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供水總公司,廣東佛山528500)
為了解佛山市高明區農村飲用水水質狀況,掌握其變化規律,為以后的農村水改工程提供背景資料。2010年抽取了高明區內農村飲用水150份,以《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2006)所規定的指標為監測指標,分別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及衛生部頒布的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為監測指標的評價標準,并對兩水質標準的評價結果進行了比較。
在高明區范圍內,以鎮級以下的自然村為監測對象,隨機設置20個監測點采集農村飲用水水樣,水樣平衡采集兩份,一份檢測指標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評價,另一份按衛生部頒布的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評價,共采集水樣150份。水樣的采集、監測指標及其檢測方法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2006)[1]的規定。監測指標主要有色(度)、渾濁度、pH值、肉眼可見物、硫酸鹽、氯化物、可溶解性總固體 、硬度 、氟化物 、砷 、鐵 、錳 、硝酸鹽 、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
分別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2](簡稱GB 5749-2006)及衛生部頒布的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3](簡稱農村實施準則)作為監測指標的評價標準。當水樣監測指標超過GB 5749-2006中小型集中式及分散式供水水質標準的限值時為不合格,而農村實施準則中水樣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水質時合格,四級為不合格。上述兩標準的評價結果中率的比較采用卡方(x2)檢驗,以統計學軟件SPSS計算x2值及P值。
共檢測樣品150份,其中以農村實施準則評價的75份水樣中,合格 28份,合格率為37.3%,其中一級水7份,占9.3%,二級水 13份,占 17.3%,三級水8份,占10.7%;以GB 5749-2006評價的 75份水樣中,合格11份,合格率為14.7%。2個標準評價的合格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x2=10.014,P<0.01),結果見表1。

表1 總體結果評價及比較
總體檢測指標主要分為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渾濁度 、pH 、肉眼可見物、硫酸鹽、氯化物、可溶解性總固體、硬度、鐵、錳)、毒理學指標(氟化物、砷、硝酸鹽)和微生物指標(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以農村實施準則評價的總體檢測指標中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合格64份,合格率85.3%,其中一級水 35份,占 46.7%,二級水 28份,占37.3%,三級水1份,占 1.3%;毒理學指標合格75份,合格率100%,全部為一級水指標;微生物指標合格 30份,合格率 40%,其中一級水 13份,占17.3%,二級水 8份,占 10.7%,三級水9份,占12.0%。以GB 5749-2006評價的總體檢測指標中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合格45份,合格率60%,毒理學指標合格 75份,合格率100%,微生物指標合格21份,合格率28%。兩個標準評價的合格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兩者有顯著性差異(x2=14.595,P<0.01),而微生物指標差異無顯著性(x2=2.406,P>0.05),結果見表2。

表2 總體檢測指標評價及比較
以農村實施準則評價的15種檢測指標中,其中一級水所占比例較大,其次為二級水,檢測指標合格率最低為細菌總數,只有54.7%,其次為總大腸菌群,為72.0%,其余各項指標合格率均大于90%。以GB 5749-2006評價的15種檢測指標中,合格率最低為總大腸菌群,只有49.3%,其次為細菌菌落總數,為54.7%,pH合格率為77.3%,渾濁度合格率為84.0%,其余指標合格率均大于90%。將渾濁度、pH、鐵和總大腸菌群指標合格率經統計學處理,其中渾濁度(x2=13.043,P<0.01)、pH(x2=4.960,P<0.05)和總大腸菌群(x2=8.074,P<0.01)有顯著性差異,而鐵(x2=1.007,P>0.05)則差異無顯著性,結果見表3。

表3 各檢測指標評價及比較
在各采樣點所采集的水樣合格率,無論以哪一個標準評價,合格率均低于60%。其中以農村實施準則評價的75份水樣,合格率為37.3%,不合格的水樣主要是微生物超標,只有40%,其中尤以細菌總數最低,只有54.7%,另外,合格的水樣中以二級水樣為主,適合農村給水的水質要求[3]。以 GB 5749-2006評價的75份水樣,合格率為14.7%,其合格率比以農村實施準則評價的還要低,不合格的水樣主要仍是微生物超標,合格率只有28.0%,其中尤以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合格率低,分別只有54.7%和49.3%,另外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偏低,合格率剛好60.0%。不論那個標準,其評價結果都直接反映所檢150份水樣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標,尤其以細菌總數超標,與廣東省農村飲用水水質調查的結果一致[4]。原因可能由于抽取的水樣實際上是地表水源水經蓄水池及相關管網就直接通入住戶處的用水,期間并沒有作任何相關的消毒措施。微生物污染很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以及引起水性傳染病暴發[5],因此,應注意相關的消毒操作,用戶用水時應煮沸后再飲用。
此外,上述結果也反映2個評價標準的評價結果不盡相同。無論總體合格率、總體指標合格率和某些具體檢測指標合格率都以農村實施準則評價的高,并且在總體合格率,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渾濁度、pH及總大腸菌群合格率的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都有顯著性,說明GB 5749-2006評價標準在總體和檢測指標上比農村實施準則評價標準要嚴格,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當需要使用上述兩種標準作以評價農村飲用水水質的時候,應從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認真而慎重的選擇評價標準,如果是作為農村水改工程提供的背景資料,宜采用GB 5749-2006為評價標準,假如是自然村開辟新水源且受水源選擇及處理條件限制時,宜采用農村實施準則評價。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6.
[3]何昌云,曲亞斌.廣東省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狀況調查[J].華南預防醫學,2006,32(6):15~18.
[4]馮景強,梁恒進,姜岳明.我國城鄉給水狀況與腸道菌腹瀉[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1,18(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