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目前中國每年的生育率為1%,孕婦人數大約有1 300 萬~1 400萬,而中國大陸的孕婦用品每年將有超過10 000 億元的市場規模。可以說,孕婦這一客戶群龐大而穩定,因此,有專家把此行業稱為“大肚子經濟”,并稱孕婦市場是目前乃至今后發展潛力最大、收益最豐厚的產業之一,亦將成為今后拉動各國GDP增長的動力之一。
目前,嬰幼兒奶粉市場已然日漸飽和,市場規模并無明顯增加,競爭卻與日俱增。這迫使企業不得不另辟蹊徑,而孕婦營養問題被視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孕婦是最關注自身營養的消費人群之一,孕婦營養乳制品或許將成各大乳品企業提高利潤的一個新增長點。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院陳晨表示,孕婦奶粉在奶粉市場的比重不會超過10%,這和目前的市場需求有關,因為國內還未形成良好的孕婦奶粉消費市場,消費者也還未形成意識。但從整個奶粉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孕婦奶粉也是今后奶粉行業發展的方向之一。一是因為目前孕婦奶粉的市場正在形成,消費意識正在不斷地加強;二是奶粉企業正在加大這方面的投入,這就預示著孕婦奶粉將成為繼嬰幼兒奶粉后又一市場競爭的重點產品。
“孕期生活習慣網絡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孕產婦營養過剩的比例偏高,其中66%的孕婦認為自己營養十分充足,甚至達到“過剩”的狀態。但專家指出,孕期營養并非越多越好。正所謂“過猶不及”,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足都會影響母親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孕期多種并發癥(如孕期糖尿病、妊高癥、高血脂等),均與飲食不當有關。
從懷孕初期到孩子降生,媽媽們要經受各種各樣的“磨難”,而頻繁便秘就是其一。美國艾奧瓦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不僅孕婦容易便秘,產后3 個月的產婦也容易便秘,尤其是有補充鐵劑史及有便秘史的孕產婦便秘的幾率更高。
這項研究由凱瑟琳·布拉德利博士和她的同事共同進行。他們在對103 位健康女性進行追蹤調查后發現,有24%的孕婦便秘發生在孕期前3 個月,26%發生在中間3 個月,16%在懷孕后3 個月內,而有24%的人是在產后的頭3 個月內。對此,研究人員解釋說,母乳喂養和產后的一系列因素都會影響到女性的腸蠕動,而在懷孕初期就有便秘史及需要補充鐵劑的孕婦,在懷孕早期就應該針對可能出現的便秘采取必要措施。
上海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主任徐先明也指出,從生理角度來說,女性進入孕期,激素水平有了一定的變化,腸道蠕動功能變差在所難免,便秘十分常見。而隨著子宮的日漸增大,腸胃消化道受到壓迫,便秘的癥狀還會加重。在國內,婦女在孕期和產后通常都會不同程度地加強營養,攝入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纖維素及水分又相對缺乏,加上缺乏運動,便秘也就更容易產生。此外,過量補鐵導致體內鐵元素水平過高,也會帶來不良后果,如便秘和惡心等。
2.1.1 女性懷孕后,在內分泌激素變化的影響下,胎盤分泌大量的孕激素,使胃酸分泌減少,胃腸道的肌肉張力下降及肌肉的蠕動能力減弱,食物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加長,不能像孕前那樣正常排出體外。
2.1.2 由于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加長,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又被腸壁細胞重新吸收,致使糞便變得又干又硬,難以排出體外。
2.1.3 懷孕之后,孕婦的身體活動要比孕前減少,致使腸道肌肉不容易推動糞便向外運行;增大的子宮又對直腸形成壓迫,使糞便難以排出;加之孕婦腹壁的肌肉變得軟弱,排便時沒有足夠的腹壓推動。因此,孕婦即使有了便意,也用力收縮了腹肌,但堆積在直腸里的糞便仍很難排出去。

表1 市售孕婦奶粉中益生元或膳食纖維的添加情況
2.2.1 便秘與乳腺惡變的發生有一定關系。研究發現,其中乳房發育異常者在便秘的婦女中占23.2%,而在無便秘的婦女中僅占5.1%,二者有明顯差異。
2.2.2 妊娠晚期,便秘會愈來愈嚴重,常常幾天沒有大便,甚至1~2 周都未能排便,從而導致孕婦腹痛、腹脹。
2.2.3 便秘時糞便中的水分又被腸道重新吸收,致使糞便更為干燥。這樣,在排便時就很容易導致腸黏膜受到損傷,發生便血,引發或加重原有的痔瘡。
2.2.4 影響分娩。有的便秘孕婦分娩時,堆積在腸管中的糞便妨礙胎兒下降,引起產程延長甚至難產。
2.2.5 糞便在腸道積存使腹部膨大臃腫,影響發育中的胎兒。
2.2.6 孕婦的健康狀態直接關系到母體和孩子的健康和生長發育。便秘造成孕婦食欲不振,營養攝入不足,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胎兒營養不良,發育遲緩。
2.2.7 排便過于用力,嚴重者可能會造成流產。
2.2.8 長期便秘使腸道毒素堆積吸收并進入乳汁,引起嬰兒腹瀉,影響嬰兒生長發育。
孕婦出現便秘后,應當以預防和調理為主。首先要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適當增加活動量。同時,每天要安排合理的飲食,多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有些孕婦吃水果蔬菜雖然沒有錯,但是,之所以效果沒有那么明顯,主要是因為她的膳食纖維的有效攝取量并沒有達到身體所需。
膳食纖維是平衡膳食結構必要的營養素之一,被稱為“第七營養素”。由于膳食纖維體積大,可促進腸的蠕動,減少食物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同時,膳食纖維在大腸內經細菌發酵,直接吸收纖維中的水分,使排泄物變軟,從而使糞便易于排出,起到預防便秘的作用。此外,功能性低聚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作為腸道內益生菌的“糧食”,可以有效增殖腸道內的有益微生物,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防止便秘的發生。而現在市售的大部分孕婦奶粉的膳食纖維或益生元的添加量都不足以真正解決孕婦便秘的癥狀(表1)。
正常人每天補充4 g左右的益生元(或水溶性膳食纖維),才能夠對腸道健康起到基礎的保健作用。而對于孕婦這個便秘比較嚴重的特殊人群,2~3 g/100 g的添加量是遠遠不能滿足解決便秘的需要的,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建議將添加量增至10%。當然,不同的益生元和水溶性膳食纖維要依據各自的實際效果加以調整。
益生元和膳食纖維作為健康功能配料,在乳制品領域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孕婦配方奶粉,作為專門針對孕婦健康而設計的乳制品細分領域,益生元及膳食纖維在防止孕婦便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益生元主要包括一些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fuctional oligosaccharide)是由2~10 個相同或不同的單糖,以糖苷鍵聚合而成。益生元具有糖類某些共同的特性,可直接代替糖料,作為甜食品的配料,但不被人體胃酸降解,不在小腸吸收,可到達大腸部位。益生元還具有促進人體雙歧桿菌增殖等生理功能。每天攝入2~10 g低聚糖持續數周后,腸道內的雙歧桿菌活菌數平均增加7.5 倍,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總數減少81%。雙歧桿菌可以通過發酵低聚糖產生大量的短鏈脂肪酸,刺激腸道蠕動,增加糞便濕度并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從而防止便秘的發生。在人體試驗中,每天攝入3~10 g低聚糖,1 周之內可起到防止便秘的效果。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益生元品種有低聚異麥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木糖等。
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的或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其聚合度DP≥3。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但對人體具有重要的健康意義。依據其溶解度情況,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和不溶性膳食纖維2 種。相比而言,水溶性膳食纖維因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更優的生理功能而被廣泛應用于奶粉中。常見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有:聚葡萄糖、菊粉、抗性淀粉、殼聚糖、瓜爾膠、藻酸鈉和真菌多糖等。其中聚葡萄糖、菊粉、抗性淀粉幾種成為最受歡迎的高品質水溶性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擁有明顯的生理功效。膳食纖維在胃和小腸內不被消化吸收,可穩定地通過上消化道直至大腸,被腸道微生物菌群代謝發酵。這種生理功能可以有效改善腸道功能,如促進排便,緩解便秘以及提高腸胃舒適度等。
目前,將配方奶粉全營養、便利性的特點與益生元健康功效有效結合,已經成為乳品企業開發孕婦配方奶粉的新亮點。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將更加關注產品配料。益生元及膳食纖維具有助腸道健康,防齲齒,提高鈣吸收等生理功能,已經普遍得到乳品企業和消費者的認可,在未來的乳品細分市場必將會得到更多的關注。未來嬰兒奶粉已經不再是乳品企業盈利的唯一關注點,在市場的驅動下,孕婦營養產品將成為今后乳品企業競爭的重點。
[1]鄭建仙主編.功能性低聚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益生元—功能性低聚糖簡論.中國乳制品工業通訊,2007(5):244-256.
[3]G R Gibson.益生元開發與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4]尤新.功能性低聚糖發展動向及前景.中國食品添加劑,2008,3(88):45-49.
[5]我國全面啟動公眾營養改善OLIGO項目.中國輕工業信息網,2007-1-23.
[6]Ito M, Deguchi Y, Miyamori A,et al. Eff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on the human faecal microflora,stool weight and abdominal sensation,Microb Ecology Health Dis,1990(3):285-292.
[7]Hidaka H,Eida T,Takizawa T,et al.Effects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on intestinal flora and human health.Bifidobacteria and Microflora,1986(5):37-50.
[8]McBain A J,Macfarlane G T.Investigations of bifidobacterial ecology and oligosaccharide metabolism in a three-stage compound continuous culture system.Scand J Gastroenterol,1997(32): 32-40.
[9]Kohmoto T.Dose-response test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for increasing fecal Bifidobacteria.Agric Biol Chem,1991,55(8):2157-2159.
[10]Shu Y T.Effect of High-content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 on the growth of bifidobacteria.Thesis for Master of Science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Tatung University,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