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業于清華,自稱“撿破爛的”,平時最大的樂趣是將別人扔掉的東西撿回來改造。比如廢棄的廣告燈箱布和舊畫報等,到他手里就變成了很酷的提袋、背包、西裝、拉桿箱和IPAD套。雖然有的要價好幾百元,卻無法阻止人們購買的熱情,而且顧客中不少是外國潮流人士。一不小心,他在短短3年中賺到500萬。現在他的“內存”品牌在歐洲環保和時尚界小有名氣,在日韓更是受到年輕人的瘋狂追捧。
絕妙創意,廢棄廣告布做成酷包
戴一副黑框眼鏡,斯文有型。第一次見面,很多人都說這個哈爾濱小伙更像南方人。20歲的魏明輝剛到北京上大學,就在一家出版社找了份做設計的兼職工作,管吃管住,一個月2000元。這真是筆很滋潤的收入,當然人家看中的是他的本事。上班第二天,他就打聽好路線,從甘家口出發,騎著那輛伴他走過高中歲月的彎把自行車,親眼去看看天安門。此后一段日子,魏明輝都為北京美麗的夜景著迷。他最喜歡騎著自行車,聽著“隨身聽”到處溜達。
2007年開辦自己的工作室時,他已走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一家企業形象設計公司干了3年。他主攻平面設計的工作室開在離798不遠的環鐵藝術區,很安靜,租金也比已經出名了的798和草場地便宜許多。這里聚集了一批熱愛攝影、設計、繪畫、音樂又沒有太多錢的年輕人。把“根據地”建在這里,主要靠朋友和藝術家鄰居們的惠顧,幫畫廊設計個畫冊封面,幫音樂演出設計個海報之類的。有時一個月就一兩個活兒,魏明輝的時間都用在了看演出、看書、交朋友上。
后來,他認識了愛好做包包的女朋友葉子。這個漂亮女孩很早就開始琢磨利用各種布料制作自己喜歡的包。蕾絲、花邊、刺繡……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元素統統上陣。但是做一個包不僅要花費大量的心血,還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賣的價格卻很低,投入與產出很難形成正比。這讓一旁的魏明輝有點看不下去,他開始琢磨要做一個關于包的原創品牌。這些包不僅要有設計感和趣味,制作的過程也不能太麻煩,當然,還要環保。
一開始,和許多人一樣他們也想用帆布做原料,然后在做好的布袋上印圖案,但兩人轉念一想,如果自己設計的包大家不喜歡,豈不是又制造了一次資源浪費,因此,這個想法便擱淺了。
2008年4月,整個北京城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奧運會忙著改頭換面,很多不防火又特別容易被劃壞的噴繪布廣告被勒令整改為吸塑材質。那天晚上,魏明輝和葉子一起在環鐵附近散步時,看到街頭開始拆除大大小小的燈箱和廣告牌,地上到處都是丟棄的廣告布。很多人路過都看到了這一切,但眼神里分明寫著嫌棄,因為這些東西連收廢品的都不要。毫無疑問,在失去本身存在的價值之后,它們變成了污染環境的廢料。
“但是我想,它一定可以做點什么。”魏明輝說,那天晚上他看見一塊印有“四川飯館”的紅色廣告布,他曾經聽說過在國外有利用廢品材料制作成產品的例子,便萌生出將其做成有本土特色包包的念頭。
魏明輝從路邊撿回一批噴繪海報,把這些“廢布”鋪在自己工作室的地上,比比劃劃后,先裁下了帶有文字或數字的部分,然后踩著縫紉機把其中一塊印有大大的“川”字的部分縫成了一個袋子,最后縫上了提手。為了檢驗這個袋子的結實程度,魏明輝找來三塊磚頭放了進去,“既沒破也沒斷”,大功告成。一塊原本在街頭“凄凄慘慘”的塑料“廢布”就這樣變成了幾個大小不同,色彩、圖案各異的環保袋。
由于從事設計工作的緣故,魏明輝經常接觸廣告材料。好玩的是,那些原本以通俗的顏色和字體寫著“驢肉火燒”、“某某川菜”、“性用品”的“廢布”,經他巧妙裁剪,不僅變得另有意味,并且造型獨到。
五一勞動節,在北京城東北角,著名的798藝術工廠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裝修,漫天的塵土和轟鳴的機器讓這里顯得不再文藝范兒十足,但在一片空地上擺的一處小攤前卻聚集了很多依舊文藝范兒十足的人,這里售賣的是一種名叫“內存”的環保包,每個售價18元,它們的主人便是魏明輝。這些包的材料正是十幾天前被他撿回家的那些塑料廣告布。
沒想到,這些顏色鮮艷的酷包一下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尤其看到上面那些妙趣橫生的文字或圖案,帥哥靚女們為其幽默的創意嘖嘖稱奇,沒多久,200個包就銷售一空!
慧眼識金, 法國館長將“內存”請進尤倫斯
做平面設計的人,大多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原創品牌夢,魏明輝也不例外,只是過去一直都沒有想好要做的具體內容。直到設計出這些酷包后,他開始琢磨,既然是創意產品,就得為它們取一個同樣有趣的名字。魏明輝苦思冥想,就在他望著電腦發呆的片刻,突然間有了靈感。“包其實就像電腦的內存一樣,可以儲存大大小小的物品。一方面也預示著內部消耗不浪費材料,原本的一樣東西,經過再設計就能變成另外一種新的實用品。”于是,“內存再設計”品牌就這么誕生了!
有了名字,自然還要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是廢舊的、不加以利用便會破壞環境的塑料布,但是做成后的袋子則怎么看都不像是塑料袋,因此,將計就計,“內存”的口號便是“我不像個塑料袋”。很多人聽了像被“洗腦”了似的,竟然很認可。為了讓包的每一個小細節都透著暖暖的心意,魏明輝和葉子還將“內存”的Logo做成了男生藍色、女生粉色的兩款小貼紙,每一個帶走它的人不僅會獲贈一張這樣匠心獨具的貼紙,還要背著款式獨一無二、幾乎不可能有重復的“內存”拍一張照片,作為留念。
如此的精益求精,換回的結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好。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背著“內存”出現在大街小巷,這種時尚環保包也變得越來越火。魏明輝和葉子也傾注了越來越多的心血,他們專門租來了工作室旁的一個小車庫作為制作車間,在那里,新款產品逐一誕生。與之前只是用廣告布簡單縫制不同,新“內存”使用的塑料布更厚實,還用了質量很好的滌卡布做內襯,包內還設計了大內兜,布帶也換了最粗最結實的款,并配上了帶扣可以調節帶子的長短。小一點的被稱為“1GB”,大一些的則是“2GB”,用裁剩下的邊角余料做成的小錢袋則是 “128MB”。一個個精美絕倫,讓人看了愛不釋手。
在798練攤的時候,魏明輝碰見一個女孩一口氣買了7只包,女孩解釋說自己是做廣告的,這些做包的材料其實是廣告公司催生出來的不可降解的垃圾,現在它們不再是廢物,買回去送給催生它們的人,特別有意義。她的話讓這名清華男孩肅然起敬。也有網友評價,這些袋子不但結實、防水、能反復清洗,還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更重要的,相比其他用棉布、無紡布制作的環保袋,魏明輝的袋子蘊含了一份“重復利用生活廢棄物并變廢為寶”的創意環保理念。
魏明輝一直用“玩”來形容這段練攤的日子。對這對小情侶來說,自己動手設計東西,在家門口販賣,為每個購買者拍照留念,晚上回去曬到博客上,的確是一件快樂的事。
一天,魏明輝和葉子忽遇貴人。一位穿著時髦的法國人在用心看過他們的作品之后,當即熱情地邀請他倆去自己的地盤看看,兩人這才知道眼前這位便是新到任的尤倫斯藝術中心館長杰羅姆·桑斯。在京城老外圈子里大名鼎鼎的798尤倫斯藝術商店,就開在尤倫斯藝術中心內,這里是許多著名服裝設計師作品的展賣場,匯聚了國內外30多位當代藝術家和40多位新銳設計師的作品。這里的東西不迎合時尚潮流,而是充滿自由自我的狂想。
更令這對情侶吃驚的是,幾天之后,他們的“內存”經過法國設計師和品牌總監的親自布置,展示在當時最大的一張桌子上。兩個小青年的作品迅速和老資格的張達、滑板黑社會、Design in China的作品同呈一室,不僅迅速結束了忐忑的練攤生涯,也肯定了“內存”作為設計產品的意義——這距離第一只包誕生還不到兩個月時間!
利用廢棄物設計產品,其實在國外早就流行起來了。瑞士的Freitag背包是全球年輕人最熱捧的環保包。設計者用洗凈的貨車油布作為整個背包面料,報廢汽車的安全帶作為背帶,回收的自行車內胎封邊,雖然背上去顯得臟兮兮的,但是提倡的是回收利用的環保概念。歐洲有的設計商店還出售用廢棄材料制作的首飾和家具等,五花八門,幾乎無所不包。這些熟悉的材料通過設計變成了另一件物品,好像它們的前世今生的價值都一起體現了。
魏明輝的創意作品能得到歐洲藝術大師的認可,入駐許多中外服裝設計師做夢都想進入的尤倫斯藝術中心館,帶來的連鎖反應肯定是售價提高——既然一只法國人生產的環保小錢包能賣幾百歐元,為什么一只能裝Apple MacBook Pro的“內存”不能賣幾百元人民幣?由于他們的包功能設計完善,接著又成功進駐南鑼鼓巷名店“創可貼”,以及北京新宜居地區三里屯的“那里花園”。
仿佛一夜之間,灰姑娘變成了美麗高貴的公主。無怪乎,兩人在無數次的回顧中依然對這次與法國人杰羅姆·桑斯的邂逅充滿了驚喜。
大發環保財,3年狂賺500萬
此后,由于原材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魏明輝不僅自己開始了大范圍的塑料“廢布”收集,還和收廢品的打了招呼:如果有這種“廢布”,給我留著!而制作袋子的想法和工藝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和熟練,“每拿到一塊布,我們首先挑出最有意思的圖案和元素,比如一些文字或者圖案,把這一部分先裁下來,確保能把最有趣的元素呈現在一個包上,余下的布料就會隨機剪裁,但這種隨機經常會制造出很多驚喜,比如同一塊布上的一個詞語,被做在了兩個袋子上,就成了很棒的情侶袋。”
產品也由最初的環保購物袋拓展到辦公用品、很拉風的背包、旅行用的拉桿箱、電腦包內膽、IPAD套、領帶,甚至非常酷的西裝等20多個品種。他希望這種廢物利用產生的環保產品,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處。有趣的是,雖然比起外國同類環保設計品牌的價格,“內存”應該算是相當便宜的,但幾百元的單價依然和很多人“環保=低價”的慣常認識大有出入——人們認為使用舊材料應該大大降低了成本,卻忽略了設計師為給與廢舊品另一次生命而付出的工作。
但換一個角度看,花大價錢購買的環保設計品通常很耐用,使用者也會因其價值而對產品更加珍惜。最根本的在于,通過設計師的努力再創造,最終人們購買的,并不只是那種曾經被拋棄的材料,而是一種環保的生活態度,以及環保品牌設計師為此付出的創意、智慧和經驗。很多人在電視時尚節目里聽魏明輝“布道”,感到他不是在賣東西,而是在推廣一種健康快樂的綠色生活理念!
珠寶設計師可以在自家別墅的天臺動用鋸子、錘子、斧子做木工活,魏明輝也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從舊貨市場淘一些“沒用的材料”,親手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CD架、工作臺和書柜,他還可以把舊的洗手池改造成落地燈,用黑色的羽毛重新裝點從垃圾堆里撿來的破燈罩等等。難怪“內存”能受到年輕潮流人士近乎瘋狂的推崇,這些人里老外居多。還有一個插曲,也讓他觸動很大。北京有一個做中德文化交流的歌德學院,他們看中了“內存”的環保設計理念,在學院的20周年院慶時,找到魏明輝,跟他們合作了一款紀念包,那款包以及魏明輝的創意和理念還得到了德國駐華大使的贊揚!
盡管來自歐洲的Freitag是環保設計的開創者,但魏明輝為“內存”設計的產品范圍顯然要比只制造包的Freitag豐富很多。魏明輝覺得最有趣的是“內存”的傳播方式,沒有做過廣告,除了朋友間口口相傳,品牌推廣就主要靠一個顯示所有物品都已沽清的網站 ,以及豆瓣網的“和你聊聊收破爛的那點事”主頁,另外微博也是一個渠道。對魏明輝來說,既沒有廣告預算也并不十分需要,目前僅僅是設計商店的訂單就已經夠了。
朋友們說魏明輝是個“貪玩的孩子”,除把快樂看得很神圣外對錢和職務幾乎沒什么感覺。比如開個人工作室前,小小年紀,他已經是京城一家企業形象設計公司的創意總監。當然,自己搗鼓點事做完全出于愛好,從未想過能賺多少錢。就像《功夫熊貓》里“龜大師”所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意外”。短短3年,不經意間他就有了超過500萬元的財富。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目前“內存”品牌在歐洲環保和時尚界已小有名氣,它先后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丹麥等國參加再循環展覽,幾乎每次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哇,原來廢物竟能設計出如此美好拉風的東西!”一名女記者看到魏明輝用廢棄塑料和舊畫報做出的一件西裝后驚嘆不已。這件男裝無論顏色、圖案都酷斃,連LV及阿瑪尼這類品牌的設計師看了之后都大受啟發。
更讓魏明輝欣慰的是,除來自歐美的訂單源源不斷外,現在“內存”在向來以玩時尚出名的日韓,也受到許多人的瘋狂追捧。這里面有大學生、設計師,甚至像金喜善那樣的明星。魏明輝的理想是,要把“內存”打造成Freitag那樣的世界品牌,盡管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責編/陶仁友)
E-mail:taoreny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