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石油工業油井水泥及外加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300451)
淺析質檢機構檢驗報告的質量控制措施
王麗敏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石油工業油井水泥及外加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300451)
產品質量檢驗機構作為依法成立的第三方公正性的技術機構,其所從事的工作是檢驗各種產品的質量,通過科學的檢驗、化驗方法表征出產品的各項質量特性,取得科學的數據,出具公正可靠的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是質檢機構人員素質、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檢驗能力和工作質量的集中體現[1],其檢驗結論是質量評定、技術監督、行政執法、質量仲裁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改進產品質量和用戶訂貨時的重要參數。
檢驗報告結果的可靠性,與抽樣是否規范、樣品封存與流轉是否得當,檢驗依據是否有效、檢驗設備是否完好、數據處理是否正確、報告編制是否規范等因素都有密切的關系,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因此,要提高“產品”質量就必須加強對整個過程的全面管理,即從檢驗業務受理開始,經過抽樣、樣品接收處置保管、樣品檢驗、數據處理、檢驗報告的編制和簽發到報告投訴處理的全過程都要嚴格把關,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質檢機構的樣品來源渠道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由委托單位選送樣品來要求檢驗,這種情況需要按照委托方要求的檢驗項目和檢驗依據,對樣品進行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其結論只對委托的樣品負責;第二種情況就是要求質檢機構派出人員到現場抽取樣品,通過對所抽取的樣品進行檢驗來判斷該批產品是否符合要求,這種情況就要求采用正確的抽樣方法,使樣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實性,才能保證檢驗結果科學可信,其結論要對產品批次負責。所以,在抽樣過程中應特別注意:①遵循抽檢分離的原則,組織至少2名熟悉質量管理規章制度的人員參加抽樣;②抽樣時應嚴格按方案抽取樣品,以保證所抽樣品具有代表性;③抽樣過程中抽樣人員應會同被抽樣單位人員認真填寫抽樣記錄,做到信息全面、程序正確、手續完備。同時,為防止樣品被“調包”,抽樣人自始自終都要在抽樣現場,并在抽樣完成后在樣品封口處加貼樣簽以防被拆包。
對于委托檢驗,當樣品送到實驗室后,樣品管理員應協助客戶辦理委托手續,填寫委托單,保證客戶的需求得到真實全面的反映。然后,樣品管理員按檢驗要求檢查樣品的外貌特征、數量、規格、型號、附件、要求(貯存條件、處置要求、維護要求、檢驗說明、保密及是否退樣等)以及安全警示等。如客戶有特殊要求,應報請技術主管進行合同評審。對于抽查檢驗,當樣品到達實驗室后,樣品管理員應認真檢查樣品是否符合抽樣單對樣品的描述,封樣部位是否完好,是否與標準狀態有所偏離,樣品有包裝的,必須打開包裝檢查。尤其是批量交接樣品時,更應該注意清點樣品的數量和核對相關信息。當確認無誤時,對樣品進行分別編號和登記。加貼樣簽并標注唯一性標識。另外,對未檢、在檢、已檢、留樣的樣品要分別加貼標簽。在樣品到達實驗室后,已檢品與待檢品、相互影響的樣品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分別存放,明確標識。檢驗完畢后剩余的樣品應及時流轉回到樣品管理室,由樣品管理員聯系受檢方及時領取退樣,無需退樣的樣品由樣品管理員按體系文件要求統一集中處理。
正確選擇標準的一般原則是:產品屬于強制性標準范圍的,要優先選用強制性標準檢驗,不屬于強制性范圍的,應選用國家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若上述兩種情況都沒有,則應選擇被檢產品生產企業經備案的企業標準。質檢機構在進行資質認定時,要求申報的檢驗項目必須對應有效的檢驗標準,因此,實驗室必須配備與檢驗項目相對應的標準,并對檢驗標準定期進行仔細的核查更新,將作廢標準及時撤出作業區,現行標準全部受控。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實驗室環境管理:將實驗室按不同的檢驗項目進行分類命名編號,列出環境要求(如溫度、濕度)、環境控制設備(如空調器、溫度計、加熱器等)、環境受控狀態及環境記錄等。
(2)建立設備臺賬:要詳細列出實驗室所用的儀器設備名稱、檔案編號、規格型號、技術指標、檢驗量程、設備所在地、制造廠商、出廠日期、購置日期、數量、校準周期、設備狀態、保管人、備注等信息。
(3)有效運行設備校準和檢定程序,正確使用儀器設備:凡對檢驗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影響的測量和檢驗設備,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準或檢定。在檢驗工作中,必須按檢驗方法標準的要求,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并加強對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保證其處于完好狀態。在使用儀器設備時,應及時填寫儀器設備運行記錄,以便于檢驗結果的量值溯源。制定并實施儀器設備周期檢定計劃和運行期間比對、核查計劃,每臺儀器都應有專人維護管理,確保所有在用儀器正常工作。
(4)嚴格執行標準物質的管理制度:質檢機構使用的標準物質也屬于計量器具,必須按規定購買、保管和使用,它不同于一般的化學試劑,更不能超期使用。
在檢驗過程中,由于受檢驗方法、儀器設備、試劑質量、環境條件及檢驗人員素質等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出現實驗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檢驗人員應盡量減少實驗誤差,提高檢驗數據的準確性。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在做檢驗工作時,應認真翻閱檢驗所依據的標準,并全面了解檢驗項目要求、檢驗方案、檢驗步驟、檢驗設備、檢驗數據的收集歸納和整理、檢驗對象的性能等,提高操作的熟練程度,控制檢驗環境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正確評定測量不確定度,合理舍棄離散數據。此外,還應熟練地掌握檢驗設備一般故障的分析排除,并了解檢驗過程中的安全保護措施。
原始記錄不只是出具檢驗報告的依據,還是檢驗機構的重要基礎資料,也是質檢機構檢驗人員素質、工作質量的表征,更是檢驗結果“溯源”的重要依據。在填寫試驗原始記錄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常檢產品的原始記錄盡量格式化:即將檢驗中涉及到的諸如產品名稱、檢驗項目、儀器設備、計算公式、計量單位等不變的內容事先寫入原始記錄,而將檢驗過程中樣品的稱量重量、儀器讀數、標準溶液濃度、溫度、時間、計算結果等可變內容留下在檢驗過程中填寫,這樣既可以簡化原始記錄的編制過程,避免重復性的工作,也有利于試驗原始記錄的規范。
(2)應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并注意幾個原則:一是優先采用符號原則,二是計量單位的漢字名稱或符號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不得拆開使用原則,三是計量單位漢字名稱與符號不能混用原則。
(3)原始記錄中記載的信息必須完整、清晰、原始、真實。需要修改的內容采用杠改形式,同時保證原有字符清晰可見,修改人在修改處簽名或蓋章,嚴禁隨意涂改。
(4)數據處理:檢驗結果的數據處理方法,一般可按照GB/T 8170-2008《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的要求進行處理,并注意特殊數據的處理方法。
數據比對制度重點是對“數據”是否準確可靠的檢查,它是將同一樣品的某些指標由不同的檢驗機構、不同的檢驗人員或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進行檢驗,比較其數據的差異,進而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的一種方法。比對驗證試驗主要包括以下六大類:①儀器比對試驗;②人員比對試驗;③實驗室間的比對試驗;④不同檢驗方法之間的驗證試驗;⑤對保留樣品的重復測試;⑥樣品不同特性間相互關系驗證試驗。比對與驗證試驗實質上是對實驗室檢驗能力與檢驗水平的真實考查,通過比對考核既可以驗證質檢機構的檢驗能力水平,同時也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對個別檢驗數據出現偏差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進行糾正。
檢驗報告的內容要全面、準確,至少應包括以下信息[2]:①標題;②實驗室的名稱和地址以及與實驗室地址不同的檢驗地點;③檢驗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樣品編號)和每一頁上的標識以及報告結束的清晰標識;④客戶的名稱和地址(必要時);⑤檢驗依據的標準編號及名稱(如委托檢驗無依據標準,必須明確說明所用方法及協議情況);⑥樣品的狀態描述和標識;⑦檢驗類別,如委托檢驗、監督檢驗或仲裁檢驗等;⑧樣品接收日期或抽樣日期,出具報告的日期;⑨如與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相關時,所用抽樣計劃的說明;⑩檢驗的結果及標準要求值;11○檢驗人員及報告審核人、批準人簽字;12○必要時,結果僅與被檢驗樣品有關的聲明;13○注意事項,如檢驗報告無檢驗專用章無效、如對檢驗結果有異議應如何處理的說明等;14○檢驗結論,用語一定要科學嚴謹、簡明扼要,不能產生歧義。
在程序文件中應對具有三級審核簽字權的人員作出相應的規定和識別。報告打印完畢后,主檢人員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進行評定,并簽全名確認;審核人員對樣品信息、數據的處理、結果判定和錄入的準確性進行審核,并簽全名確認;最后由批準人審查檢驗報告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合法性,并簽全名批準。檢驗報告一經形成,應與原始記錄,抽樣單(或委托單)和檢驗標準(或檢驗協議)一并按規定期限存檔,專人管理,專柜存放。
審核人在審核過程中,發現原始記錄或報告打印錯誤時,應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核對、更改,審核人不得代行更改。報告發出后需要修改的,應收回原報告,經修改后的檢驗報告由相關人員親筆簽名后重發。當發現諸如測量或檢驗儀器設備有缺陷等情況,而對報告、更改報告或補發報告所給出的結果的有效性有懷疑時,應立即通知委托方,按糾正措施程序處理。
檢驗報告差錯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交驗報告審核出現的差錯(或缺陷)報告份數與交驗報告總份數的百分比。
即:檢驗報告差錯率(%)=(交驗報告差錯份數/交驗報告總份數)×100。
差錯率有兩種,一種是過程差錯率,即各檢驗室在檢驗過程中出現的差錯;二是編制報告差錯率,即最終出具的檢驗報告出現的差錯。使用差錯率更具警示作用,時刻提醒實驗室管理人員和檢驗人員消除差錯和缺陷,持續改進質量,向零缺陷奮斗。
影響檢驗工作質量的因素很多,但人是質檢機構進行各項活動的主體,人員的技術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質檢機構能力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因此,質檢機構應以人為本,重視人才的培養,用物質鼓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科帶頭人,造就高、精、尖人才。具體做法可采取:
(1)根據產品標準、檢驗方法變更、設備更新和開拓新檢驗領域工作的需要,通過外派培訓學習,學習新標準、新的檢驗方法、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等理論和實際操作方法,不斷提高現有檢驗人員的技術能力水平。
(2)質檢機構組織自學或邀請國內外技術專家、學者講學,加強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學習。對新上崗人員重點組織培訓學習,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總之,檢驗人員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檢驗報告的質量,各質檢機構應不斷加強質檢人員隊伍建設,從根本上提高質檢機構業務水平。
[1]賀國勛.談質檢機構檢驗報告質量的提高[J].標準計量與質量,1998(3).
[2]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實驗室資質認定基本知識題集[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9.
2010-09-21▎
王麗敏,女,助理工程師,2008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應用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現主要從事油井水泥及外加劑、鉆井液材料質量監督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