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是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的主要形式,要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必須通過練習。也就是說練習設計直接關系到一堂課的成敗。因此要努力優化練習設計以鞏固提高教學效果。
一練習設計要注意連貫性
數學知識結構本身邏輯性比較強,我們在設計練習時要認真分析課題在本單元、本書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們內部的相互聯系和重點難點,注意知識系統的連貫性,有的放矢地設計練習。例如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因前一節學了8的乘法口訣,后一節將授“用乘法口訣武商”,所以我就設計了以下三道練習題:
(1)把口訣填完整,寫出兩個乘法算式
七八( ) 六( )四十八
(2)找朋友
9×4 三九二十七
3×9 二九一十八
8×9 四九三十六
2×9 八九七十二
(3)( )里最大能填幾
70>9×( ) 8×( )<26
(1)題鞏固了新知識,(2)題練習了新知識,(3)題為下一節新授知識“用乘法口訣試商”搭橋鋪墊,把新舊知識有機銜接起來。這樣的練習考慮了與前后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將掌握的知識技能有機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有利于鞏固提高教學效果。
二練習設計要重視差異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同一水平的練習很難達到同樣的效果。同一問題對數學困難生較難,而對于優秀學生則可能索然無味。因此,優質的課堂練習設計應具有差異性,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只要求完成基本的習題,對那些典型而又必須掌握的題目,只要求他們能完成模仿練習。對中等生,則要求會做靈活性的題目,會做變式題目。對優等生,則注重綜合能力的訓練,注意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被2、3和5整除”這一內容時,我分別設計了三個梯度的習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地選擇不同層次的習題進行練習。
(1)在270、243、675、4170、6192、475、618、210、120中能被2整除的數有_____;能被5整除的數有_____;能被3整除的數有_____。
(2)在270、243、675、4170、6192、475、618、210、120中能同時被2和3整除的數有_____;能同時被3和5整除的數有______;能同時被2、5和3整除的數有_____。
(3)在方框內填上合適的數字,使各數能同時被2、5和3整除:37□;4□60;□250;□20。
三道難易不同的練習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真正實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練習設計要體現開放性
傳統的練習多數形式呆板,條件和問題比較固定,缺乏解決問題的自由度。而開放性練習可以克服這些局限,有獨特的優勢。設計開放性練習要以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為目的,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為重點,讓學生在完成練習中釋放潛能,從而獲得全面發展。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在給出了鉛筆盒、筆記本等文具的單價后,如果只提“買一個鉛筆盒和一本筆記本共需多少錢?”一個問題,既簡單又枯燥,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所以我就又設計了“20元可以買哪些文具?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購物方案?”這一開放性問題,激發了學生思維。開放性練習起點要低,內容要新穎,問題要有發散性,確保解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容易下手,體驗成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練習設計要富有趣味性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布置數學練習要從計算這種單一的形式中走出來,將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與游戲、畫畫等形式巧妙結合,讓練習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樂此不疲。例如:學習1~10的數認識時,設計讓學生寫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學習20以內加減法后,讓學生回家與家長一起“玩撲克”游戲;在學習“可能性大小”前,讓學生同桌之間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這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練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
五練習設計要注重應用性
目前,教師布置的練習幾乎都是書面練習。課標強調,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所以教學中教師要設計一些實踐操作類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學習了“分米的認識”后,我就布置測量家中餐桌的長度,并記錄下來;學習“百分率”后,讓學生在家做綠豆芽的試驗,并計算出豆芽的發芽率這樣的練習,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會,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以上練習設計,在使用時,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教師不必拘泥于每一節課都面面俱到,可以因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運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李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