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媽媽見小熊皮皮的作業本上都是錯號“×”,就想鍛煉一下皮皮的審題能力,特意出了兩道數學題來考他。
1.一筐蘋果有48個,小猴先送14個給小狗,又送9個給小羊,筐中的蘋果比原來少了多少?
2.2只小兔把36棵白菜平均分在3只筐里,平均每筐放白菜多少棵?
小熊皮皮看了看題,覺得很簡單,就列出了下面的算式:
1.48-(14+9)=25(個)
答:筐中的蘋果比原來少了25個、
2.36-2÷3=6(棵)
答:平均每筐放白菜6棵。
熊媽媽看了小熊皮皮的解答,很遺憾地說:“皮皮,你沒有正確理解題意,把這兩道題都做錯了!”
小熊皮皮又看了看自己的解答,不解地問:“錯在哪里呀,媽媽?”
“第一題,題目的問題是什么?”熊媽媽提示道。
“筐中的蘋果比原來少了多少?”sd皮皮回答。
“對呀,是求少了多少,不是求剩下多少。”熊媽媽再次提示皮皮。
小熊皮皮突然明白了:“只要把送給小狗的14個和小羊的9個加起來就行了,14+9=2 3(個)。”
“對,‘48個’雖然是個條件,但這個條件與本題的計算沒有關系。你看看第2題怎么訂正。”
經過一番思考,小熊皮皮說:“第2題要求‘平均每筐放白菜多少棵’,只要把36棵平均分成3份,求出每份是多少就可以了,也就是36÷3=12(棵)。‘2只’這一條件在計算時不需要,也屬于多余條件。”
“這就對了!以后在解題時,要認真審題,特別要注意選準必要條件,不要受多余條件干擾,這樣才能避免做錯題。”
“好的!”小熊皮皮牢牢地記住了媽媽的話。小朋友,你記住熊媽媽的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