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輝
(福建三明林業學校,福建三明365001)
竹柏(podocarpus nagi)別名糖雞子、羅漢柴、椰樹、山杉、鐵甲樹等。為羅漢松科竹柏屬常綠喬木。葉革質,色濃綠,有光澤,葉長3.5~9.0cm,寬1.5~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交互對生或近對生,排成兩列。樹皮近平滑,紫褐色,裂成小塊薄片。枝條舉辦,樹冠廣圓錐形。花期3~4月份,種子10~11月份成熟。因竹柏葉茂蔭濃,終年蒼翠,樹干修直,樹態優美,為優美的常綠觀賞樹木,是“四旁”和城鎮綠化的優良樹種。
竹柏在福建省,主要分布在南平、浦城、建陽、永春、德化、順昌、明溪、漳平等地。它是一種極蔭樹種,生喜庇陰,多散生于土層生厚,腐殖質豐富,呈酸性陰濕肥沃的山腰中下部,主要是花崗巖母質風化的黃壤性紅壤土。實踐證明陰坡比陽坡生長快5~6倍。該樹種常與香樟、閩粵栲、甜櫧、青崗櫟等混生成林。在瘠薄干旱地方極其少見。本省主要分布區內氣候較溫暖潮濕,年平均氣溫18~20℃,年降雨量為1 500~2 000mm,極端最低溫度為-7℃,相對溫度80%左右。
因竹柏幼苗耐陰喜肥,故圃地選擇遵循日照較短,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且圃地排水良好,背風性好的地塊的原則。本試驗地位于福建三明林校小湖教學林果場內,處溫和多雨氣候,年均氣溫為17~19.4℃,年降水量1 600~1 800mm,極端最低溫度為-4℃,地勢平坦的山凹沙壤土。
播種前土壤要求深翻細作,清除石塊雜草等,施足基肥,基肥可用腐熟廄肥30 000~45 000kg/hm2.連作圃地還應用150~225 kg/hm2硫酸亞鐵、殺螟松25~30kg/hm2對土壤進行滅病滅蟲處理。并將土壤耙細,整平后作床,床高 20~25cm,寬100~120cm,溝寬30~40cm,長度依地形而異,開好四周排水溝,耙平床面,壓實保墑,并在床面篩一層1~2cm厚的黃心土。黃心土不宜過厚,否則會影響發芽時間和發芽率。
竹柏種子宜隨采隨播,也可留作翌年春播,春播宜在2月中下旬進行,播種時一般選擇開溝點播,行距為15~20cm,株距10cm左右,播種量為每苗25~30kg。儲藏為第2年的種子,育苗前要沙薦催芽處理,沙薦前可用45~55℃的溫水浸種24h后取出,涼干后沙薦,經 20d左右,胚根開始外露,即可播入圃地。播種后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種子播后20d左右開始發芽出土。經試驗對比,浸種催芽處理的種子比未浸種催芽處理的種子發芽快,如種子未浸種催芽處理,直接播入圃地,發芽期較長,一般約50d開始發芽出土,60d發芽結束。
該實驗于2007年3月3日播種,4月20日開始出土,6月15日發芽結束。
觀察登記時間為每月的1日和15日。1年生的幼苗生長情況見表1。

表1 竹柏苗期月生長情況表cm
從表1可知:種子發芽2個月后,苗高為 8.5cm,占苗期總生長量的51%以上,其間生長最快的為8月份,平均高度增長2.8cm。種子發芽出土后3個月,地徑為0.25cm,占全年總生長量56%以上,其間生長最快的為10月份,生長量為0.08cm。幼苗生長期為6月中下旬至12月下旬,幼苗生長自6月下旬以后進入生長旺盛期。1月上旬至6月中旬幼苗高度和地徑均停止生長。
竹柏在幼苗出土后的2~3個月尤其應加強管理,應搭棚遮蔭,因竹柏性喜庇陰,可選用遮陽率在50%~70%的遮陽網,遮陽時間和強度對苗木的木質化程度影響較大,過長時間會使苗木植株纖弱,根系不發達,影響生長,遮蔭時間從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左右,陰天可不必遮蔭,遮蔭要在11月份拆除。其次6月中下旬苗木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苗木生長快,木質化程度低,故氣溫高時應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但因竹柏忌積水,應盡可能采用噴灌或滴灌,水份過多會導致通氣不良,引起爛根。還應及時松土除草,促進根系生長。再則進入6月中下旬,苗木處生長旺盛時期,幼苗所需的營養以氮肥和磷肥為主,可每隔10~15d噴1次0.2%的尿素溶液或0.3%人畜熟糞尿溶液肥,施肥時要適量多次,做到苗小少施、苗大多施,促苗木速生期所需的大量營養物質,提高苗木抗病能力.9月上旬后,苗木進入生長后期,此時切記施用氮肥,如尿素等,以免徒長引起凍害,可每隔10~15d噴施0.2%~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連續噴2~3次,促使苗木提早木質化,以便安全越冬。
[1]孫時軒.造林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2]李以鑌.江西野生觀賞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3]陳語亮.竹柏的育苗技術[J].熱帶林業,2008(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