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是奶牛最普遍的疾病,依其表現形式可分為臨床型乳房炎和亞臨床型乳房炎。亞臨床型乳房炎又稱隱性乳房炎,是指乳房和乳汁均無肉眼可見的變化,但乳汁導電率、體細胞數、pH值等理化性質發生變化,必須用特殊的理化方法才能檢出的乳房炎。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約有2.2億頭奶牛,33%患有各種類型的乳房炎,其中隱性乳房炎的發病率高達50%左右,我國奶牛乳房炎的發生率更高。
奶牛乳房炎為乳房實質、間質的炎癥。病因多由機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侵入及化學、物理性損傷所致。乳房炎是對奶牛場危害最大,投入藥費最多,防治最難的疾病,被列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特別是隱性乳房炎,在臨床上無明顯的癥狀,需要用特殊的檢測方法根據乳汁的性狀變化才能檢測出來。隱性乳房炎在我國奶牛中的發病率為40%~80%。此病在使奶牛產奶量降低15%的同時,還會降低牛奶的營養成分和品質,影響人體健康。
有關臨床乳房炎的檢測、預防和治療的報道很多,但對隱性乳房炎來說,除檢測方法外,相關預防和治療的報道就比較少了。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經多方查詢和試驗后,研制開發了一種可以預防奶牛隱性乳房炎的功能性奶牛飼料添加劑,可有效降低牛奶中的體細胞數,降低奶牛隱性乳房炎的發生率,維護乳腺系統的良好發育機制,從而提高奶牛產奶量和牛奶品質。

表1 試驗處理情況統計表
本試驗旨在探討一種奶牛功能性飼料添加劑對預防隱性乳房炎和降低體細胞數的作用,為臨床上對奶牛隱性乳房炎的預防建立基礎。
選擇優良中國荷斯坦牛100 頭,按照體細胞數、胎次、產奶日齡、泌乳量、體重等相似的原則,隨機分成5 組,1 個對照組,4 個試驗組,每組20 頭產奶牛。
試驗產品有4 種,第1 種是內蒙古牧泉元興飼料公司研發的可預防隱性乳房炎并降低體細胞數的功能性飼料添加劑,其中每100 g含:生物抗氧化劑6 g、霉菌吸附劑10 g、康乳寶10 g、生化黃腐酸6 g、有機硒4 g、鋅4 g和維生素E 0.4 g;第2 種是韓國生產的可以降低體細胞數的飼料添加劑——康乳寶;第3 種是生化黃腐酸(BFA粉);第4 種是有機硒、有機鋅和維生素E組合添加劑。
各組基礎日糧維持原有水平不變,管理水平一致,4 個試驗組日糧中分別添加4 種功能性添加劑,對照組不添加(表1)。試驗期60 天。
采用奶廳式集中擠奶,計量杯計數;一天3 次擠奶,累計早、中、晚之和為一天產奶量。連續測定2 天個體產奶量,取平均值計為一次個體奶牛產奶量。
每隔10 天采奶樣一次,按4:3:3比例取早、中、晚3 次擠奶混合樣?,F場加防腐劑1~2 滴,4 ℃保存。采用乳成分自動分析儀測定乳脂率(Fat)、乳蛋白率(Pro)、乳糖含量(Lac)、乳干物質含量(DM)等乳常規成分。
采用體細胞記數儀(Somacount 150),在測乳常規的同時對上述乳樣進行體細胞記數。
應用SPSS 10 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oneway-ANOVA 方差分析,差異顯著則用LSD進行多重比較。
在試驗開始前,首先對試驗牛群的基礎數據進行了調查,記錄了每頭奶牛的產奶日齡、胎次、每日產奶量及其乳品質,如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乳干物質等指標,特別是測定了牛奶中的體細胞數。結果顯示,在對照組和試驗各組之間,上述指標無顯著性差異(表2)。
試驗期間,各組試驗奶牛飼喂各種功能性添加劑后,結果顯示各試驗組日產奶量與對照組相比都有提高,試驗組A平均提高了2.12 kg/天·頭;試驗組B平均提高了0.82 kg/天·頭;試驗組C平均提高了0.65 kg/天·頭;試驗組D平均提高了0.53 kg/天·頭;試驗組A提高最為顯著。
試驗組A從試驗開始到第30 天,奶牛平均日產奶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平均日增奶1.27 kg;后期隨產奶日齡的增加,各試驗組牛群均呈現自然下降趨勢,但試驗組A同對照組相比,下降速度緩慢,整個試驗周期日平均產奶量呈顯著增加趨勢。

試驗組B從試驗開始到第20 天,奶牛日平均產奶量前后保持平穩,第30 天后產奶量隨產奶日齡增加也呈現正常的下降趨勢,但同對照組相比,整個試驗期日產奶量還是呈現上升趨勢。
試驗組C和試驗組D在試驗前期基本保持平穩,試驗后期開始下降,但總體平均高于對照組,日平均產奶量都有所增加。
不同試驗組整個試驗期間日平均產奶量上升趨勢如表3和圖1所示。

表2 試驗前牛群基礎數據統計表

表3 不同試驗日期各組產奶量統計表 單位:kg/天·頭
奶牛日糧中添加4 種預防隱性乳房炎的功能性添加劑后,均有不同效果。其中,試驗組A牛奶中體細胞平均數比試驗前下降了22.93 萬CFU/mL;試驗組D牛奶中體細胞平均數比試驗前下降了2.37 萬CFU/mL;試驗組B和試驗組C,試驗前后均沒有下降,但與對照組相比,整體呈下降趨勢。從整個試驗期間的變化趨勢來看,試驗組A牛奶中體細胞數下降趨勢與其它試驗組相比差異顯著,按照牛奶中體細胞數與隱性乳房炎發生的間接對應關系,體細胞數降低就相應說明奶牛隱性乳房炎患病率降低。各試驗組牛奶中體細胞數統計分析如表4和圖2所示。
從表5和圖3~4可以看出,奶牛日糧中添加4 種預防隱性乳房炎的功能性添加劑,在降低牛奶體細胞數和增加產奶量的同時,并未降低牛奶中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和干物質的含量,而且試驗組A的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圖1 試驗前后各組牛群牛奶中乳脂率對比

圖2 試驗前后各組牛群牛奶中乳蛋白率對比
3.5.1 試驗設計中功能性添加劑的飼喂是在原有日糧的基礎上另外添加,因4 種試驗產品有其特有氣味,試驗組奶牛初期出現適口性不好,奶牛干物質采食量下降的情況,但試驗中沒有對采食量作統計。3~5 天奶牛逐漸適應后,采食恢復正常。統計顯示,有85%的奶牛不再有拒食現象,因此,將功能性添加劑攪拌混勻在精料中,不會影響奶牛的適口性。

表4 不同試驗日期各組牛奶中體細胞數統計 單位:104 CFU/mL

表5 試驗前后各組牛奶常規指標統計表
3.5.2 乳房炎給奶牛生產所造成的損失相當大,由于牛奶中含有大量的體細胞和細菌,使生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嚴重影響了乳制品的質量和風味,降低生奶收購價,同時還可導致產奶量下降,影響整個胎次甚至終生產奶量。因此,在生產實踐中采取積極的預防手段降低隱性乳房炎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本試驗對在奶牛日糧中添加功能性添加劑預防隱性乳房炎進行了研究,取得了較好的試驗效果。

圖3 試驗前后各組牛群牛奶中乳糖含量對比

圖4 試驗前后各組牛群牛奶中干物質含量對比
3.5.3 本試驗中的飼料添加劑提高了維生素如VE的含量,添加了有機鋅、有機硒等微量營養元素和高效霉菌毒素吸附劑等,奶牛采食后,平衡了營養,提高了吸收利用率,增加了機體的免疫力,強化了乳頭管角質蛋白的功能,促進了乳頭管的及時閉合,減少了細菌通過乳頭管進入乳腺的機會,從而降低了隱性乳房炎的發生率和牛奶中的體細胞數。
上述試驗證明,奶牛日糧中添加4 種預防隱性乳房炎的功能性添加劑產品,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奶牛隱性乳房炎的發生率,間接地提高奶牛產奶量。其中,飼喂功能性添加劑組與對照組相比,試驗期間產奶量平均提高了2.12 kg,牛奶中體細胞平均數比試驗前下降了22.93 萬CFU/mL,效果顯著優于其它試驗產品。因此,該功能性飼料添加劑預防隱性乳房炎,降低體細胞數的效果顯著,值得在實踐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