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耀
江蘇省礦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江蘇徐州 221000
井巷制冷技術自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興起,至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但是在我國礦井下作業中,井巷制冷技術迅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目前,國內外常用的井巷制冷技術可分為:機械制冷降溫技術、非機械制冷降溫技術、空氣壓縮式制冷技術及機械制冰降溫技術等。
采區外25℃左右,壓力5MPa的防塵水沿管路進入掘進巷道,經巷道頂部的熱變換裝置而受熱升溫,受熱的水帶著大量的熱量,經排水管路流出巷道,持續不斷的冷水與巷道中35℃的較熱空氣進行連續熱量交換,使巷道中空氣溫度下降,達到降溫效果。
該方案能夠實施,存在4個基本條件:
1)溫度差――實現熱量交換的根本
進入巷道壓力水溫度較低,一般不高于25℃,巷道中空氣溫度(夏季)迎頭28℃左右,巷道出口35℃以上,巷道中溫度變化由以下曲線表示:

由曲線可知,巷道溫度由里向外呈遞增狀態,固進排水管無需加保溫材料。由于巷外壓力水與巷中空氣存在10℃左右的溫度差,這是實現巷道降溫的先決條件,下一步就需一簡單的物理現象——熱傳遞,即可進行巷道降溫工作了。有條件的礦區,可以先給進入巷道的壓力水做冷卻處理,巷道的降溫效果會更明顯。
2)5MPa壓力水提供直接動力
在巷道掘進中,敷設4吋壓力水管供巷道除塵,迎頭降塵以及支護時打錨桿用,巷道實行降溫時只要用軟管把熱交換裝置的進水口與4吋壓力水管的閘閥搭接起來即可,無需另敷設管路。5MPa的壓力能夠給該循環系統提供足夠的動力,也不需其它外力的幫助就可實現系統的循環。
3)循環管路已具備
(1)系統的進水管路借助于巷道中已敷設的4吋壓力水管;
(2)系統的排水管路借助于巷道中現有的2吋主排水管路。
巷道降溫系統的主要循環管路已形成,只要在巷道中選擇合適的地點安裝熱交換裝置,并分別用軟管把壓力水與裝置的進水口連接,排水管與裝置的出水口連接即可。系統中壓力水一打開,回路暢通,水就會按既定的路線流動起來,通過熱量交換巷道中大量的熱量就會帶出巷道,實現巷道降溫。
4)系統維護方便、投資少
該系統環節少,僅有一根進水管,一根排水管,一組熱交換片及用于系統控制的閘閥和截止閥。其中只有熱交換片比較復雜,也只是由數根細的平行鋼管和緊貼其下的一層鋁合金組成。整個系統在維護上比較容易。在選材上只需考慮各鋼管的耐壓在5MPa以上,這點很容易做到,而且材料費用低,整個工程投資較少。
裝置由9個熱交換片組成,采用串、并聯的方法進行連接,如下圖所示:

熱交換裝置圖
該裝置用多個熱交換片進行混聯,主要作用是進行充分的熱傳遞,使熱交換片出口溫度盡可能達到巷中空氣溫度而獲得冷水使用效率。
1)熱交換片管路如下圖尺寸:進水端與出口端管徑為?9.5,中部平行毛細水管要求管徑不大于?3;
2)熱交換片安裝靠近頂板并與頂板平板平行,鋁合金片按熱交換片尺寸設計,貼緊毛細管下方焊接。

熱交換片簡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井巷制冷技術的出現使得煤礦機械開始向高效、節能、可靠、環保的方向發展。在井巷制冷技術的研究中,越來越多的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正在被推廣應用。我國的煤炭企業應抓住“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強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契機,加快轉變技術發展途徑與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的方針政策,加大科技投入,使井巷制冷新技術在煤炭企業節能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采掘工作面的高溫現象已成為嚴重制約煤礦安全生產的重大危險源,解決這個問題是當務之急,以上我們介紹了熱傳遞這一物理現象,應用于巷道制冷系統的設計思想,尚未投入現場應用,相信其在礦井安全生產上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聶闖.軟啟動技術原理及應用[J].紅水河,2007,26(2):83-86.
[2]仇慧林.談變頻調速與煤礦節能[J].山西能源與節能,2002,22(3):25-27.
[3]張玲.煤礦節能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13(7):37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