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攜號轉網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醞釀和籌備之后,終于在天津和海南兩地正式開始試點。所謂攜號轉網,是指一家電信運營商的用戶,無需改變自己的手機號碼,就能轉而成為另一家運營商的用戶,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種服務。從工信部發布攜號轉網首條消息至今,很多有轉網意向的用戶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而說到為什么想要攜號轉網,不同的用戶則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廣告說得很熱鬧,我們老百姓最關心的是能實惠多少,只要有真正的實惠,我就馬上轉。”天津的哥王師傅一個月電話費維持在200元左右,“聽到廣告也挺動心,不過如果便宜得不多,我也不想浪費時間去走辦理流程。”王師傅告訴記者,資費是否能降低是其是否將攜號轉網的最大動力。
除了關心資費之外,很多希望攜號轉網的用戶主要還是為了減少換號帶來的麻煩。“我是生意人,這個號碼有2000多個聯系人知道,還有很多是國外的,不是發個換號短信就能解決的。”這是正在辦理攜號轉網的王先生給出的原因,很具有典型性。攜號轉網給了這部分很在意號碼的用戶一個選擇的權利。
此外,由于國內正在進行3G推廣,不同的用戶對不同運營商的3G業務情有獨鐘,比如為了體驗蘋果的iPhone手機,很多時尚人士就紛紛計劃攜號“跳槽”到中國聯通的WCDMA陣營。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三大運營商的用戶數量分布很不均衡。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中國移動用戶數為5.7963億,中國聯通用戶數為1.2776億,而中國電信用戶數則為8802萬。實施攜號轉網政策,正是希望各運營商用戶出現流轉,使用戶分布更為合理,為運營商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的市場環境。
然而,當夢寐以求的攜號轉網真正到來時,卻并未能掀起一陣大家預想中的轉網熱潮。據了解,試點初期天津實行雙向轉網(除TD—SCDMA號段外,其余號段均能自由轉網),在攜號轉網試點開始第一個月,共有22200人申請辦理攜號轉網業務,其中有15270人申請成功,13291人轉網成功。而由于實行了單向轉網(只能從中國移動的GSM網絡單向轉出),海南的攜號轉網則顯得更為小眾,一個月來海南共有4595人申請辦理攜號轉網業務,其中只有1096人申請成功,而真正成功辦理轉網業務的用戶僅903人,成功率不足兩成。
從萬眾期待到叫好不叫座,攜號轉網的試點成績單似乎并不能讓公眾滿意,火爆的轉網場面也并沒有出現。是政策和技術的不成熟?還是運營商的從中作梗?抑或是廣大用戶的集體“不給力”?在“3G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攜號轉網是生不逢時還是將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