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重癥監護室原本就是一個險情不斷的急救場所。丁文惠教授幾十年如一日地重復經歷著這千鈞—發的時刻,挽救了無數的生命。
有效地利用分分秒秒來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醫生神圣的職責。
30年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大內科主任丁文惠教授,以開朗、豁達、堅韌的品格,踐行著一個醫者的職責,也體味著其中的酸甜苦辣。
除了吃放射線就是吃方便面
丁文惠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上世紀70年代后期,她在北大醫院大內科做住院醫生、總住院醫生,一干10年,反復在呼吸、消化、腎臟、心血管、內分泌、急診等病房工作。
1987年丁文惠轉入了心血管專業工作,從事心血管臨床、介入檢查和治療工作。彼時正值心血管內科介入檢查治療技術、藥物治療學在我國的起步發展階段,丁文惠最早參與并掌握了一系列先進技術。
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就是一例?!爱敃r在朱國英教授的帶領下,我們與國外介入學領域專家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冠心病的介入治療,那時科里醫生少,工作壓力很大,中午經常沒有時間吃飯,除了吃放射線就是吃方便面?!?/p>
丁教授的幽默讓人很難體會到當時的艱辛。由于設備和防護條件簡陋以及個體對放射線的敏感,丁教授在近4年的介入治療工作中,血小板水平—直處于4萬~5萬之間。于是她背著家人服藥治療堅持開展這項工作。直到醫生人數的增加,她才逐漸退出了介人檢查和治療工作。她說:“如果我不做,就會影響此項工作的開展和進程。”
當時國內的專業技術還不成熟,醫生們工作得非常辛苦。在擔任主治醫師的10年間,有2/3的時間她負責心內科重癥監護室的急救工作,包括院內院外監護病人所有的搶救,還要兼為心外科及兒科患者完成心導管檢查工作,其勞動強度和所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1990年,在美國HOPE基金會的資助下,丁文惠被選送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學習心血管內科危重癥救治?!霸诿绹墓谛牟”O護室,學到了先進的救治技術和管理理念。”回國后,丁文惠引入了國外冠心病監護室建設和管理的新理念,對專業護理技能進行培訓,并實行了護理責任制。
重癥監護室:險情不斷的急救場所
突發性心肌梗死在40分鐘內就能置患者于死地。
“病人的生命有時就決定于醫生的眨眼之間,稍一遲疑,或許就錯過了病人起死回生的黃金一刻。這要求一線的醫生不僅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職業責任心,還要具備精湛的醫術,毫不遲疑地在瞬間作出正確的判斷與決定。我在急診科工作過十幾年,對此有深切的感觸?!?/p>
心內重癥監護室原本就是一個險情不斷的急救場所?!安∪瞬∏槲V?、變化快,無論白天黑夜,也無論工作日節假日,只要監護室的病人發生病情變化,就會立刻被一個電話叫去處理病情,搶救病人,無論你是吃著飯還是睡著覺?!?/p>
從醫的30年里,加班就是丁文惠的“日常工作”,在她的手下救活過無以計數的患者。在她的隨訪門診,有一大批她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的病人,都親切地稱她為“救命恩人”。
據丁教授介紹,中國每年有i00多萬人死于心肌梗死,并以10%~15%的數量上升。而且心肌細胞壞死后永遠不可再生,不可替代。解決這一難題,是全世界心內科醫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內科主任
2000年,丁文惠教授開始擔任大內科主任職務。
擔任大內科主任工作后,丁文惠教授回憶起自己入行時在呼吸、消化、心血管、內分泌、急診等各科室工作的經歷,感覺受益匪淺,“無論是心血管內科還是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總之還是一個大內科醫生,內科基礎好,思路才寬闊。”
10年間,她和她的團隊在新的醫學模式下制定了大內科職能,包括以醫療安全與質量管理為核心實現醫療協調、監督和保障;建立了多個層面的聯合教學體系,為多學科提供了交流平臺,包括每周兩次進修課程、每周一次病房住院總醫師或主治醫師的小講課、三級學科專業學習、每兩周一次大內科巡診等。這些學術活動為不同年資醫師的培訓創造了優良條件,拓寬了內科醫師的診療思路,提高了診療水平。
2007年北大醫院大內科建立了風濕免疫亞科,從引進學科帶頭人到科室的建設,丁主任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和大內科兩位副主任一起完善、更新了內科的規章制度,包括查房制度、病房教學制度、病歷檢查制度、聯合會診制度等。支持完善了三級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使得大內科多學科實現了高效合作,加強了對危重及復雜病例的搶救措施,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丁文惠教授非常重視對住院醫師的培訓和交流。2005年北大醫院大內科以優異的成績首批獲準為北京市??漆t師培訓基地,迄今已接受了5批培訓醫師。大內科和香港瑪麗醫院每年共同舉辦內科學論壇,研討內科疑難復雜病例,進行學術交流。
為病人解決病痛是我最大的愿望
丁文惠主任總結在北大醫院工作30多年的體會說:“一個人來世上轉一圈,總要對社會做點什么。我不是思想境界崇高,而是真正感覺為病人解決病痛是我最大的愿望。讓我滿足,特別有成就感?!?/p>
丁文惠教授的丈夫供職于外交部,十幾年駐外工作,丁文惠便在國內獨自帶太孩子,照顧老人。她抽時間探望年邁的婆婆,料理家務,盡責盡孝,而唯一感到愧對的是自己的女兒。因為她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工作上,幾乎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功課,更談不上對女兒的照料。女兒上幼兒園、小學期間,丁大夫抱著孩子、帶著孩子來加班是常有的事。早年家里沒有安裝電話的時候,只要門鈴一響她就放下手里的家務奔赴監護病房。經常深更半夜去醫院搶救別人,次日凌晨回到家,再給女兒做早飯,送女兒去上學。
后來搬到醫院家屬區,她幾乎是長期生活在監護室里,工作對她來說就是生活的主要內容。無論什么時間,只要重癥監護室來了三度房導阻滯的病人,丁主任必到急救現場。
緊張、專注、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全身心付出,換取患者生命,說起來神圣,但其中的甘苦、艱辛、磨礪和隨時可能遭遇患者與家屬質疑的委屈,是難以名狀的。丁大夫也發牢騷,吐露心中的不陜,卻依然—如既往,像上了發條的時鐘,不停地勇往直前。