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在某新生班教室門口,王老師微笑著牽過明明的手,并暗示明明媽媽離開。但明明媽媽一臉不舍,她猛地抱起明明邊親邊說:“寶貝,媽媽走了,媽媽會想你的。”明明被媽媽的緊張感傳染了,緊緊抱著媽媽,不肯讓媽媽離開。
案例二
新生離園時間到了,夢夢奶奶一看見夢夢,就拋出一連串的問題:“老師給你吃飽了嗎?你中午睡著了嗎?你想奶奶嗎?”夢夢沒有回答。奶奶繼續(xù)追問:“幼兒園好不好?你明天還要不要來?”夢夢順口回答:“不來。”奶奶一路嘮叨著:“幼兒園那么多小朋友,老師怎么可能管得好,老師肯定對我們夢夢不怎么好。”第二天早上,夢夢堅決不上幼兒園,說:“幼兒園人多,不好。”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新生家長也往往存在著入園分離焦慮現象。這主要是由家長不信任幼兒園,對幼兒園期待過高以及不了解孩子心理等所致。那么,幼兒園該如何應對新生家長的焦慮呢?
一、入園前期——針對性指導
在確定新生入園名單后,我園馬上開展了新生家長指導工作。
1 前期調查。讓新生家長填寫孩子入園適應情況摸底表,這能使幼兒園清楚了解家長可能存在的焦慮,也能讓家長感受到幼兒園對自己孩子的看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長的焦慮。
2 根據調查結果展開針對性指導。根據調查問卷,篩選出不同的家長焦慮類型,以網絡平臺、新生家長沙龍、資料支持等不同方式開展針對性的指導。具體包括:(1)專家指引。分別由兒童心理專家、兒童醫(yī)生、有經驗的新生班主任,從新入園兒童心理、生理、實例進行三場專題講座,使家長獲得一定的理論知識。(2)老生家長牽手走。邀請老生家長和新生家長互動,通過老生家長的經驗之談,新生家長能夠習得一些有益經驗。(3)焦慮釋放營。幼兒園提供平臺,讓新生家長通過互相交流來解決焦慮問題,而新生班級教師則時時關注,提供適宜的幫助。(4)隨時加油站。發(fā)放幼兒園編制的《寶貝入園啦》手冊,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入園后可能產生的現象和應對措施。同時在幼兒園網站上設立“新生爸媽加油站”專欄,讓教師、有經驗的家長、專家隨時解答新生家長的各種問題。
二、入園時期——提供孩子在園情況
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教師的關注,這是每個新生家長的共同特點。教師若能簡單告訴家長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干了什么,家長若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園畫面,則能大大降低家長的焦慮。
1 定額快速記錄表。即三位教師每天分別選擇3名~4名幼兒進行簡單記錄,這樣三天時間內全班家長都可以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具體案例描述。
2 時時多媒體記錄。教師運用照相機、錄像機等工具來拍攝幼兒在園情況,并開辟“欣賞寶貝在園”專欄,發(fā)到論壇或打印后張貼在教室門口。考慮到班級教師在開學初沒有精力進行拍攝工作,我園邀請后勤人員或班級家長代表來拍攝,并要求盡量拍攝到每一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