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佩 英
(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藥劑科,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三八路1號,253014)
中醫藥教學
中藥湯劑后下藥物的分類及煎煮方法探討
張 佩 英
(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藥劑科,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三八路1號,253014)
中藥湯劑;后下藥;煎煮方法
中藥湯劑是由1種或多種中藥混合加水,經過煎煮后去渣取汁而成的液體制劑,是中醫藥史上應用最早的劑型。在臨床應用中,有些中藥湯劑要求用特殊的煎藥方法制備,包括合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沖服等。后下藥大都質輕,含有揮發性成分,有效成分在煎煮時容易揮散或破壞而不宜久煎,因此需后下,待其他藥煎煮將成時投入,煎沸幾分鐘即可,如薄荷、番瀉葉、紫蘇葉、白豆蔻、大黃、砂仁、魚腥草、鉤藤、苦杏仁、木香等。中藥湯劑是傳統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劑型,湯劑的煎法、煎藥質量的好壞,對藥物的療效影響很大,如果制備不當,則影響湯劑質量,收不到治療效果。從古至今,許多醫藥學家對此都很重視,所以要根據后下藥物所含成分的性質選擇煎藥方法,以避免有效成分損失、破壞,保留藥效,滿足患者需要。筆者根據多年的醫藥研究經驗,現對后下藥物的煎煮方法探討如下。
按照中藥成分在煎藥過程中的變化,后下藥物主要分為3類[1],即有效成分受熱易揮發的藥物、有效成分受熱不穩定的藥物、煎煮時間越長毒性越大的藥物。我們探討一些方法,既不能讓藥物的藥效損失,又要避免藥物的毒性傷害身體健康。
1.1 有效成分受熱易揮發的藥物 芳香性中藥均含揮發油,一般認為,久煎使其氣味揮發,有效成分損失而影響療效,因此煎煮宜后下。薄荷用文火煎煮2.5min左右,煎劑中的薄荷腦和薄荷酮含量達到高峰,煎煮10min后二者含量消失過半。芳香性藥材白豆蔻在制湯時,應采用浸泡煎煮的方法,以煎煮2min左右為宜。砂仁在煎煮5min時揮發油煎出率最高。肉桂在制湯時,應采用浸泡煎煮的方法,以煎煮10min左右為宜。這些藥物入湯劑宜后下。
1.2 有效成分受熱不穩定的藥物 有些中藥的有效成分久煎或受熱后易破壞或分解,在煎煮過程中應后下,如大黃、鉤藤、苦杏仁、紫蘇葉、木香、番瀉葉、魚腥草等。大黃中瀉下的有效成分是雙蒽酮苷,久煎后多被破壞,瀉下作用大為減弱,因此,取大黃瀉下之功時,常須后下。大黃在煎煮15min時總蒽醌的含量最高,是用于瀉下煎煮的最佳時間。鉤藤所含鉤藤堿及異鉤藤堿分子中均含有酯鍵,在煮沸過程中會發生水解反應,鉤藤煎煮時間超過40min,生物堿煎出量就下降。苦杏仁在水煎5~20min范圍內,苦杏仁苷提取率隨提取時間的延長而提高,當提取時間為20min時,提取率達到最高值。紫蘇葉、木香煎煮時間不能超過20min。番瀉葉主要用于瀉下導滯,其有效成分為結合性蒽苷,這些苷類成分對熱不穩定,長時間煎煮易分解為幾乎無瀉下作用的游離蒽醌,使瀉下的功效降低。番瀉葉以20倍的水量80℃的水溫,浸泡1h為宜。魚腥草煎煮時間超過20min清熱解毒的作用下降,這些藥物水煎時宜后下。
1.3 煎煮時間越長毒性越大的藥物 山豆根味苦,性寒,無毒,歸肺經,為治咽喉腫痛的首選藥,臨床上常單味煎湯服用或配伍玄參、射干等。有關資料證明:山豆根內所含的苦參堿-甲基金雀花堿有較強的毒性,過量服用后可導致中毒,出現頭痛、嘔吐、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癥狀,重則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山豆根雖本身無毒,但本品有體內蓄積作用,臨床使用不得超過10g。山豆根入煎劑煎煮時間越長,其毒性也越大,為減輕毒性,故水煎時宜后下。
2.1 后下藥的傳統煎藥法 傳統煎藥法大都以砂鍋、瓦罐、不銹鋼鍋等為煎藥器具,將藥材浸泡一段時間后采用二煎方法。對于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及有效成分受熱不穩定的藥物,一般在一煎中后下,二煎與他藥群煎,以避免此類藥物有效成分受熱后揮發損失或受熱時間長被破壞而損耗;但藥物后下省略了浸泡的過程,將藥物直接加入沸水中煎煮,使藥材驟然受熱,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質凝固,細胞壁變硬,不利于水分的滲入和有效成分的溶出,從而降低藥效。我們用摻冷水法,具體是在湯劑其他藥物煎煮10~20min以后,先在煎好的藥液中加入80~100mL冷水,使藥液降溫,再加入后下藥與其他藥物一起煎煮10~15min即可。根據后下藥的特征久煎則氣味走失,減低療效,湯藥煎至20min以后,則湯液正處于100℃以上高溫,在此時將后下藥放入,不僅得不到預先浸泡時間,直接接觸高溫藥液的后下藥有效成分將隨沸騰的蒸氣走失。所以摻冷水法既可使后下藥得到短時間浸泡機會,又能使其有效成分不致走失,提高了湯液質量。
2.2 后下藥的現代煎藥法 湯劑是傳統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劑型,煎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臨床的療效,古今醫家對此都非常重視[2]。明代藥學家李時珍就有“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的論述,清代徐靈胎亦說:“煎藥之法,最宜深究,藥之效不效,全在于此?!彼约逅幍馁|量非常重要。中藥后下作為煎制中藥湯劑的一種煎法,有助于防止藥物揮發性成分的散失和有效成分的破壞、分解,保留湯劑中藥物有效成分,保證煎藥質量。但是傳統煎藥方法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能源消耗大,所制湯液不符合衛生要求。許多患者缺乏湯劑煎煮的基本常識,操作不規范,常因煎煮方法不當而影響療效。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砂鍋煎藥已難以滿足現代人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模式要求,煎藥機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電煎藥機快速、衛生、環保。但是電煎藥機在應用過程中也不宜所有藥物一鍋煎,而是要根據藥物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煎藥方式,以達到藥材有效成分的最大煎出目的,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以電煎藥機煎煮后下藥物時,要根據煎藥機的類型及后下藥物所含成分的性質來科學的選擇煎藥方法,以避免有效成分損失,保留藥效。雖然現在有常壓煎藥機、常壓循環煎藥機、手動擠壓煎藥機、電動擠壓煎藥機、高壓密閉煎藥機等多種機型,但對于煎藥機煎煮后下藥的煎藥質量仍存在著許多爭議?,F介紹兩種常用煎藥機煎煮后下藥的方法。1)常壓煎藥機。常壓煎藥機煎藥過程類似砂鍋煎藥,不同的是能源由煤、天然氣等變為電能。煎藥時常壓煎藥機整體是一個敞開系統,沒有壓力,煎藥過程中可以開蓋,煎煮后下藥時,可以參考傳統砂鍋的煎煮方法,在其他藥即將煎成前幾分鐘加入即可,對于受熱易分解破壞的成分如大黃的結合性蒽醌、鉤藤的生物堿異鉤藤堿、杏仁的苦杏仁苷等,用常壓煎藥機時采用后下法。2)高壓煎藥機。高壓煎藥機煎藥時,整體處于密閉狀態,內部溫度和壓力都高于常壓煎藥狀態,因此煎藥過程中不能開蓋,以免發生危險。這就要求后下藥只能和其他藥同時煎煮,不能像常壓煎藥機和砂鍋在煎藥過程中開蓋加入進行煎煮。對于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如薄荷、白豆蔻等,用高壓煎藥機可選擇與群藥一起一次煎煮的方式,由于煎藥溫度和壓力的增加,有效成分更易煎出,此外煎煮過程中高壓煎藥機處于密閉狀態,阻止了揮發性藥物的藥效損失,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是對于有效成分受熱不穩定的后下藥如大黃、鉤藤等,高溫高壓加快了有效成分的破壞或分解[3],降低了此類后下藥有效成分煎出率,可在其他藥即將煎成進入包裝機后,把此類后下藥放入包裝機內再煎煮幾分鐘后,包裝即可。
煎煮中藥湯劑加水量應為中藥成分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后所需藥液量的總和。一般以水將中藥成分(適當加壓)淹沒過2cm為宜。在煎藥過程中隨時調整煎藥火候,先用急火至藥湯煮沸后,改用文火,點加少許冷水,再加入后下藥,煎煮法有一定的原則性、靈活性?,F代湯藥煎法報道很多,在醫療部門,從事藥業工作者,應按處方醫囑進行煎煮,須分別處理的藥物,應按照規定煎煮,切勿單純為提高工作效率而草率從事,以致影響療效。綜上所述,后下作為一種特殊的煎藥方法,對煎藥質量有重要影響,因此,要采取科學的煎藥方法,發揮中藥最大的效能,保證所有藥物充分溶出有效成分,防止部分藥效走失,提高煎液質量和保證臨床療效。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25-168.
[2]葉定江,原思通.中藥炮制學辭典[M].上海:上??萍汲霭嫔?,2005:226-283.
[3]李學林,唐進法,孟祥樂.應用電煎藥機煎煮后下藥物的方法.中醫研究究,2008,21(5):20.
(2010 -03 -29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