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金字塔,我們就會想到這樣的畫面:一大群奴隸拖著沉重的鐵鐐,運一塊塊沉重的石頭,身后是一群拿著鞭子驅使他們干活的埃及士兵。但是早在1560年,瑞士鐘表匠——塔·布克在埃及金字塔游歷時,就已經做出了“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隸,而應當是一些歡快的自由人”的斷言。
四百年后,考古工作者證明了塔·布克的推斷。埃及現任博物館館長多瑪斯便對這個鐘表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研究塔·布克作出這種推斷的原由。
終于,他發現塔·布克是從鐘表的制造上得出這個結論的。原來,塔·布克是法國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對羅馬教廷刻板的教規,被捕入獄。由于他是一位鐘表大師,入獄后,被安排制做鐘表。在那個失去自由的地方,他發現無論獄方采取什么高壓手段,都不能使他制作出日誤差少于1/10秒的鐘表。可是在入獄前,他在自己的作坊里制做出日誤差低于1/100秒的鐘表是很平常的事。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起初,塔·布克把它歸結為制造的環境。后來,他才發現真正影響鐘表精確度的不是環境,而是工作時的心情!很難想象,一群有懈怠行為和對抗情緒的人能讓砌成金字塔的巨石之間精確得連一個刀片都插不進去。
瑞士到目前仍保持著塔·布克的制表理念:不與工作采取強制性、有克扣工人工資行為的外國企業聯營。他們認為,那樣的企業永遠也造不出瑞士表。
可見,在過分指導和嚴格監督的地方,別指望有奇跡發生。因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諧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