與日本企業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叭毡酒髽I已經幾次轉型,具有較多的轉型經驗。具有融合能力并且已經非常全球化的日本企業,其本身的經營狀況也還不錯,目前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中國企業學習的榜樣?!鳖佒緞傉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