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備受關注的新能源規劃將最終定名為《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據透露,國家能源局、工業與信息化部等多個部委參與了這一規劃的起草,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目前該規劃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批,上報國務院。業內人士認為,預計新能源發展規劃出臺后,未來十年我國新能源投資將達5萬億元。
據透露,這一規劃重點支持的領域集中在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水能、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智能電網等七大方面。在具體實施路徑、發展規模以及重大政策舉措等方面,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傳統能源的升級變革進行了部署。
根據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2.9億k W,約占總裝機的17%。其中,核電裝機將達到7000萬k W,風電裝機接近1.5億k W,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2000萬k W,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將達到3000萬k W。
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指出,在今年他給人大的提案中,建議新疆的資源優勢轉換戰略,實現變輸煤為輸電,拉動西部地區經濟的大發展。
張新認為,新疆擁有著非常豐富的煤炭資源,占國內煤炭總量的43%。將新疆煤電基地納入國家戰略能源基地,關乎新疆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建議將新疆的煤炭資源開發、能源開發作為國家的能源基地,實現變輸煤為輸電。把新疆的大坑口電場建設,通過特高壓裝備制造業的先進設備、先進技術,把能源直接輸送到中國的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實現對新疆經濟的大發展、大拉動。
根據國家的“十二五”戰略,提出了加快建設新疆的特高壓電網,向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輸送能源。通過這種潔凈的綠色能源輸送到東部,促進中部和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拉動新疆又好又快的發展。張新指出:“能源首先要靠最先進的裝備來保障,作為我們這樣的裝備制造業企業,這些年來開發了世界領先的特高壓交流技術和產品正可以滿足能源向東部進行傳輸的需要”
張新透露,除了能源傳輸,通過在新疆建立特高壓的裝備制造業基地,也拉動當地就業,滿足中亞、南亞等周邊國家的發展需要。
最近公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專家張克表示,核電、風電包括作為清潔能源的水電,未來的發展都將有賴于建設特高壓電網。以風電為例,國家規劃風電在2020年達到1.5億k W以上的裝機容量,但目前八大風電基地的裝機容量已經占到總裝機容量的80%,其中五大風電基地都在三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僅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等省及自治區的風電裝機就有8000萬k W,因此風電消納存在很大問題。只有借助特高壓電網才可將如此集中和不穩定的電力傳輸到華北和華中等負荷中心。他表示,特高壓建成后,可大規模開發風電,并做到高效率消納,從而將一度頗為嚴重的棄風現象控制在1%。
根據國家電網的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投資超過5000億元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1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資額相當于2個三峽工程”,其中交流特高壓的投資額約占2/3。

3 月1 8 日,阿爾斯通電網業務“中國技術中心”在上海揭幕,阿爾斯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柏珂龍(Patrick Kron)攜阿爾斯通電網業務總裁亨利·波帕—拉法基(HenriPoupart-Lafarge)及相關政府領導主持參加了揭幕儀式。
中國技術中心座落于上海漕河涇浦江高科技園區,是集特高壓交流(UHVAC),特高壓直流(UHVDC)輸電設備和能源管理解決方案的高級研發和測試中心。
投資額為4700萬歐元的技術中心將致力于幫助未來電網需求的構思及其新解決方案的開發。設計可容納超大型電力設備,同時配備了超高壓試驗大廳和研發平臺,如科學仿真工具,人工氣候室,溫升測試實驗室,材料測試試驗室等更多。中心占地54000m2,已擁有大約 120名工程師。
“研發中心的開設是阿爾斯通電網業務的一項關鍵戰略舉措。我們在中國已擁有強大的本土化生產基地,但是我們正在通過發展本土研發能力以及綜合性的檢測設施采取下一步舉措。我們不僅會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且承諾幫助中國發展在2020年前建立其‘強大智能電網’的宏偉計劃,并將研究領域達到最高電壓等級交流1200kV和直流1100kV,”阿爾斯通電網業務總裁亨利·波帕—拉法基表示,“我們在與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CEPRI )合作開發的山東寧東高壓直流(HVDC)連接項目中取得了成功。該項目集成了最新的直流換流技術,是響應市場需求,以客戶為本的革新性明顯示例。”
3月初,全球能效管理專家施耐德電氣宣布在中國推出全新第五代終端配電系統Acti 9系列,助力客戶提升終端配電系統的性能,并滿足垂直行業的不同需求。依托21項全新專利,施耐德電氣Acti 9系列擁有卓越的安全保證、無與倫比的創新科技以及革命性的開放系統,為中國終端配電系統的發展樹立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風向標。隨著Acti 9系列的推出,施耐德電氣將引領中國配電領域邁入第五代智能型終端配電系統時代。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配電及能源事業部負責人曹瑋表示:“作為全球配電領域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一向專注于客戶需求以及行業發展新趨勢,并憑借全球強大的研發實力,不斷推出創新型終端配電新品,推動配電領域的未來發展。施耐德電氣此次推出全新第五代終端配電系統Acti 9系列,實現了目前配電領域技術的眾多突破,堪稱專業電氣經驗與先進電氣技術的劃時代結晶。”
施耐德電氣Acti9 系列在安全、靈活以及易用性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首先,憑借施耐德電氣獨家提供的VisiSafe 手柄上的綠色指示、電擊防護等級II 級、額定沖擊耐受電壓6kV、額定絕緣電壓500V 以及污染等級III 級,Acti9 系列可全面保護安裝維護者與使用者的安全。其次,Acti9 搭載Muliclip 快速接線及負載平衡系統與雙鎖定夾,可提供18mm DPN 漏電斷路器與集成控制功能和斷路器功能的Reflex iC60,確保客戶的設計、選型、系統調整及擴容更加靈活。最后,Acti9 系列擁有VisiTrip設備正面故障指示以及施耐德電氣獨家提供的通訊與控制功能,大大簡化了客戶的操控流程。

2 月,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董事會選舉出了兩位新公司官員,他們將于4 月1 日開始分別領導公司的兩個營運部門。Blake Moret 將晉升為控制產品和解決方案(CP&S)部門的高級副總裁。Frank Kulaszewicz 將晉升為自動化產品與軟件(A & S )部門的高級副總裁。這兩個職位均向羅克韋爾自動化主席兼 CEO Keith Nosbusch 匯報。
近三年中,Kulaszewicz一直在 A&S 擔任控制和可視化業務部的副總裁兼總經理。他已在羅克韋爾自動化工作25年以上,并曾擔任傳動系統和標準變頻器業務方面的重要領導職位。
自2007年底起,Moret一直在C P&S擔任客戶支持和維護部門的副總裁兼總經理。他具有豐富的國際經驗,曾在公司內的各個銷售、服務和產品機構中工作達25年之久。他曾在歐洲和加拿大任職,因此還會為高級領導團隊帶來全球性的理念。
劉信剛日前重新返回全球領先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并被任命為北亞區及中國電力系統業務負責人。
在返回ABB之前,劉信剛任職于美國西屋電氣公司,擔任副總裁及中國區總經理。他曾在火電、水電、汽輪機、聯合循環、核電等多種電力業務中擔任過高級管理職務。
劉信剛于1991年在清華大學獲得熱能工程理學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他曾在ABB中國的電力業務領域工作了9年時間,直到2000年ABB將包括核電廠、核燃料和相關服務業務在內的核電業務出售給美國西屋電氣公司。
劉信剛表示:“ABB是全球電力系統技術的領導企業,尤其是在包括高壓直流輸電與電網管理等智能電網技術和電廠控制系統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我為有機會重新回到ABB這樣一個廣受市場尊重的優秀企業中繼續自己的職業發展而感到榮幸。”
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方秦表示:“劉信剛為ABB帶來了對全球和中國電力市場的豐富經驗和知識。他的加盟體現了ABB的本地化戰略。我希望今年有更多不同層次的本地優秀人才加入ABB,為ABB在這個重要市場上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近日,美國肯塔基州駐北京辦事處商務官員攜肯塔基州P. S.公司運營副總裁一行來到湖北追日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考察,美國客人重點了解了追日公司的光伏逆變器、濾波器、電動車充電機等新能源項目,雙方就未來的合作進行了洽談,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美國P.S.公司以電路板加工、電機設備合成和家電控制系列產品生產在美國享在盛名,而追日電氣的新能源發電與電動車充電等技術也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強強聯合既有利于P.S.公司的產品鏈延伸,而且有利于追日電氣新能源產品向美國進軍,實現真正的雙贏。
據了解,在此之前,追日電氣的光伏逆變器在澳大利亞、印度等市場的銷售已經實現了兔年的開門紅,僅澳大利亞一家代理商已向該公司簽訂了年1萬臺3k W逆變器的供貨協議,首批500臺正緊張生產過程中。(胡冰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