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的內臟器官出現病癥時,它們會產生一些異質物質,這些異質物質會通過血液的流動而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血液便因為這些異質物質的侵入而改變了原有的結構成分。因此,醫生通過對血液中各種成分的檢測就可以發現你的身體究竟出現了怎樣的問題。
但是,為什么要在清晨空腹的情況下進行抽血化驗呢?原來,攝入的食物會干擾血液的檢測。人進食之后,食物會被人體吸收、消化,于是血液中各種物質的含量發生變化,直到食物被完全吸收、排泄后,血液濃度才會恢復正常,而這個過程往往需要7個小時。因此,如果進食后再做血檢,醫生就很難分清是人體器官發生了疾病還是食物在“作怪”。所以,為了排除食物的干擾,血檢一般選擇在清晨空腹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