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已經了解到我在17歲的時候迎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改變,在之后的35年里面,我一直是微軟公司的董事長。
這一人生經歷與我早年的夢想有關。當年我的夢想是讓大家都有電腦,并使之成為強大的溝通和學習工具。這一夢想看起來遙不可及。因為當時連我自己都很難獲得電腦,不得不在晚上溜出去使用別人的電腦。而且那時的電腦特別貴,哪怕是生產電腦的人都覺得讓每個人都擁有電腦的想法太愚蠢了
我們看到最開始電腦的價格是100萬美元,慢慢地價格降了下來。幾十年來,微軟雇傭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成立最富創造力的團隊,讓這些聰明人能夠聚在一起工作。有時候我們的技術突破與創新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夠完成,但是這實實在在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展。我們想通過我們的軟件創新來改變世界,我非常榮幸和我的朋友們一起努力實現了我們的夢想。
夢想需要堅持不懈的追求。我覺得,如果你有夢想,要化不可能為現實,這條道路可能比較漫長,但是你可以找到你的伙伴或者朋友互相鼓勵完成這個漫漫征途。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小圈子,你們的俱樂部等等,制訂出一些可行的步驟,保證你每一天都在朝夢想前進。
軟件的創新和革命一直在延續,并不是已經終結。不過我想,世界所需要的創新,并不僅僅只是在信息技術領域的。事實上我們也需要比方說能源領域的創新,比方說實現零排放。在衛生醫學領域我們也需要創新。
在美國,我們能夠看到這些領域的不斷創新,相信今后的步伐將會更加迅速。我們知道在中國,現在鼓勵創新,對于創新的項目有很多的資金支持,比如作物種子的改良等等。這些都會對全世界的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不過世界總是多樣而復雜的。事實上,無論在技術還是在醫學方面怎么發展,我們都可以看到世界上貧富差距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我們很難讓所有人都能夠享受到這些發展所帶來的益處。現在全球每年仍然有800萬的5歲以下兒童死去,而很多人是死于像腹瀉還有其他的一些可預防的疾病。
我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我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變,開始專注慈善事業。我現在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我們的夢想就是通過不斷地努力來挽救生命,幫助弱勢人群,像殘疾人、失學兒童,為世界上境遇最困難的人們創造機會。
這看起來似乎和我之前的工作大不相同,但其實本質上仍是一致的。我相信我們現在所做的其實是在另一方面的推動與發展。
美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國家,有超過15%的巨額遺產貢獻于慈善事業,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幾年前,我們搞了一個“慈善捐贈誓言”,只是一個簡單的承諾:在有生之年或通過遺囑,將大部分財產捐獻出來,用于慈善。我們很高興看到,已有58人加入了“慈善捐贈誓言”。
雖然這項舉措針對的對象是美國最富有的人,我們同樣鼓勵和支持其他人群的積極努力。我和巴菲特先生一起來北京的時候,我們和一些中國的比較有錢的人進行了討論,跟他們分享了在美國慈善的情況。我們也是希望來鼓勵在中國形成這樣的慈善文化。
談到慈善,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事業有成、年齡比較大的有錢人。但是事實上,年輕人也可以去影響這些人,讓他們來關注慈善事業。年輕人的價值觀,對于社會來說發揮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國經濟如此成功的背景下。
我覺得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慈善,是非常好的。雖然你可能沒有足夠的錢去做捐獻,但是你可以去思考慈善,可以對慈善感興趣,你可以走出校園,去一些比較貧窮的地方,對當地的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我覺得投身慈善事業有很多種方式,比方說做志愿者,或參與一些社會活動。
我們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方說在全世界消滅脊灰、減少艾滋病的感染、減少結核病的發生、減少與煙草有關的疾病出現。不論年齡大小,無論能力高低,大家匯集到一起,通過做志愿者或者各種各樣的活動,共同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在疫苗的研發方面也是如此,我們希望把那些偉大科學家的想法變成現實,使他們的發明創造惠及全球,包括非洲。事實上,這早巳不是一個人的夢想,而是大家共同的夢想。(摘編自蓋茨2011年6月11日在北大的演講)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
比爾·蓋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