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意識是一個人必須具有的對自身性別的生理與心理的認知。每一個人對于自身性別意識的正確認識才能保證自己在社會上的行為被別人接納,保證一個人正常的社會行為。而對于幼兒,家長一般認為沒有性別意識,或者不需要有性別意識,或以為在青年時期才會出現。其實一個人在幼兒時期已經具有了性別意識,這從幼兒的行為、活動中可以看出來,而且幼兒通過對父母在家庭中身份角色的觀察形成的認知,將對他們在青年時期形成的性別意識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幼兒的性:別意識的正確培養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一、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性別意識:
幼兒的性別意識主要是通過其在活動或對話中表現出來的,幼兒的性別意識主要表現為:好奇、模仿。
1.“過家家”游戲——對于觀察到的性別角色的模仿
“過家家”游戲是小孩經常玩的游戲,在游戲中孩子根據自己對于觀察到的父母的角色的理解扮演爸爸、媽媽、兒子、女兒……在游戲中一個孩子扮演的角色反映出他在家庭中對于父母性別角色觀察到的認識。在這個游戲中,孩子認識到男孩將成為爸爸,女孩將成為媽媽,同時認識到爸爸、媽媽必須承擔不同的行為責任,這些認識來源于平時在生活中對于父母的觀察,這對孩子今后性別意識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我是從哪里來的?——天真而可愛的好奇
我是從哪里來的?幼兒一般知道自己是爸爸媽媽生的,但他們想的是:我究竟是怎么變出來的呢!家長感覺這個問題無從回答,不知如何解釋,有時就開玩笑地說:你是撿來的,你是抱來的,你是石頭里蹦出來的……這樣的回答對于孩子是一種打擊,使他感到自己是無足輕重的:現在有一些幼兒圖畫書用漫畫的形式向幼兒簡單地介紹人是如何來的,給孩子一點科學的認識。實踐發現對幼兒正確解釋了,他(或她)可能就不再感興趣了,你越遮掩他們反而越好奇。
3.我和她(他)為什么不一樣?——幼兒對于性別生理不同的朦朧認識
幼兒已經能區分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也能從生理上認識到“男孩有小雞雞,女孩沒有”。他們會好奇地問自己的父母“為什么他(她)和我不一樣”“為什么他有小雞雞,我沒有”這類的問題。對于生理特征的認識是一個人性。別意識基礎性的一個認知,但家長一般不知如何回答。中國的傳統教育中這個問題都是不好問的,家長責怪孩子不要亂問,或者讓孩子做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這些方法會引起孩子的負罪感、羞愧感。這對于孩子健康的性別認知是不利的。
4.兩小無猜——幼兒交往中對于性別的純真認識
一個天真的男孩和一個女孩在一起的畫像已經成為許多廣告招貼畫的主角。他們或者快樂地坐在一起,或者手拉手地走在一起,這些都給人“兩小無猜”的純真感受。
幼兒對于男女性別還沒有角色意識,“男女授受不親”的概念是沒有的,兩個孩子高興起來,男孩親女孩一下,抱一下,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一點不好意思。小學生男孩和女孩鬧著玩,會跑進廁所躲起來,她們知道男孩不能進入女廁所,女孩不能進入男廁所。而幼兒沒有這方面的概念。
二、幼兒階段對幼兒進行性別意識培養的幾種策略:
1.給孩子取一個符合性別的名字
現在的家長給孩子取名字比較偏向于與眾不同的地方,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男孩子的名字就必須像一個男孩子的名字,女孩子的名字就必須像一個女孩子的名字。孩子對于名字是沒有什么感覺的,家長取一個再古怪的名字他們也不在乎。但別人對他們名字的議論,或者他們到達一定年齡階段后,他們會認識到這是一個男孩的名字或女孩的名字。而名字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介紹自我的一個最重要的符號,一個性別錯位的名字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性別意識培養是不利的,因為名字而引起的孩子在成年后性格孤僻的例子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一個合適的名字將給孩子帶來愉悅的感覺,這種愉悅不僅是性別意識的認知,還包括對自我的肯定。
2.幼兒使用的物品要有一定性別的區分
現在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在一個家庭里孩子的東西就是他(她)自己的。,我們家長在為孩子準備所用物品,如玩具、生活用品,就要有意識地考慮到自己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幼兒時期給孩子的物品對于孩子性別意識確立有明顯的影響,我在幼兒園觀察,中小班的孩子普遍對紅、黃、綠感興趣,喜愛小白兔、小山羊,到了大班,男孩、女孩喜歡的顏色、故事有了明顯的不同:男孩子對槍、炮等兵器感興趣,喜歡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戲,女孩子則喜愛娃娃、手工制作、玩大舞臺游戲等。現代信息化渠道,孩子可以通過電視、網絡了解到哪些是女孩子用的.哪些是男孩子用的,他(她)們可以通過家長所給的物品而在行為上趨向于男孩子(或女孩子)的行為。
3.在穿衣打扮、行為舉止上培養幼兒性別意識
現在一些娛樂節目中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偽娘,也就是一個男生完全打扮成女生的模樣。在一些節目的采訪中,我發現這些男孩子之所以癡迷于把自己打扮成女生模樣,大部分是在幼兒時期起,家長由于自己的喜好,就經常把他們打扮成女孩的模樣。他們當時對此沒有識別能力,也就從小接納了這一打扮,逐漸地形成了認為女孩的裝扮漂亮的潛意識。
4.幼兒的性別意識教育要有正確的認識
有一個家長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她女兒從幼兒園回來,對她說:“我要和小宣結婚啦!”這位媽媽沒有著急,問:“你為什么要和他結婚啊?”女兒回答:“因為他今天把玩具給我玩。”媽媽微微一笑,不再說話。過了幾天,她有意問女兒:“你什么時間跟小宣結婚啊?”女兒說:“我不和他結婚了!”媽媽問為什么?女兒回答:“因為今天他不借給我水彩筆。”
可以看出,幼兒對于一個人的性別角色認識,包括性別交往、性別責任幾乎沒有明確的認識。但他們通過對于父母、在幼兒園學習中教師的語言和行為而產生潛意識的認知。這種認知在他們的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明晰起來,形成最終認知。因此在幼兒性別意識的培養中,對于幼兒的一些朦朦朧朧的性別認識不要驚慌,不要急于指責。有些可以放一放、有些可以進行形象化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