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海洋生物的伊甸園,也是人類幻想中的自己的伊甸園。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與藻類、貝殼等其他海洋生物的殘骸膠結在一起,堆積成了一個個珊瑚礁體。這里,就是美麗的大堡礁。
大堡礁的形成經歷了多少年?是怎樣形成的?那些沒有聽覺、沒有視覺,甚至不能自主移動的、只有針尖大的膠質的小不點兒,它們死后形成的骨骼又能有多大?千萬年來,渺小的珊瑚蟲們就是用世代累積的死亡成功“建造”了一項宏偉的工程:大堡礁由2 900個左右的島礁組成,島礁和淺灘星羅棋布,堅硬而壯觀,構成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海岸外的天然海堤。從南到北,大堡礁全長2 013千米,總面積竟然達到了20.7萬平方千米。
從飛機上俯瞰,撲入眼簾的是無法形容的色彩的世界,一個個島嶼共同打造出了這片壯麗景觀。點綴著這片海域的近千個青翠礁島的四周有著金色的沙灘,島上長滿了綠樹,碧藍的海水與藍瑩瑩的島身相映生輝。天邊泛著幾朵淡淡的白云,數只海鳥不時在天空中盤旋嬉戲著,和著海浪的呼吸聲,使人陶醉。
大堡礁的海底又是怎樣一番世界呢?碧藍透明的海水中有著數不清種類、道不清形態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
單就珊瑚來說也是說不完的:有些珊瑚好像是深藍色的花椰菜,有些像是有著彩虹色彩的鹿角,有的像是各種各樣的花朵,有的像鮮紅色的比薩斜塔,有的如一座神廟,還有的極似各種樂器,擺在一起就能組成一支完整的樂隊了……它們色彩斑斕,千姿百態,使人稱奇。
據悉,生活在大堡礁及其附近的魚類達1 500余種,當魚群四處疾游時就會呈現變化多端的色彩和圖案。此外,240多種鳥類筑巢于低平的沙島和珊瑚島上,如尖嘴鷗、熱帶鳥、軍艦鳥、白腹海鷹,以及包括粉紅色燕鷗在內的6種燕鷗。
然而,這片美如夢幻的伊甸園卻正在消失。科學家預測,21世紀全球海洋溫度將會提高2℃~6℃。對于對水溫異常敏感的珊瑚蟲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受氣候變暖的嚴重影響,大堡礁的珊瑚蟲會因向其提供營養的海藻死亡而失去斑斕色彩,出現嚴重的白化現象,最終死去。人們還預測,當地的珊瑚礁將在2050年大量垮塌,而花費千萬年時間“建造”的這項宏偉“工程”,將在2100年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
保護地球,愛護生物,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