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化學百年回顧與展望——“國際化學年在中國”報告會在北京大學隆重舉行。來自北京20余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骨干、大學生以及部分中學生代表145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姚建年等10位來自國內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化學發展取得的成就、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影響、如何應對全球性挑戰等重大命題,為公眾奉獻了一場化學改變世界的科學與知識盛宴。
白春禮表示,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結構,性能和物質的科學,探索新物質,探索新應用的學科。回顧百年來化學的發展,化學已經建立了重要的理論體系,作為一門中心學科,推動了其他學科的發展,支撐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化學未來的發展,有四點趨勢。第一個趨勢是,化學將向更廣度、更深層次的方向延伸。這體現在幾個方面:未來對原子、分子的認識將更為深入,多層次分子研究更為系統,在創造新分子、新材料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功能性。超分子是一個分子結構與宏觀性能的關鍵紐帶,是產生更高級結構的基礎,如何設計超分子結構和材料,對復雜生命體系的理解和模擬及調控都是前沿的課題。第二,新工具的不斷創造和應用促進化學創新發展。隨著技術能力和儀器設備的不斷進步,空前準確和靈敏的儀器不斷被創造和應用,科學家不僅能在原子、分子甚至電子層次觀察并研究微觀世界的性質,而且能夠對其物質結構和能量過程進行操控。第三,綠色化學將引起化學化工生產方式的變革。綠色化學不僅是對現有過程的改進和新過程的研究,未來化學的研究將更加注重綠色產品設計的理念。綠色化學將經濟、高效地制備與人類生活相關的物質。綠色化學不僅創造可持續的化學產品,還要變廢為寶,將今天的廢棄物變為明天有用的資源。這將引發化學化工的變革。第四,化學在解決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問題當中繼續發揮更大的作用。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化學發展提出新的需求,比如:能源危機要求我們如何像光合作用那樣高效地利用太陽能;環境保護方面如何控制、降解、驅除污染;資源利用方面必須做到合理高效地利用資源;材料方面要綠色化及智能化,可再生循環利用;社會安全方面要防患于未然,比如易燃品,爆炸品的檢查和防護。有很多工作需要化學家發揮更大的作用。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業,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保證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石油化學工業用短短的60多年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多年的發展歷程。總產值從1949年的1.7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8.88萬億,成為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第二大國。從僅能生產有限的基礎化學燃料和初級的化學產品,到煉油基礎化學原料,農藥專用化學品,橡膠制品等50多個重要的子行業,6萬多種產品,門類齊全,完整的工業體系,創造了世界石油和化工化學發展史上的奇跡。“十二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入改革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國仍處與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石油和化學工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我們面臨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的發展征途中,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將進一步促進石油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創造有利條件。石油和化工行業應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與保持行業經濟平穩運行有機統一起來,通過技術、工藝和裝備的升級改造,提高傳統產業的節能降耗、安全環保、品種質量水平,增強傳統行業的競爭優勢。同時,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有序發展新型煤化工。另外,必須加快推進技術進步與創新,創建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大力推進節約安全清潔發展,初步形成綠色、低碳、安全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以培育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為重點,構建大中小配套協調的行業企業體系。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
化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文明發展我們對化學的要求就越來越嚴,希望在合成的過程里面有更好的選擇性。我們對化學學科的發展,要提出化學“精準化”的要求。
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和健康問題已經被公認為是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最嚴峻的三大挑戰,這三大挑戰和化學,尤其是合成化學非常密切。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野依良治提出未來化學的發展要求,即對合成化學反應的精準性控制。過去的十年終有三次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合成化學的精準控制直接相關的金屬有機方法學,體現了社會對精準控制的苛求和期待。由于合成手段的局限,合成工業達不到理想的精準要求,發展更加綠色的,高效的,高選擇性的合成方法迫在眉睫。現代合成的目標就是發展理想的新反應和新方法,尋找更加精準的新一代物質轉化途徑。單分子,單原子操縱,是化學走向“精準化”的另一個方向。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比如單原子成像,操縱技術提高與改進,原子的三維排列怎樣更加有效,STM的圖象和能級的理論計算,復雜的分析體系怎樣通過進行控制反應。自組裝,是新一代的“精確”合成方法,自組裝是指組裝基元通過弱相互作用自發地行程有序結構的過程,是創造新物質和產生新功能的重要手段。自然界的自組裝現象是很多的,大到細胞膜和細胞等都是自組裝的例子,這些自組裝體系是十分復雜,高度有序,它們的功能不再僅僅取決于構成這些體系的組裝基元,而表現出更多的一種綜合效應,各組裝基元在自組裝體的基元是精準的。2005年,自組裝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將要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
作為國際化學年在中國的重要大型紀念活動之一,報告會由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北京大學、中國化學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化工學會和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共同主辦,同時作為中科院學部“科學創新與戰略決策高層論壇”開壇主題以及北京大學“化學文化節”閉幕式。
中國化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