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煜,張志偉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河南南陽473009)
藍湖景苑、西湖海岸小區項目位于山東威海乳山市潮汐湖畔,地形平坦,一側臨湖,兩側臨規劃路,自然環境優美。乳山市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相比,具有氣候溫和、溫差較小、雨水豐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
小區分為南北2個組團,南半部為西湖海岸組團,規劃用地面積66 644m2,總建筑面積為81 038 m2,容積率為1.21,建筑密度為12.3%。北半部為藍湖景苑組團規劃用地面積66 665m2,總建筑面積為79 998m2,容積率為1.2,建筑密度為 13.7%(圖1)。

圖1 藍湖景苑西湖海岸小區總平面圖
區內多層住宅位于地塊中段,沿湖岸排布4棟5層住宅,戶型寬敞明亮,大開間陽臺,可使秀麗湖色盡收眼底。其它多層住宅以6層為主,均圍繞日湖與月湖而建,滿足住戶親水性的需要。東側高層有利于屏擋冬季西北寒風,同時,高層受道路影響坡度較小。區內戶型面積多以60~90m2為主,環繞日湖、月湖的多層采用花園洋房組合布局方式。區內道路系統的設計遵循“人車分流”的原則,盡量減少行車對居住空間的干擾,環形道路系統兼顧建筑可達性和人車分流,所有組團通行方便,同時園區步行系統考慮到了緊急狀況時消防通行的要求。
為了提高小區的文化品味與消費檔次,吸引更多的業主入住,對該小區的景觀品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拋棄了原景觀設計方案,在小區建筑整體的布局完成后對該小區的景觀系統進行重新設計。
通過對該項目場地的分析和理解,結合先進的景觀設計理念,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易經文化和乳山當地文化的特色,對該項目提出了“引渠藍湖水,雕筑景苑美,細流連人心,方寸見乾坤”的規劃設計目標。為了實現這一規劃目標,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通過引出潮汐湖水,并使水系環繞宅前、宅后建立小區的水體系統,同時以水體系統為基礎,建立各種各樣的親水設施,滿足居民親水性的需要。此外,借鑒中國傳統的伏羲八卦圖中蘊含的自然系統,構建小區的整體景觀體系,達到自然、人、文化、規劃、建筑的和諧統一。
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物種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健康。
小區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重視地方性,保護和節約地方自然資本,讓自然做功,在設計的細節上顯露自然,小區駁岸的處理,小區水體循環系統的處理、太陽能的運用、乳山當地文化的應用,建筑材料的選取等都以這一原則為依據。
現代城市居民與大自然接觸越來越少,自然要素和自然過程在大自然中日趨消隱,城市生活系統也往往被人工的建筑物所遮隱,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受不到自然的美,看到的都是人工改造過的環境,小區景觀在設計中,力求展示自然的魅力,喚起小區居民對硬質鋪裝下的自然意識。設計中保持自然景觀的特色,運用天然材料,創造平易質樸,自然天成的景觀特色,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在宅前宅后設置一些人工采摘地,讓居民感受到接觸自然的樂趣。
在小區景觀規劃設計中,應遵循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保護相結合、相利用的原則,傳承歷史文化,恢復和提高景觀活力,塑造優美的形象,不能忽略本地原有的文化與當地人文歷史積淀下來的審美情趣。小區在景觀規劃設計中吸取了中國傳統的博大精深的易經文化,同時將乳山當地的文化融入其中,整體提升了小區的文化特色。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需要更多考慮人與生據來的親水性,具備水景設計條件的地區一定應加入水景這一重要的設計要素,切不可將水與人遠遠地隔離開。
藍湖景苑西湖海岸項目靠近潮汐湖,在利用水這一景觀要素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將潮汐湖的水引入到小區中,形成整體的水體系統,涓涓細流環繞建筑四周,滿足人們親水性的需求。
小區居民是各種活動的主體,小區的景觀設計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創造一個令人身心愉悅的環境,為此設計人員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措施:在宅前宅后設置供兒童和老人活動的各種設施,尤其注意兒童戲水、親水、賞水的活動需求;加強空間系統表達的清晰性,在整個小區建立一整套的可識別系統,提高小區整體的文化品味與特色;努力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而又富有變化的可游、可觀、可賞的環境。
八卦是中國古代的基本哲學概念,是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常見的八卦圖即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至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兩儀就是陰陽兩種要素,代表了宇宙萬事萬物最基本的兩種對立要素,在八卦圖中,可以看到陰陽兩種要素是相對的,陰陽會發生變動,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四象即少陽、少陰、老陽、老陰,代表的內容較多,既可以代表春、夏、秋、冬,也可以代表玄武、朱雀、青龍、白虎等;八卦在八卦圖中為八個卦象,即乾、兌、離、震、巽 、坎 、艮 、坤 ,代表了天 、澤 、火 、雷 、風 、水 、山 、地八種自然現象。
八卦圖即為表示八卦方位的圖形符號。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八卦圖包含了古代中國人的哲學觀、系統觀和宇宙觀,是一套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系統。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為八卦圖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這些概念代表了小區中不同的景觀節點,見表1。

表1 小區景觀節點對照表
通過表1可以發現小區有14個不同的景觀節點具體包括日湖、月湖、壽門、福門、祿門、喜門、天、澤 、火、雷、風、水、山、地 ,每個景觀節點擁有的具體景物都是與節點代表的事物有關,如“山”節點就營造出一些與山有關的景物,同時注重結合乳山地方文化,形成了大小乳山的景點,再如“福門”節點著重強調“福”文化,營造了福如東海、福水常飲等景點。
小區憑借著南面潮汐湖的優美景色和獨特的規劃設計理念,構建了“雙心拱易,四象成輝,八星耀彩”的景觀脈絡結構。雙心代表了位于南北兩個小區核心的景觀節點,日湖節點和月湖節點;四象代表了南北兩個小區的主次入口,福門、祿門、壽門、和喜門;八星代表了位于小區八個方位的八個景觀節點,天、澤、火、雷、風 、水 、山 、地 。
通過14個節點自身代表的事物結合乳山當地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營造了喜結同心、壽比南山、壽星雕塑、松鶴相應、壽星賀歲、五谷良田等二十幾個景觀點。各景區憑借著蜿蜒曲折的溪流,園路、自然質樸的小橋等景觀要素營造出豐富多變的建筑空間。
小區景觀文化設計理念借鑒了居住區景觀設計常用的四脈理論,四脈即綠脈、人脈、水脈、文脈,四脈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和諧一體的關系。
(1)綠脈。綠脈的著重點在“脈”上,無論從植物的品種上,還是在植物地域空間的分布上都能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來調節小區整體的生態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的綠化點、線、面相結合構建一個完整的綠化體系,植物設計更加強調地方性,盡量采用乳山當地的植物品種。
(2)水脈。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水體系統,在水脈的設計上,提出了一個理念“水流過處是我家”,要求水系能夠通過每棟住宅建筑底層住戶的私家花園,以增加一層住宅對業主的吸引力。同時以水系為基礎設置各種親水設施,滿足居民親水性的需求,通過提供形式多樣的水體形式擴大人們之間的交往空間,真正達到水脈連人心的目標。
(3)人脈。小區在進行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弱勢群體的使用需求,考慮到兒童與老人在小區附近的活動最為頻繁,在宅前宅后設置了很多供老人和兒童活動使用的設施,同時考慮到了兒童戲水,親水,賞水的需求,在日湖、月湖兩邊設置了供兒童使用的游戲設施。
(4)文脈。小區景觀的文脈,以各種景觀點為載體展示了中國傳統的文化和乳山當地的文化,中國傳統的喜文化、福文化、壽文化、祿文化,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在“山”景觀節點通過設置模擬的大小乳山來展示乳山當地文化。
[1]趙文斌,鞏 磊,史瑩芳,等.林間逸墅 水畔瓊嶼——“親水灣”綠色生態示范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概念[J].小城鎮建設,2005(9):79~ 80.
[2]張國勇,古新仁.居住小區景觀建設現狀分析與對策——以南昌市為例[J].中國風景園林,2004(8):153~158.
[3]趙紅蕾.從宏村到碧水青城——傳統水系規劃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2007(3):23~ 24.
[4]力 強.周易[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5]胡清坡.現代園林規劃中水景設計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