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芹,孫靜紅
1.江蘇省射陽縣通洋鎮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351 2.江蘇省射陽縣土壤肥料站,江蘇 鹽城 224351
水稻土是蘇北沿海地區主要土壤類型之一。在水稻土上進行水稻肥效試驗以期建立水稻土養分豐缺指標和施肥指標體系,為開展常規土壤養分含量檢測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土壤類型:水稻土;
供試作物品種:武育粳3號。
1)方法:按照土壤肥力高低差異,在通洋鎮選擇多點農戶進行試驗,合計36個;
2)設計:“3414”是指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4個水平的含義: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當地最佳(傳統)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1,2]。試驗小區面積0.05畝,14個處理隨機排列。不同地點地力視為重復。各處理因子編碼及施肥量見表1。
試驗肥料品種統一提供氮肥為尿素(N46%),磷肥為過磷酸鈣(P2O512%),鉀肥為氯化鉀(K2O60%)。磷鉀肥做基肥一次性施用,并按小區實際面積稱肥下田。具體試驗處理和施肥量見表1 。

表1 試驗處理及其肥料用量(單位:kg/畝)
表2為各年份試驗土壤基本肥力狀況。從表中看出,試驗選用水稻土土壤略呈堿性,平均為7.94;土壤有效磷平均為8.95mg·kg-1;其中2008年實驗土壤有效磷略高;土壤速效鉀平均為168.31mg·kg-1;堿解氮平均為90.08mg·kg-1;有機質平均為14.09g·kg-1。

表2 試驗土壤基本肥力狀況

表3 各年度水稻產量表

圖1
圖1顯示:在磷鉀肥常規用量水平下,氮肥的施用量對水稻產量影響明顯。氮肥常規用量條件下水稻產量達到最大值,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產量呈下降趨勢[3]。試驗表明,在實際生產中,過量施用氮肥對增加水稻產量效果不明顯,應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以減少肥料投入和環境污染[4]。

圖2

圖3
圖2顯示:在氮鉀肥料施用量一定的條件下,磷肥在水稻上的使用效果不明顯,磷肥常規施用量條件下的水稻產量與缺磷處理水稻產量相當。原因主要是磷肥在土壤中的轉化環節較多,土壤對磷元素的吸附固持作用明顯,當季施用的磷肥效果很難在產量上得到體現。另外,從2007年的實驗結果看,在土壤中磷元素含量較高的條件下,磷肥施用效果就更為不明顯[5],所以,在實際生產中,應考慮對土壤中元素含量的檢測,避免肥料投入的盲目性,減少肥料投入。
圖3顯示:在氮磷肥料施用量一定的條件下,鉀肥在水稻上的使用效果呈現為無規律性[6],在低于常規施用量和高于常規施用量的情況下,2006年和2007年水稻實際產量隨著鉀肥施用量增加而呈現先增后減趨勢;2008年和2009年水稻實際產量隨著鉀肥施用量增加而呈現先減后增趨勢。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是因為沿海地區水稻土中還有鉀素量值較高,隨著試驗進展,在低水平投入處理條件下,年際之間增產效果較為明顯;在高水平投入處理條件下,年際之間增產效果不明顯。
[1]蔡立舟.水稻“3414”試驗設計分析[J].新疆農墾科技,2011(1).
[2]陳新平,張福鎖.通過“3414”試驗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標體系[J].中國農技推廣,2006(4).
[3]王林學,李玲,李建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水稻上的應用與效果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09(6).
[4]張瑛.施氮量對不同類型水稻磷鉀吸收利用的影響[D].揚州大學,2006.
[5]王巧蘭,圣六方.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對雜交水稻產出效應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07(5).
[6]戴平安,李明德,鄭圣先.鉀、氮平衡及其相互作用對水稻產量和養分吸收的影響[J].土壤通報,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