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膛雠H阂幠]^大,管理水平較高。對于規?;鰜碚f,飼養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分群。合理分群是牛群管理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分群主要從2 個方面考慮:一是奶牛本身,包括奶牛的生長階段和營養需要;二是管理的需要,主要指擠奶、配種和保健等。
奶牛的生命周期從犢牛開始,到育成牛階段,經過配種懷孕以后,進入青年牛階段。然后產犢,產犢以后到干奶階段,干奶以后再產犢,形成1個循環的過程(圖1)。
從生命周期來講,牛群大體上可以分為犢牛、后備牛和成母牛。
一般來講,犢牛分為2 個時期。一是哺乳期犢牛,就是從出生到斷奶,約60 天;二是過渡期犢牛,就是斷奶以后到5 月齡。在后備牛階段,根據后備牛的生長需要以及生長階段也分為2 個時期。一是培育期,就是身體生長比較快的階段,即6~13 個月齡。二是參配群,達到配種體重的奶牛,即13~15 月齡。成母牛群中,懷孕以后到產前60 天屬于妊娠群,產前60 天到產前21 天屬于干奶群,產前21 天就到了過渡期(即圍產前期),從產犢后到21 天以內屬于新產期(即圍產后期)。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頭胎群是一個重要的群,必須單獨管理。因為頭胎牛是整個牛群里乳房最健康的牛群,也是乳房炎發病率最低的牛群。把頭胎牛單獨飼養,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與其它成母牛的交叉感染;另一方面,頭胎牛相對個體較小,在大群體里容易被欺負。而且,頭胎牛的身體還處于生長階段,除了產奶,還有生長的需要,所以建議頭胎牛單獨管理。
泌乳牛一般根據產奶量、泌乳天數、胎次、體重、繁殖狀況等方面分群。但是,不要人為地把泌乳牛分為高產群、中產群和低產群。一旦錯誤地把高產牛分到中產群或者低產群,會對奶牛的體況和產量造成損害,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犢牛是奶牛生物周期的起點,也是一頭奶牛培育到最后能否達到理想產量的基礎。
犢牛的培育目標是生長最大化。在這個階段,要使犢牛達到最大的體重和體高增長。同時,成活率最好達到98%,并且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統,刺激瘤胃發育,盡量減少斷奶之后的應激。
在產犢之前,要準備干凈的產圈,做好臍帶消毒、打耳號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眾所周知,犢牛生下來后,本身是不具備免疫系統的。它的免疫系統需要經過14 天才能逐漸建立起來。這段時間,它是免疫缺陷的,也是生命的危險周期。此時,犢牛只能從初乳中獲得免疫。初乳指的是經產?;虺醍a牛產犢后首次擠出的奶,或者說奶牛經過1 個正常干奶期后,乳房首次泌出的奶。
飼喂初乳,主要考慮以下3 個方面:飼喂的時間、初乳的質量、飼喂的數量。在這3 個方面做好的情況下,奶牛才能平穩地度過被動免疫的時期。

圖1 奶牛的生命周期

圖2 飼喂數量與血清濃度的關系

圖3 飼喂時間與血清濃度的關系

圖4 不同時間飼喂初乳與抗體濃度的關系
抗體吸收的水平與哺乳飼喂量有極強的相關性。建議一次性飼喂的數量是犢牛體重的8%~10%,即3~4 kg。圖2是產后飼喂0.5、1.0、2.0和4.0 L產生的血清濃度,可以看出,不同的飼喂數量,所產生的血清濃度是不一樣的。血清濃度的最低目標是10 mg,所以飼喂量最低要達到2.0 L。

圖5 初乳檢測儀
出生24 h內,犢牛吸收抗體的能力是急劇下降的,到24 h以后基本降到最低點(圖3)。因此,在犢牛出生2 h以內,盡量飼喂初乳。
圖4是不同時間飼喂初乳所產生的抗體濃度。同樣飼喂2.0 L初乳,出生后4 h飼喂明顯比出生時喂的抗體濃度低。從圖4也可看出,即使是從出生就飼喂,在飼喂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飼喂1.0 L所產生的抗體濃度還低于4 h以后喂2.0 L產生的抗體濃度。因此,初乳飼喂中“量”的要求更為嚴格。
最好使用初乳汁,選擇質量最好的初乳。可應用初乳檢測儀檢測初乳的質量(圖5)。初乳檢測儀上標明綠、黃和紅色3 種顏色段。綠色段表明優質,黃色段表明中等,紅色段表明劣質。
如果沒有檢測儀,可以通過感官來判斷初乳的質量。初乳感官能夠很好地代表初乳的質量。感官上比較濃、奶油多的初乳其抗體和固形物含量高,是好的初乳。感官上比較稀薄、水樣的初乳其抗體、固形物、乳蛋白及脂肪含量都低,是比較差的初乳。
初乳質量與母牛的年齡、胎次、干奶時間長短、接種和奶牛營養有關。胎次越大,初乳質量越好;45~60 天干奶的奶牛的初乳質量優于小于40 天干奶的。
從表1可看出,初乳的質量與擠奶的次數有關。若1 天擠奶3次,產后第1 次擠出的奶,其免疫蛋白含量為48%;第2 次擠出的奶,含量只有25%,正常乳是0.6%。又如固形物,第1 次擠出的初乳可達到23.9%,第2次開始明顯下降。所以,只有第1 次擠出來的奶,才是初乳。

表1 初乳及過渡乳成分
初乳質量與胎次也有關系。從表2可看出,第3 胎的初乳質量是最好的,其抗體含量為8.2%。所以平時牛群里3 胎牛較多的時候,一定要保存好3 胎牛的初乳,這是最好的初乳。若犢牛吃不完,可把好的初乳貯藏起來。
要求盡快在產犢后1~2 h飼喂初乳,選擇較好的初乳,保證足夠的數量,同時要控制細菌數。雖然腸道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但24 h以后,仍應給犢牛飼喂初乳,因為初乳中含有保護機體免遭細菌和病毒侵襲的免疫球蛋白A。
犢牛出生后3 天開始飼喂開食料,開食料能促進瘤胃的發育。其中,精料消化分解產生丙酸,丙酸刺激瘤胃乳頭發育,出生后6~8 周,乳頭長度達6~7 cm;粗飼料產生的乙酸刺激瘤胃肌肉的發育。適宜的pH值為6.8~7.0,如果低于6.0,瘤胃微生物群將受到損傷,顆粒要結實、適量。瘤胃乳頭可增加瘤胃壁與食糜顆粒的接觸面積,從而有效地提高吸收率。
開食料包括高質量的蛋白質,不含有非蛋白氮或者其含量不超過1%,優質粗飼料含量可達8%~12%,加入棉籽10%~15%,可提高適口性。飼喂開食料的要點有:①少量喂食;②每天飼喂新鮮的開食料;③每天清理食槽;④跟蹤其采食量;⑤采取措施使其采食量最大化。

表2 胎次與抗體水平的關系

表3 1胎牛產犢時發育標準

表4 體高與頭胎牛產量的關系

表5 體重與頭胎牛產量的關系

表6 體高、體重與頭胎牛產量交互影響

表7 后備牛培育目標
后備牛主要有2 個階段,一是達到配種體重以前,即13 個月齡以前;二是配種以后。后備牛培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能在23~24 月齡的時候產犢,并且有適當的產犢體重和體高。
后備牛的體重與頭胎牛的產量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要求平均日增重750~800 g,骨骼發育(即體高)2~14月齡平均增長3 cm/月,14~24月齡平均增長1 cm/月。這個階段是骨骼發育和體重增長非常迅速的時期。
表3是1 胎牛的發育標準,在其達到24 月齡產犢時,體重需要達到580~610 kg,體高達到136~140 cm,體況最好是3.75 分,平均日增重達到750~800 g。
不同體高頭胎牛的產量是有差距的。體高最高的1 胎牛的產量最高(表4),體重最重的產量最高(表5)。通過體高、體重交互作用,發現中胖和高胖的1 胎牛產量最高(表6)。體高不達標的牛產量最低,體重不達標的牛產量也低。
表7是后備牛的培育標準。如果犢牛出生時體重能達到40 kg,那么6 月齡體重要達到177 kg,體高達到104 cm。12月齡時體高達到122 cm,體重達到327 kg。24月齡時體高達到137 cm,體重在600 kg左右。如果每次測量體重、體高時都不達標,就要考慮調整日糧。
體高與體重是后備牛營養是否平衡的指示杠桿,建議每4 個月進行1 次體尺測量,從而評價日糧是否平衡。當奶牛體高、體重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必須檢查一下飼養計劃,特別是蛋白質濃度。能量影響體重,蛋白質影響體高,高能量低蛋白質飼料配方是最糟糕的配方。
成母牛群主要指新產牛群和干奶期牛群,干奶期包括干奶前期和干奶后期。

圖6 管理正常的某牛場牛只產前產后體況變化曲線圖
過渡期指的是分娩至產后21天。奶牛產后干物質采食量會降低,葡萄糖需要量會增加,動用體內脂肪儲備,蛋白供應出現負平衡。
圖6是奶牛產前、產后體重變化圖。從圖6可以看出,胖牛從產前體況評分3.6下降到3.1左右;瘦牛從3.1降到2.6左右。奶牛在產后會出現較嚴重的失重。需要注意的是,若奶牛動用大量體儲,預示著代謝病發病風險增加。
圍產后期日糧調配目標是盡快恢復其采食量,使瘤胃適應新的日糧,泌乳高峰最大化,避免發生代謝病。建議新產牛日糧濃度如表8所示,產奶凈能每千克干物質應該達到7.37 MJ,蛋白質水平達到18%以上,同時非降解蛋白降到34%~36%。粗飼料要求比較高,中性洗滌纖維(NDF)要達到34%,粗飼料在日糧中的比例要達到37%。
足夠的粗飼料水平和纖維長度對奶牛來說非常重要,尤其在新產牛階段。建議增加過瘤胃蛋白,如豆粕、DDG和胚芽粕含的過瘤胃蛋白都比較多;優質的粗飼料,包括牧草、玉米、小麥青貯和大麥草等。

表8 新產牛日糧濃度(產后21天內)

表9 干奶牛日糧濃度 (每千克干物質采食量)
干奶牛的管理處于奶牛乳房和瘤胃的恢復期,也是奶牛休養生息的階段。
干奶牛管理的目標是使奶牛開始產奶后獲得最大利潤??茖W的干奶牛管理還能為下一階段奶牛產奶量、健康及繁殖打下堅實基礎。
干奶期屬于休養階段,是為下一個泌乳期作準備的,營養需求較低。然而,營養需求低并不等于飼喂低質量的飼料或管理不當。干奶期主要分為2 個階段,一是干奶前期,指的是干奶期前30~40 天;二是干奶后期,即圍產前期,指的是干奶期的后21 天。
干奶前后期的營養需要是不一樣的,干奶后期的能量需求比干奶前期高。
(1)干奶前期
干奶期要達到的目標是,進入干奶期及產犢時的體況評分為3.25~3.75,確保其干物質采食量滿足需要,避免干奶期內失重。如果日糧配方得當,整個干奶期內體況評分可增加0.5分。若產犢時體況評分低于3.25,整個泌乳期的產奶量低并可能發生代謝性疾病。
干奶時體況評分小于3.25,則干奶期需調整至70 天;若體況評分大于3.25,干奶期為60 天即可。干奶牛的日糧濃度配方可參考表9。
(2)干奶后期
干奶后期是為胎兒生長發育提供營養的階段,與產后體況變化及代謝病的發病率有關系。瘤胃功能的改善,具體表現為瘤胃乳頭完全恢復,這需要4~6 周。這個過程中,需要調節瘤胃以適應采食量的增加,使其達到最佳狀態以確保產后干物質采食量的增加。
干奶后期日糧要比干奶前期日糧富含能量和蛋白質,粗飼料含量要低于干奶前期日糧,鈣含量盡量維持在同一水平。懷孕青年牛(初產)在產前21 天要飼喂干奶后期日糧,BCS(體況評分)小于3.25的牛需從產前25 天開始飼喂干奶后期日糧,BCS 大于3.75的??蓮漠a前14 天開始飼喂干奶后期日糧。干奶后期日糧所用的飼料原料盡可能與泌乳牛日糧中的原料一致。干奶后期奶牛日糧濃度配方可參考表10。

表10 干奶后期奶牛日糧濃度 (每千克干物質采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