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漢朝建立,史稱西漢。西漢是繼秦之后建立起來的又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經歷了漢初的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時期,經濟逐步恢復。冶鐵業、水利業、農業的發展和繁榮,為漢畫像石的興起和流行奠定了基礎;而鑄鐵脫碳鋼件的出現,又為它雕刻工藝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從西漢到東漢,中華民族迎來了大書一筆的時代,漢畫像石就是這一時期眾多燦爛成果中的一個。
漢畫像石不僅是藝術的產物,也是歷史的載體。
漢代,這個盛大的時代,不乏它的記錄者?!肚皾h書》《后漢書》,記載了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3年的漢代歷史。然而,兩部《漢書》僅僅是文字的記載,讓人缺乏立體的認識;漢畫像石則是用畫面的形式形象地反映出漢代的政治、軍事、科學、藝術以及民間習俗等,生動而直觀。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在《秦漢史》的《序》中高度評價漢畫像石刻:
我以為除了古人的遺物以外,再沒有一種史料比繪畫雕刻更能反映出歷史上的社會之具體的形象。同時,在中國歷史上,也再沒有一個時代比漢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當時現實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來。漢代的石刻畫像都是以銳利的低淺浮雕,用寫實的描寫手腕,陰勒或浮凸出它所要描寫的題材。風景樓閣則儼然逼真,人物衣冠則蕭疏欲動;在有些歌舞畫面上所表示的圖像,不僅可以令人看見古人的形象,而且幾乎可以令人聽到古人的聲音。
翦伯贊稱譽漢代畫像石,是“一部繡像的漢代史”。
漢代疆城遼闊,出土的漢畫像石因為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山東的畫像石質樸厚重,場面宏大;四川的畫像石精巧活潑,淳樸自然……南陽的畫像石,又是一種風格。
南陽地處中原,但在公元前688年到公元前292年期間,一直都是楚國北方的重鎮。因此,南陽其實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交匯地。南陽漢畫像石,就是這種交匯的產物。
舞蹈類的南陽漢畫像石都將舞者的身體細部全部省略,只留下舞動的四肢、曼妙的姿態,卻是抓住了舞蹈的靈魂?!短す奈琛分?,我們看到的只是舞者長袖曳地,傾軀折腰,簡潔疏朗,動感強烈。漢畫像石表現的是中原的陽剛:大氣磅礴,古樸豪邁,不拘細節,從而迸發出震撼人心的氣勢和力量。
天文天象圖中充滿濃厚的蒼穹意識。南陽市麒麟崗漢墓墓頂是由九塊漢畫像石組成的天象圖,圖中為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神,四神中央端坐的是天神黃帝。青龍之右是懷抱日輪的伏羲,白虎之左是懷抱月輪的女媧。畫面最右邊是北斗七星,最左邊為南斗六星。夸張,變形,玄妙,綺麗,無不是楚美術的流風余韻?!短煜髨D》想象瑰麗,天馬行空,一種詭異之美充溢其中。
漢代開辟絲綢之路、東西方廣泛交流,征服匈奴,促進民族融合,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統一和開放。漢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自信力最為強勁的時代。漢代精神就是一種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一種宏闊的文化精神。南陽漢畫像石折射出的正是中國精神的最原始的光。
南陽漢畫像石,中國藝術的魂寶。
(指導教師王白云)
參考文獻:
南陽漢代畫像石南陽漢代畫像石編輯委員會編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
南陽兩漢畫像石王建中 閃秀山 著 文物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南陽漢代畫像石墓南陽漢畫館編著 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南陽漢畫像石藝術徐永斌 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漢畫故事 張道一著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一版
畫像石鑒賞 張道一著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