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一心想當霸主但又十分迂腐。他自作主張,約眾諸侯會盟,叫大家擁立他為盟主,遭到反對沒有成功。于是他惱羞成怒,發兵攻鄭,結果遭到楚國反攻。后事如何?請大家看本期的精彩敘述。
1.宋襄公是個視仁義超過自己生命的人,宋國的實力不強大,可是他卻一心想成為霸主。齊桓公去世后,公子昭來投奔他,他認為是個可利用的機會,就收留了公子昭。
2.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發文通知各國諸侯,要護送公子昭回齊國去當國君,讓各諸侯派兵相助,以壯聲勢。
3.一見是宋襄公出面號召,只有衛、曹、邾三個比宋國還小的國家派了一些人馬來。宋襄公就統領四國聯軍殺向齊國。
4.齊國的貴族對公子昭懷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軍實力,就把無虧和豎貂殺了,趕走了易牙,準備迎接公子昭回國。
5.公子昭回國后當上了國君,文武百官擁他即位,這就是齊孝公。
6.宋襄公為齊孝公復位起到大作用,自認為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足夠樹立威信稱霸諸侯了,便想會盟諸侯,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確定了。于是,宋襄公派使者去楚國和齊國,想把會盟諸侯的事先和他們商量一下,取得楚國、齊國的支持。
7.楚成王接信后輕蔑地直想笑,譏笑世上竟有宋襄公這等不自量力的人。大夫成得臣說:“ 宋君好名無實,輕信篡謀,我們正可利用這一時機進軍中原,一爭盟主之位?!背赏跤X得甚是,便將計就計,答應與會。
8.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己莫屬。
9.他事先未征求齊國、楚國的意見,自作主張擬了一份秋季在宋國會合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楚成王和齊孝公兩人對宋襄公的這種做法很不滿意,心里不痛快。但礙于情面,還是簽了字。
10.到了秋天約定開會的日子,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來了,只有齊孝公和魯國國君沒到。
11.在開會時,宋襄公首先說:“諸侯都來了,我們會合于此,是仿效齊桓公的做法,訂立盟約,共同協助王室,停止相互間的戰爭,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認為如何?”
12.楚成王說:“您說得很好,但不知這盟主是誰來擔任?”宋襄公說:“這事好辦,有功的論功,無功的論爵,這里誰爵位高就讓誰當盟主吧?!?/p>
13.話音剛落,楚成王便說:“楚國早就稱王,宋國雖說是公爵,但比王還低一等,所以盟主的這把交椅自然該我來坐。”說罷并不謙讓,一下子就坐在盟主的位置上。
14.宋襄公一看如意算盤落空,不禁大怒,指著楚成王的鼻子罵:“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誰不承認?可你那個王是自己叫的,是自封的,有什么資格做盟主?”楚成王說:“你說我這個王是假的,你把我請來干什么?”
15.這時只見楚國大臣成得臣脫去長袍,露出全身鎧甲,手舉一面小紅旗,只一揮動,那些隨楚成王而來、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紛紛脫去外衣,原來個個都是內穿鎧甲。
16.手持兵器的兵士,一起往臺上沖來,嚇得諸侯們四散而逃,襄公見目夷跟隨在旁,低聲說:“當初悔不聽你的話,弄得如此結局,你趕緊回去守國,不要惦記我?!蹦恳某脕y逃走。
17.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來,然后指揮五百乘兵車,帶著襄公,浩浩蕩蕩殺奔宋國。
18.幸虧目夷逃回,宋國早有防備,團結民眾,堅守城池,使楚成王滅宋陰謀未能得逞。
19.楚王要殺宋襄公。成得臣忙阻止:“主公責備襄公殺鄫君,怎么能學他的樣呢?殺了襄公,既不能得宋,反會結下仇來。不如放他算了。”
20.楚王說:“攻宋不下,又放了他,怎說得過去?”成得臣說:“魯和宋結過盟,如把擄獲的器物送些過去,請魯君來亳都相會,他一定會替襄公講情。我們樂得賣個人情,豈不是一舉兩得?”
21.楚王夸獎成得臣有見識,便揮兵退到亳都,派使者帶了禮物到曲阜去,請魯君到亳都來,同審襄公。
22.這時,陳、蔡、鄭、許、曹五國諸侯也來亳都。僖公和他們聚在一起商議。鄭文公想尊楚王為盟主,其余幾位卻默不作聲。
23.魯僖公不贊成。他說:“楚王伺仗兵車,拘囚宋公,有威無德,人心不服?!庇终f:“楚王若能釋放襄公,大家結好,寡人自當奉他為盟主。”眾諸侯聽了都點頭稱是。
24.楚王聽到這些議論,忙和眾諸侯相見。說道:“諸公以盟主的要求來責備寡人,寡人怎能違背諸位好意!”于是答應釋放襄公,并下令在亳都郊外建壇,準備結盟。
25.結盟那天,鄭文公請楚王登壇主盟。楚王執牛耳,宋、魯以下,依次受歃。襄公氣在心里,但也不敢發作。
26.從那時起,宋襄公對楚國懷恨在心,但是由于楚國兵強馬壯,也沒什么辦法出氣。宋襄公聽說鄭國最積極支持楚國為盟主,就想討伐弱小的鄭國,出出胸中惡氣。
27.過了不久,鄭文公為了巴結楚國,又去楚國朝拜楚成王。怒氣未消的宋襄公認為是個機會,不顧公子目夷與大司馬公孫固的反對,親自率軍討伐鄭國。
28.鄭文公接到諜報,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向楚國求救。
29.楚成王接報后,沒直接去救鄭國,卻統領大隊人馬直接殺向宋國。
30.宋襄公這下慌了手腳,顧不上攻打鄭國,帶領宋軍星夜往國內趕。待宋軍在泓水邊扎好營盤,楚國的兵馬也來到了對岸。
31.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軍到此只是為救鄭國,咱們已經從鄭國撤軍,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咱們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與楚國講和算了?!彼蜗骞珔s說:“楚國雖然人強馬壯,可缺乏仁義。我們雖然兵力單薄,卻是仁義之師。不義之兵怎能勝過仁義之師呢?”
32.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繡上“仁義”二字,他要用“仁義”來戰勝楚國的刀槍。公孫固暗暗叫苦。
33.第二天天亮,楚軍開始過河。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軍白日渡河。等他們過到一半,我們殺過去,定能取勝。”
34.宋襄公卻指著戰車上的“仁義”之旗說:“人家連河都沒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義之師?”
35.等到楚軍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陣時,公孫固又勸宋襄公說:“趁楚軍還亂哄哄地布陣,我們發動沖鋒,尚可取勝。”
36.宋襄公聽到此話不由罵道:“你怎么凈出歪主意!人家還沒布好陣,你便去打他,那還稱得上是仁義之師嗎?”
37.宋襄公話才說完,楚軍已經布好陣,列隊沖了過來。面對楚軍,宋襄公自挺長戟,沖在最前面,卻沖進了敵陣。
38.由于宋襄公是個講仁義的人,對待將士十分好,所以他的將士們都拼死保護他。但那桿“仁義”大旗,早已不知丟在何處去了。
39.宋襄公也受了好幾處傷,右股中箭,不能起來。公子蕩叫公孫固快護襄公殺出,說完就死了。
40.公孫固把襄公扶到自己的車上,奮勇殺出。向訾守在后擋住楚兵。
41.公孫固同襄公連夜奔回,宋兵死了很多。許多家屬都立在朝門外,怨恨襄公不聽司馬的話,落得個喪師辱國。
42.宋國的百姓們對宋襄公都罵不絕口,宋襄公卻堅定地說道:“講仁義的軍隊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義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別人,君子不該俘虜年邁的老兵,也不能去殺害已經負傷的敵人?!彼磉叺膶⑹總兟犃耍荚谛闹邪盗R宋襄公是個大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