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手記
又是一季新學年,相信很多同學都跟小編當年一樣,毫無顧忌地在學校分發的各類表格里填上自己的信息,甚至詳細到父母職業、工作單位以及家庭收入,可謂坦誠得無以復加。
然而,現在的孩子顯然比那時的小編更加悲催——剛開學,就有人打電話向他們推銷保險;剛入校,他們的名下就莫名其妙地多了N張信用卡。半夜還會接到地下彩票的銷售電話以及一些亂七八糟的推銷電話。更可怕的是,電話那頭的神秘人竟然能準確地說出他們的姓名、年齡、籍貫、院系、宿舍號,甚至身份證號碼……
吃驚之余,大家想到了什么?是開學時填的那一堆表格里的個人信息?還是在人人網上曬出的日常生活片段?抑或是不小心在淘寶網上留下的手機號?不僅如此,就連新買的智能手機也可能因為被“下毒”而暴露我們的通話與行蹤。而充斥了大量個人生活信息的新浪微博就更不必說。
是的,我們就是這樣一步步變成了沒有隱私的“透明人”,校園,正日漸成為隱私乍泄的“重災區”。
每每想到這里,你是否后背驚出了一身冷汗?是誰泄露了我們的隱私?又是誰在消費我們的隱私?一次不經意的行為會不會出賣了自己?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在為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真的會讓我們更容易遭遇“人肉搜索”嗎?喜歡曬生活的“童鞋”們又該如何面對網絡上日益猖獗的隱私倒賣行為?本期“特別關注”為你揭開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