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狗狗成為寵物后,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人的關注。人們發現,狗狗會幫主人拿拖鞋,甚至到店里“買”東西;當主人不幸去世之后,狗狗會不吃不喝,有的甚至“絕食”死亡……
難道只有狗狗這么聰明?有人不服氣,到處找別的聰明動物,聰明動物來啦!
有同情心的貓咪
美國有一家護理康復中心,里面許多病人已經無法治療,這家中心的工作人員,盡量為他們帶去一些安慰,讓他們“走”得痛苦少一些。
這家中心有一只貓咪,原本是“流浪兒”,被中心里的工作人員收養。也許它看多了工作人員的舉動,也許它也感覺到了工作人員的善良,它居然會自覺地陪伴在即將離開人世的病人跟前,那專注的模樣,一點也不比專業的工作人員差。如果有人把它趕出病房,它會在門外一直不安地叫著。
那它是怎么知道病人不行了呢?工作人員也很驚異它的聰明,因為只要它呆在哪個病人床邊,那么,幾個小時后,病人就會死亡。他們甚至“聽從”它的意思,每次看到貓咪守在誰的床邊,就讓病人的家屬做好送別親人的準備。
貓咪“挑選”病人是很謹慎的。它在病房里走來走去,當它覺得有什么不對勁的時候,就仔細地聞一聞,看一看,一旦確認目標,就在病人身邊趴下,悲哀地“嗚嗚”叫著。當病人去世后,它會立即離開病床。
狗狗憑借自己靈敏的鼻子,可以從病人的尿液里“聞”出某些癌癥,從病人身上“聞”出癲癇病將要發作……這只貓咪難道也是靠鼻子在“診斷”?因為臨終的病人身上可能有一些特殊的氣味,人聞不到,貓咪卻能知道。也有人說,可能貓咪會感覺到病人一些重要的器官,比如心臟之類正在慢慢衰竭,所以“預測”到了病人即將死亡。
時尚的座頭鯨
唱歌已經成了生活中常見的事。不但開心的時候要唱,一些很難說出口的事,比如想感謝媽媽,有時還真不好意思說,那么唱一首歌吧。你唱得順口,媽媽聽得瞇瞇笑。
除非像廖昌永、帕瓦羅蒂這些歌唱家,有個特別的好嗓子,又經過訓練,能唱那些美聲歌曲外,咱們一般人就唱唱流行歌曲得了。流行歌曲不但好唱,還能唱出某一個年代的“味”來。
知道嗎,鯨也有自己的“流行歌曲”呢。
太平洋海域有幾百頭座頭鯨,這些座頭鯨分為好幾個家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曲調,而且“歌唱家”都是雄的。座頭鯨有自己的“多來咪法索拉希”,并且唱得很有感情,有舒緩的呻吟,有顫顫的嘆息,有憤怒的咆哮,有華麗的高音……每首“歌”可以唱十幾到二十分鐘,“歌唱家”可以24小時不停地演出。
一旦有哪個“歌唱家”改變了曲調,那么就會成為佼佼者。
如果別的家族聽到了新的“流行歌曲”,會很積極地學習,以便趕上時尚。比如澳大利亞東部海域有個龐大的座頭鯨家族,它們最先唱出的4首歌,被逐漸往東傳播,不到兩三個月,聽到新歌曲的鄰居,立刻大膽嘗試并學得惟妙惟肖;不到兩年,生活在6000公里外的座頭鯨,也開始唱這一“版本”的歌曲。
“流行歌曲”是怎么傳播的?科學家分析,有可能是遠方的座頭鯨有一年一度到澳大利亞東部海域“旅游”的習慣,聽到了這些“時髦”歌曲,迫不及待地學唱并帶回家鄉“表演”;也有可能一些“流浪歌手”,把歌曲帶到新的家族里。
座頭鯨們的“歌曲”雖然會不斷“創新”,但并不是把“舊歌曲”一古腦兒全拋棄,它們是在“舊歌曲”里加入新的“曲調”。
雄性鯨魚為什么喜歡新奇歌曲?有人認為是為了吸引“女朋友”,有人認為是為了在出行的時候可以保持聯絡——如果老是唱同一首歌,不就等于部隊老用同一個口令聯絡嗎?太不保險了!
會使用工具
你用尺量長短,用小刀裁紙……工具用得很靈活,工具幫了你不少忙。
人類不但會用工具,還發明制造了很多工具。
動物會不會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呢?
埃及禿鷲為了吃到蛋殼里的東西,會把蛋從空中扔下來打碎蛋殼如果給它一個塑料蛋,它扔了幾次還是不碎,它會把蛋帶到幾米以外有巖石的地方,繼續扔蛋。它也常飛到鴕鳥巢的上方,往鴕鳥蛋上扔石頭,把蛋砸碎,或者把偷搶來的蛋放在地面,用嘴叼著石塊砸鴕鳥蛋。
這種事情烏鴉等也會干,它們把有貝殼的食物從高空扔下來,以便破開貝殼。
科學家說,把食物扔下來不算使用工具,只有埃及禿鷲那樣扔石頭、用石頭砸,才算使用工具。可不管怎么說,動物很會動腦筋吧?像埃及禿鷲很清楚地知道,巖石比一般的地面堅硬!
有人曾看到,一只啄木雀為了找到美味的昆蟲,一開始用了一根有分叉的樹枝,可是,樹枝很難探進小小的洞里。經過幾次失敗后,它就把權枝折掉,樹枝變成直直的一根,這下可方便了,它很快“釣”到了好吃的。這算不算制造工具?科學家至今還在爭辯。我們且不管它,至少,動物的聰明勁兒挺讓人佩服的。
黑猩猩就更厲害啦,它會從樹上折下一段樹枝,剝去樹葉,咬掉枝枝杈杈,再用來挖掘螞蟻洞。在插到螞蟻洞里后,并不急著拔出來,而是停留一會兒,讓樹枝上爬滿螞蟻,這才提起樹枝,美美地一口吞掉螞蟻,或者優雅地用手掌把螞蟻收集在一起,再送到嘴巴里。黑猩猩還會把樹葉當“餐巾紙”,用來擦掉身上的污泥、血跡、果汁等,或者把樹葉當“水瓢”,從樹洞中“舀”水喝。至于用木棍挖樹根;對它來說就是家常便飯的事了。
動物使用工具,當然是為了自己的需要,比如吃吃喝喝有時還可以當武器,比如猴子看到想來侵占它地盤的動物,會從樹上扔果子、樹枝,來威脅敵人。
動物會使用工具,有的是學來的。小猩猩從小看著媽媽是怎么使用工具的,看看試試就漸漸學會了。也有的是在玩耍時偶然發現的。比如,猴子偶然發現,揮舞樹枝能夠把敵人嚇退,掉下的樹枝可以擊中敵人,那么,它就學會了怎樣把樹枝當武器。
記憶力超強
來看看大象。別以為它們又高又大,行動遲鈍,很笨拙的樣子。事實是,除了脫離大部隊的小象,或者身體衰弱的老象,大象很少有被敵人捕獲、攻擊的。你看,當聽到獅子吼叫的聲音時,領頭的大象不慌不忙,仔細聆聽,辨別敵人來自哪里,大概是什么樣的攻勢,隨后,讓自己的部隊占據一個有利的地形,并站好隊形……
它們可沒學過什么“孫子兵法”,哪來這么棒的戰略戰術呢?“自學”的呀!大象有超級的記憶力,對以前經過的危險狀況、怎么應付敵人才能獲勝等,一輩子不會忘記。就像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長期積累的經驗能幫助它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好的選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記憶力超強的還有海獅。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10年前,對一只海獅進行訓練,先給它看一張紙,上面是一個字母;然后給它看兩張紙,一張是同樣的字母,另一張是別的內容,如果它選擇字母,就能得到一條魚。聰明的海獅很快學會了。10年后,再次對它進行測試,它的成績是“優”!要知道,辨別字母、數字,只有具備復雜的大腦才能做到。由此可見,它不但能學習,還能長久記憶。
雖然大象、海獅的記憶力是為了生存——吃小魚雖然屬于“加餐”,也是生存需要呀——但它們發達的腦袋還是不得不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